年收入千萬的單位,在80年代是很不少的,尤其是京畿地區更不稀罕。

凡是3000人以上的單位,每年的人工開支就要奔著千萬去了,事實上,由於現在沒有統一的養老保險製度,而是由各單位負擔自己的退休員工的養老,所以,越早建立的單位,如京畿地區的老單位,人事負擔就越重。

也是因為這個原因,在年收入千萬往上的單位裏麵,利潤數百萬的是極少的。

而在年收入更高的單位裏麵,利潤千萬更是少之又少。

楊銳其實也不準備讓遺傳工程實驗室的年利潤刷起來,在收入報告遞到區政府的同時,楊銳的支出報告也就遞了上去。

“1986年度開支為1870萬元。”

說實話,楊銳寫下“壹仟八佰柒拾萬元整”的時候,心裏也是顫了顫。

他其實也沒想到,牛的胚胎移植能夠賺到這麽多。

在他記憶中的中國,牛的胚胎移植,或者說,任何生物的胚胎移植都沒有完整的發展起來。

生物技術的發展是在太快了。

而中國生物技術的發展,又太慢了。

尤其是在八十年代,九十年代的時候,中國生物學的發展,別說趕英超美了,就是想趕上經濟增長的速度都不容易。

與之相反,歐美的生物科學浪潮方興未艾,21世紀人用的藥物,吃的食物,穿的衣服都可以感謝這一時期數以萬億計的對生物技術的投資。

對生物技術的投資的政治**毫無疑問是在人體基因組計劃中,30億美元的直接投資,帶動的是一個千億級的產業。

但是,與之並列的民間投資,或者說,是公司間投資,卻是每年百億級而誕生的萬億級的市場。

這麽大的投資,是八十年代或者九十年代的中國人難以想象,也難以企及的。

1986年,中國的外匯儲備才是百億級的,民間的技術投資基本為零,又怎麽可能與動輒百億銷售額的生物技術集團相抗衡。

等到中國想要開發生物技術,又或有能力做此投資的時候,已經邁入二十一世紀了。

千禧年後的中國是有錢了,在世紀初的幾年裏,胚胎移植也是有過一段時間的發展的,但是,科學技術的發展,從來都是不會等待誰,或者哪個國家的。

人體基因組計劃的完成,將生物技術的世界,迅速的推向了基因水平,胚胎移植的投資迅速降低,乃至於被淘汰都變成了可以預料之事,代替它的,是基因庫計劃,是基因層麵的開發和應用。

當然,這倒不是說胚胎移植就沒有意義了,既然人類還需要試管嬰兒的幫助來輔助懷孕,動物和牲畜也就會有同樣的需求。

隻是賺大錢繼續發展新技術的機會是一去不複返了。

就像是80年代的修車廠,和21世紀的修車廠的關係一樣。

楊銳的工作,卻是無形中的填補了中國畜牧業的缺失。

嚴肅的說,楊銳的工作,能夠認為是無形中填補了世界畜牧業的缺失。

因為他采用的牛胚胎移植技術,原本就是成熟的技術,與世界頂級的生物技術掌握的技術相比,楊銳采用的牛胚胎移植技術在成功率方麵相差仿佛——胚胎移植的成功率到了百分之七十,百分之八十已經很難再進步了,現場因素會抹煞實驗室裏的全部努力,而牧場或養殖場的環境,總歸是很難令研究員們滿意的。

但是,成熟的技術並不是表現在成功率方麵才有利可圖的。

成功的技術還表現為藥劑來源廣泛,便宜,成本較低,對人員的要求較低,對現場的要求放寬等等……

為了在80年代的中國使用牛的胚胎移植的技術,楊銳選擇的都是便宜量又足的化學試劑,雖然沒有全國產化,也國產化百分之九十以上了。

而且,這是真正的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國產化。

不是買國外的零件或者原料,弄出來的組裝國產化。

配合國內的人力和資源低成本,遺傳工程實驗室和智科生物技術公司,都得到了令人難以想象的成功。

當然,這也得益於國內畜牧產業的發展——想賺外匯的單位的個人組成的合力,勢不可擋。

楊銳原本以為隻能賺一茬高利潤的胚胎移植,竟然賺了兩輪還沒有停下來的意思,竟而還能賺到“牛花”,更是他想安全沒有想到的。

不用說,海澱區政府,也是完全沒有想到,天上掉下來下的高科技實驗室,竟然如此賺錢。

拿到報告的當日,區政府連開了六個小時的會議。

直到晚飯時間,區長才戀戀不舍的說出結束語,道:“從今天開始,舒區長負責重點聯絡遺傳工程實驗室,將咱們的要求和期望,表達出來,楊銳要支出不是不行,但過千萬就太多了……”

若非呂壽之故事,區長肯定要自己聯絡遺傳工程實驗室了。但是,即使有呂壽之故事,一千八百萬元也是太多太多的錢了,不能讓楊銳一個人爽是肯定的,至於是吃肉還是拔毛,就看舒區長接下來的表現了。

舒區長臨危受命,亦是神情凝重的點點頭。

這是危機與機遇並重的大事,舒區長已經準備將其他事放到一邊,專心坐鎮遺傳工程實驗室了。

他雖然沒有呂壽的背景,但他也不會像呂壽那樣做事。

舒區長一邊在腦中想象著,一邊聽著區長的絮絮的臨別贈言:“咱們區裏,也要將高科技的發展重視起來,比如中關村的發展綱要,我看步子邁的就不夠大,還可以更大一點……”

“朱委員,您不能進去,會議還沒有結束呢。”

“我等不了他們結束,要麽你去通報,要麽我就進去。”

“朱委員,您別為難我了。”

“我手邊無數的事,一會就要去院辦做報告,如果我不為難你,領導就要為難你了。你去通報就行了。”

“朱委員……”

“要麽你就讓開。”

“您等等,您等等……”

門口的吵嚷聲,打斷了區長的“再說兩句”。

區長不言聲的看向門口。在京城做官,沉得住氣是最起碼的。

何況,委員這個詞,可大可小。

一會兒,就見七八個老頭兒隨著工作人員湧了進來。

區長下意識的站了起來。

“我是國家高技術發展計劃籌備委員會的朱銘。”

“我是國家高技術發展計劃籌備委員會的潘榮。”

“我是國家高技術發展計劃籌備委員會的狄春和。”

幾個人一個一個的報名,將滿會議室的人都給震了起來。

這些名字,怎麽都感覺像是好熟悉的樣子,讀起來還有點新聞聯播的感覺……

“幾位這是……”

“我們是為海澱區遺傳工程實驗室來的。”朱院士站在最前方,道:“我們收到了楊銳的報告,他為遺傳工程實驗室申請國家高技術發展計劃的重點實驗室,我們已經批準了,今天來,也是為了確定此事。”

區長一下子愣住了,道:“海澱區遺傳工程實驗室,是我們區屬實驗室。”

“恩,編製方麵仍然在你們區裏,但是級別提高了,這是好事情。”朱院士說著,又道:“另外,區裏如果願意繼續給予海澱區遺傳工程實驗室經費支持的話,也是非常好的……”

“一年1800萬的經費還不夠?”區長現在確定對方是來搶經費的了,偏偏他無能為力。

朱院士笑一笑,道:“以遺傳工程實驗室的申請來看,1800萬元還是比較克製的。”

而在內心裏,朱院士其實已經笑慘了。國家高科技發展計劃雖然掛著國家的名頭,也確實會撥發很多的經費,可國內需要經費支持的項目何其多啊。

楊銳的實驗室冒出來,可是大大緩解了他的壓力。

而且,1800萬元的經費,確實很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