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錦程和韓田路的興致很高。火?然?文?? w?w?w?.?

老實說,他們坐在一群香港人和外國人中間,是有些不自在的。

86年的香港是極富裕的,彈丸之地所擁有的資金或許沒有中國大陸多,可流動資金是絕對比大陸多的。最顯眼的例子就是包船王,他一個人所擁有的船隊噸位,是全中國的船隊噸位的好幾倍,而香港醫生的收入,與中國公務員之間更是差了上百個大陸學者。

楊銳在這麽多人麵前展示了社會主義優越性,就江錦程和韓田路看來,是覺悟很高,很令人振奮的行為。

他們回去商量了一番,到了下午時間,就再次找上了楊銳,正式邀請他進入醫藥管理總局和醫藥工業總公司的專家庫。

楊銳意外之極,問:“咱們現在就有專家庫了?”

江錦程更加意外,問:“為啥沒有?”

“那專家怎麽從專家庫裏挑出來?”楊銳知道的專家庫,是用電腦隨機從庫裏選人的,而就86年來說,現在還被叫做微機的計算機恐怕還不夠普及。

江錦程猜不透楊銳的想法,隻是很自然的回答道:“一般來說,都是看哪些專家的專業更合適吧。”

“人選出來的?”

“當然,要不然呢。”

楊銳這下子就明白了,此專家庫與彼專家庫是完全不同的概念了。

韓田路望著楊銳的表情,笑一笑道:“楊主任,你隻要進了我們醫藥管理總局和醫藥工業總公司的專家庫,以後就有機會進入各種臨時或長期的委員會,隻有好處沒有壞處。”

他們也是私下裏討論了,覺得楊銳目前大概是不會進入兩家單位工作了,就幹脆拿出了專家庫的法門。

後世的專家庫,主要是用來挑選專家,從而決定一些需要專業決定的事。

但在86年,領導們顯然沒有做好讓渡權柄的作用,醫管總局設立的專家庫,其實依舊是以備谘詢的意思,隻是正好起了一個專家庫的名字罷了。

對此,楊銳也沒有拒絕的理由,微微點頭,道:“如果不麻煩兩位的話,我當然是願意加入的。”

“不麻煩,是我們要麻煩你的。”江錦程哈哈的笑了起來。

韓田路亦是鬆了一口氣,道:“我們盡快將聘書送過來。專家庫的專家雖然是沒有編製的,但是有一筆津貼,金額不多,每月30元左右,你不要嫌棄。”

“怎麽會。”楊銳停頓了一下,問:“通常要做的任務有哪些?”

“現在的話,gmp就是一個大任務。”江錦程抬眼看了楊銳一下,道:“我們知道你是gmp委員會的委員,加入我們的專家庫以後,又可以參與修訂咱們中國版的gmp規則,你有實踐經驗,非常適合這項工作。”

修訂規則並執行規則,楊銳頓時感受到了濃烈的計劃經濟的味道。

不過,計劃經濟也不見得都是不好的,像是醫藥領域,計劃經濟對普通民眾可是利大於弊的。貧民想在論錢的醫藥世界裏活下來,那是非常無助的一件事。

楊銳應承了下來,再詳細的了解了一番醫管總局的專家庫的概念,要將江錦程和韓田路給送出去的時間,再想起來似的問道:“這個專家庫,目前有多少人?”

“總數有八名左右吧,應該還會增加一些的。”韓田路道:“這是醫管總局和我們醫藥工業總公司共同的專家庫。”

楊銳不禁愕然。得,總共8個人的專家庫,果然是用不著抽選了,弄個大點的委員會,8個人還都不夠用呢。

楊銳在華銳製藥廠裏搞研討會沒兩天,京城就已經因為他對gmp的發言,鬧騰了起來。

美國人60年代就開始做gmp了,80年代初推廣以來,效果很好,歐洲日本等等都在學習,屬於刷屏級的醫藥政策和法規,這種情況下,中國的學者也免不了要了解和學習。

如果翻看國內的論文的話,到86年,國內發表的有關gmp的論文數量是越來越多了。

但是,大家都是學習了解,最多最多,就是推動和影響國內機構來做一個符合國內需求的標準,誰能想到,楊銳才坐進國內gmp委員會沒多久,竟然就想讓美國人改規則了。

要美國人改規則,美國人聽不聽?

美國人如果改了規則,中國人要不要學,要不要改?

美國人如果不改,我們是該怎麽嘲諷楊銳?

大家想法多多,一時間竟是變成了討論。

80年代的討論是很有時代特色的,因為這個年代沒有網絡,自然也就沒有論壇和群之類的東西了,當麵討論也不合適,當麵討論是給誌同道合的朋友們做的事,大家意見不統一,坐下來不就變成吵架了嗎?

單獨郵寄書信算是討論的方式之一,但是,就像是qq私聊的力度不夠一樣,單獨郵寄書信的力度也不讓人滿意。

於是,最終適合80年代討論的最終方案,就是登報了。

醫藥相關領域的學者們,主要選擇了《新藥通報》,《北京藥學通訊》等中小型半學術化的報刊進行論戰,這些報紙主要是刊登文章比較容易,另外,相關領域的單位都有訂閱。

後一點也很重要,這就好像後世人在微信群裏罵仗,要是罵一次就要發一個一毛錢的紅包,罵戰怕是打不起來了。

更不要說,現在買好幾份報紙的成本,還超過後世呢。

當然,論戰的報刊也不限於幾本小學術化的報刊,有的學者地位比較高的,也有機會在各種時報上發表文章,或者幹脆在更專業的期刊上發表文章。

用後世的模式來理解,在專業期刊上發表文章就相當於加精了,屬於有版主認證的。而在時報上發表文章,就相當於置頂了,看到的人更多了。

如此幾日,終於有人在《光明日報》上寫了一篇文章《是否應當以美國標準來核定中國的醫藥產業》,將論戰從京城範圍,引向了全國範圍。

自然的,也就引入了河東範圍。

甘虎看到《光明日報》,趕緊跑來找楊銳,整個人的臉色都是緊張的。

等楊銳拿到報紙,還沒怎麽看呢,就聽甘虎問:“怎麽樣,是不是針對你的?”

楊銳不禁一笑,問:“你不是看得懂簡體字了?”

“我是怕有什麽隱藏的政治思想,我沒有理解。”甘虎同誌說的極其認真。

楊銳翻來覆去的看了幾分鍾,聳聳肩,道:“要說的話,的確隱藏了一點東西。”

“真的?”甘虎大驚失色,他最不想要的,就是在華銳製藥廠辛辛苦苦建立起來之後,再遭遇什麽不可抗力。

楊銳看著甘虎的表情,有點好笑的道:“從這篇文章來看,他們討論的力度已經很大了,如此,gmp規則改不改,不是被證明了?”

“我沒明白……”

“中國目前的條件,本來也不可能執行非常嚴格的gmp標準,但標準本來就是要越來越嚴格的。”楊銳點了點報紙的內容,笑笑道:“他們到時候總得聽我的。”

楊銳對此是很自信的。

學術界是個接受新知識很快,接受新權威很慢的圈子,可是一旦接受,權威的力量卻是極大的。

甘虎似懂非懂,過了一會,問:“這麽說,我們可以繼續全力生產?”

“當然。”

“太好了,現在要貨的單位很多,我回去就組織增產措施。”甘虎頗為興奮,對於一家新廠來說,能夠全負荷的生產,本身就是一件令人興奮的事。(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