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振寧忙完一天的實驗,沮喪的回去了。

現在的研究生與後世的不同,一個教授往往也就帶兩三個學生,相當於一年平均隻收一個人。這還是北大的教授,在很多水平差一點的學校,許多教授至今都沒有拿到碩士生導師的資格,帶研究生更是無從談起。

而在研究生擴招以後,別說是普通教授了,很多副教授都要帶十幾名研究生,和80年代的本科班級學生數量差不多。

這兩種不同,除了代表師資力量的不同以外,還意味著教授和學生的關係是不同的。

研究生擴招時代的教授和研究生,是學生和老師之間的關係。;而在此之前,原本是師徒式的關係。

得罪了師父,自然比得罪了老師嚴重。

白振寧出了實驗室,直奔宿舍,去找王亞平算賬去了。

坑爹的主意和坑爹的結果,總要找個渠道發泄一下。

教授程仕看著學生們收拾好實驗室離開,自己坐到辦公室裏,打開文件,看了起來。

實驗室的老大之所以被叫做老板,有一層原因就是文牘繁忙。

到了超牛的層次,很多教授都隻設計實驗,而不親自做實驗了,因為時間不夠。他們的實驗時間大部分用在了籌款和管理工作上,許多人成名了以後還會有無數的社會活動。

程仕除了要忙碌自己的實驗室工作,還兼任了學校數個委員會的職責,自然是看不完的文件。

平日裏,程仕是用實驗結束的空當來寫些東西,但今天,他卻是不自覺的想到了白振寧拿給自己的文章。

北大的本科生能做到這種程度,多少有些超越程仕的想象。

“楊銳……前兩天送論文來的那個學生……”程仕腦筋一轉,就翻起來了寫字台上的文件。

正如楊銳所預料的那樣,程仕雖然在王亞平的介紹下,見了他一麵,卻是沒有花時間去閱讀他的論文。

他就算沒有那麽忙,也不想將一天難得的閑暇用在一片學生的論文上。

除非這片論文值得閱讀。

程仕很快翻出了楊銳送來的單行本。

研究生白振寧拿來的兩篇論文也在其中,後麵則是楊銳之前發表的論文。

程仕或快或慢的看了下去。

大約用了三四十分鍾,程仕才將楊銳的論文看了個大概。

他起身給自己泡了一杯濃茶,回坐到椅子上,品咂著喝茶,心裏有些嘀咕:這個楊銳,論文寫的不錯,而且都是發表在外國期刊上的,就是有些不定性。

想著想著,一杯濃茶就給喝完了。

程仕又起身續水,順便將楊銳的經費申請書給找了出來。

猶豫片刻,程仕將申請書和楊銳的論文夾在一起,放在了公文包裏。

周五。

北大的項目申請委員會會議,在一片祥和中召開。

這是一場閉門會議,申請人主要是學校的年輕教師,偶爾也會有學生申請,但不管是教師還是學生,都將學校的項目申請看做是過渡。

因為學校的資源有限,可供分配的資金不多,所以,直接向學校申請的項目多數是小項目,可以說是年輕人的試水之作。

如果對項目自信的話,即使是年輕教師,也會嚐試申請省級或部門級的項目,也就是從北京市或者農業部、機械部等單位找錢,當然,更厲害的是國家級項目,所謂的大項目,通常都少不了中央直接給錢的。

至於學校本身,它對外宣布的科研資金的多少,其實是將學校教授自己申請的金額給包含了進去。就學校本身得到的撥款,卻是不夠大家用的。

而且,為了支持一些重點項目,學校往往會在教授得到某個級別的資金支持以後,補足剩下的部分,相比年輕教師門申請的學校項目,這部分的資金用量更大。

因此,雖然涉及的資金總量不小,項目申請委員會給予單個項目的資金卻不多,申請通過或者不通過,對委員會的教授們來說,都不是很要緊的事。

“從第一項開始吧。”委員會的主席是準院士安林海,他看了看手表,卡著時間宣布開會。

“這是物理係的申請。”右側的書記員打開文件夾,拿筆在第一個名字上劃了一道,說:“申請人李明堂,物理係助教,申請重做兩項實驗用於教學,申請經費500元,實驗分別是……”

申請書寫的簡單,讀起來更簡單,30秒念完,主席問:“同意申請的舉手。”

圍著會議桌的教授們稀稀拉拉的舉手,書記員數了數,說:“同意人數過半,主席。”

“給200塊經費就行了。”主席將申請經費砍了大半。

教授們無人反對,書記員就此記錄了下來。

“第二個。”主席緊接著催促。

書記員連忙道:“這是地質係的申請……”

程仕半眯著眼睛,或舉手或喝茶,像是休息狀態似的。

到了會議末尾,書記員才說出“楊銳”的名字,道:“這是生物係生物科學專業的學生,今年大一,申請做分子機理相關實驗,申請經費……3000元,實驗是鈉鉀離子的活性蛋白驗證……”

他並沒有將楊銳的簡曆全部念出來,因為簡曆已經發給了每名教授,如果想看,都能找出來看。

不過,認真去看的教授並不多。

盡管有人收過楊銳送的單行本,認真去讀的也沒幾個,現在記得的更少。

“同意的舉手吧。”主席一句多餘的話都沒說。

程仕環視四周的同時,將手舉了起來。

楊銳的論文比大多數的年輕教師寫的還要好,自然是值得獲取經費。

其他教授大多猶豫了一下,才有人舉手起來。

書記官數了一遍,意外的道:“同意人數超過一半。”

“那就通過,經費的話……”主席猶豫了起來。

程仕咳嗽一聲,道:“主席,請求發言。”

“哦,老程?你說。”主席也是學校的教授,和程仕較為熟悉。

程仕點點頭,將麵前的茶杯一推,道:“我昨天仔細讀了楊銳的論文,覺得其中兩篇頗為精彩,推薦大家讀一讀……”

大部分教授都是不讀相關論文的,能在簡曆上看一眼名字的,就屬於認真派了。

不過,有程仕的推薦,大家多少會給點麵子的讀一讀。

程仕則將自己手裏的兩篇論文,推給了主席。

後者大致的翻看了一遍,問:“老程,你的意見呢?”

“我覺得楊銳還是大一學生,在學校還有4年時間,咱們應該多支持他。他的論文水平,我覺得是有資格申請部門級的項目,但以學生的身份,咱們學校給予一個比較高的評價,對他可能也有幫助。”程仕並不認識楊銳,卻是猜到了楊銳的想法。

按照國內目前的要求,任何項目都必須是有單位的,教師或教授可以用學校的名義申請立項,學生卻隻能首先向學校申請立項,因為學生的身份隻在學校才有用。

而其他部門評價學校的項目的時候,往往也會參考學校的評價。

主席沉吟片刻,點頭道:“那就給他2000塊。”

雖然還是砍掉了1000塊,但這已經是學校裏發出的高經費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