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著整個朝鮮半島的海岸線,帝國海軍的北冰洋艦隊一共擁有三個大型的補給港口,此外另有十六處在建和已經建成的中小港口作為朝鮮半島的礦產運輸的轉運站,每天都有來自帝國本土的貨船裝卸各種物資,用帝國本土的廉價糧食用來交換數十倍價值的礦產,而對於朝鮮半島上的高句麗人和三韓人來說,則是相當劃算的交易,因為帝國本土雖然對鐵礦和銅礦的需求比較大,但是畢竟受限於時代和科技,所以高句麗人和三韓人每天挖坑並不算太辛苦,倒也是心甘情願。

昭武七年,朝鮮第一軍團的成立,意味著帝國軍在朝鮮半島有了一支可靠的仆從軍,而從六月開始,帝國軍就開始在朝鮮半島的各處要地進駐小量部隊,全麵控製了整個朝鮮半島,開始進入軍管狀態。

若是帝國軍的軍官們按照樞密院的命令對高句麗人和三韓人進行了新的編戶齊民,然後利用糧食將整個朝鮮半島變成了一架分工明確的機器,基本上除了少量的人口仍在從事農業,其他人口都被轉入了各種基礎建設和礦產業。

原高句麗和三韓的官吏們賣力地督促治下的百姓服從帝國軍的命令,當然他們也的確有底氣這麽做,基本上帝國軍提供了充足的糧食,也沒有太多苛刻的要求,隻是要他們按時完成本地分派的工程,比如道路,比如水利,就不會找他們的麻煩。此時對這些地方上的中下級官吏來說,他們心中明白得很,自己頭上那位高句麗王已經是個擺設,真正的主人是大漢帝國,如果他們以後想繼續保住自己的官位,無疑現在就是個證明自己價值的好機會。

而帝國密諜司也在昭武幾年完成了拆分重組,一分為三,主外的軍情局,主內的內務局和直接向天子負責的密諜司,其中軍情局和內務局雖然說隸屬於樞密院管轄,但是其主官都有越級直接向天子負責的權力,而密諜司則是完全屬於天子的私人情報係統,可以說在帝國的情報係統重建以後,原先的密諜司仍舊保留了最強大的實力,並且在三大情報係統中處於實際的領導地位。

對樞密院來說,無論是軍情局和內務局,總好過沒有,畢竟原先他們的情報來源都來自於天子,對皇甫規,段熲這些人來說,密諜司的情報能力固然強大,可是隻服從於天子一人,一切情報都優先送到天子手上的做法讓他們很不舒服,現在的天子英明神武,可是以後的天子卻未必,如果密諜司一直保持這種狀態,對國家並非好事,隻不過劉宏過於強勢,他們以前雖有心,可也不敢提出來,不過好在天子主動將密碟司拆分了,權力三分,可以避免以後可能出現的禍事。

軍情局和內務局的獨立,必然需要大筆經費,不過此時整個帝國本土都在進行全麵的水利和道路建設,內閣省的財政預算赤字早就排到了五年後,對於樞密院要求追加情報係統經費的報告,自然是直接拒絕,而這也引發了樞密院對內閣省的極度不滿,雙方大佬一度關係緊張,段熲就差沒到內閣省鬧事了,最後還是劉宏親自從內庫裏撥了一筆預算給軍情局和內務局,才把事情平息下去。

算起來,內閣省也是夠憋屈的,因為劉宏撥給軍情局和內務局的預算最後還是算到了他們頭上,按照戶部的計算,如果按照昭武六年的財政收入,他們怕是要十五年以後,才能還清欠下內庫的債務。

對於內閣省的擔憂,劉宏卻毫不在意,七名宰相到底年紀過大,不明白以帝國本土目前的發展速度,財政起碼每年會以十分之一的速度遞增,而且這還不算海外的貿易,按照他手下龍淵閣的幕僚團計算,隻要五年的水利和道路全麵建設期過去,沒有意外的話,內閣省最多用五年時間就能把欠下的債務給還幹淨。

由於軍情局和內務局暫時還過於孱弱,因此帝國軍在朝鮮半島的全部情報活動依然由密諜司掌管,而幾乎是無孔不入的密諜司探子在朝鮮半島的每個地方都有人監視著一切,所以盡管那些高句麗和三韓的本地官員們也會幹些不法的勾當,比如侵吞帝國軍提供的糧食等生活物資和壓榨手底下的百姓,但是他們很快都會被帝國軍清除掉,反而讓帝國軍在朝鮮半島的名聲更好,當然也不是沒有官員發現自己治下的那些密諜司探子,可是知道以後他們也不敢輕舉妄動,至少有超過十人的地方官員自以為除掉了這些探子就可以高枕無憂,最後卻被誅滅三族,死後被挫骨揚灰,連個囫圇屍體都沒有。

而有些地方官員則試圖拉攏這些密諜司的探子,可到最後卻仍是難逃一死,那些密諜司的探子一麵賄賂照收,一麵則毫不猶豫地上報帝國軍,搞到最後朝鮮半島的地方官員都是戰戰兢兢,不敢再動心思,而這時帝國軍也秉承了劉宏一貫恩威並重的行事風格,為那些老實做事的地方官員請賞,從而使得那些地方官員都是努力地辦事,對他們來說,隻要自己的名字能被帝國軍報到雒陽,給天子知道,那以後的前途便無憂了。

原高句麗的王都,此時成了一座異常繁華的城市,高句麗君臣雖然失去了權力,可是生活卻過極為滋潤,來自帝國本土的各式奢華事物和精致的生活方式都讓他們更加情願當個帝國冊封的貴族,過富家翁的生活。

尤其是高句麗王,在那座新建的行宮裏,每日裏喝酒飲茶,跟來自帝國本土的風雅文人談詩論道,興致來了的時候出城打獵,若現在要讓他像以前一樣再回到那所王宮,去管理政事,他寧可把王位讓給別人去做。

到昭武七年末的時候,帝國軍對日本列島的戰爭物資全部到位,到昭武八年初,北冰洋三支分艦隊也全部集結完畢,趙雲統帥的羽林軍團也開拔到了修建在對馬海峽的港口,至於防務則交給了從帝國本土各地折衝府調來的軍隊。

對馬海峽,是連接朝鮮半島和日本列島的海上要衝,以北冰洋艦隊的投送能力,趙雲統帥的一個整編羽林軍團,一天之內就可以全部可以運送到對馬島上,然後略做調整,便可以在三天內全部登陸日本列島本土。

但是作為此次戰役的統帥,趙雲沒有急著進攻,而是讓黃祖指揮的北冰洋艦隊先行對日本列島的各個島嶼進行查探,尋找合適的登陸點和港口,他們是要征服整個日本列島,而不隻是為了去打仗。

此時的日本列島上,大大小小一共分布了近百個國家,全都停留在奴隸製時代,剛剛進入鐵器時代,各國普遍分為大人,下戶,奴婢和生口四個階層,光武皇帝的時候,當時日本列島上曾有國王遣使朝貢,而獻上的貢品便是生口,最後光武皇帝賜下了漢倭奴國王金印,同時回贈了不少財帛,不過這個倭國卻早已滅亡。

趙雲和帝國軍駐紮的港口附近,便是一處高句麗人的村落,原本他們時常受到來自海峽對岸的倭人侵擾,不過自從帝國艦隊在此處建立港口,殺死了幾夥倭人海盜後,倭人便不敢再渡過海峽過來。

對趙雲來說,要征服日本列島,需要和朝鮮第一軍團一樣的倭人仆從軍,所以當北冰洋艦隊開始遊戈在日本列島的海域上尋找合適的港口以及登陸點時,他接見了這兩年裏和帝國商人有接觸的倭人,了解日本列島上的情況。

由於此時的日本列島是不折不扣的奴隸製,所以當對馬島上的倭人原本的海盜營生幹不成以後,不知道從哪知道了帝國商人大肆購買高句麗人和三韓人做奴隸後,便當起了奴隸販子,從附近的島嶼上抓生口和奴婢販賣給帝國商人,由於數量不大,因此也沒有引起帝國本土的注意,不過趙雲到了以後,便找到了這些倭人,在他眼裏這些倭人雖然無恥,可是卻是很好的仆從軍人選。

難米波便是被趙雲接見的倭人,他的身高在倭人在算是高大,可是在趙雲麵前,即使趙雲坐著,依然比他高出了一頭,對於此時日本列島上的倭人來說,帝國本土便是他們口中的高天原,也就是神國,因此當難米波第一次和帝國商人做販賣奴隸的生意後,便心生向往,苦學漢語,打算以後去帝國生活。

“參見將軍大人。”難米波恭敬地見過了趙雲以後,便規矩地站著,不敢亂看一眼。

趙雲少年老成,再加上成為軍團之主已有一段時間,氣度自然沉穩,更何況難米波這個倭人對他而言和螻蟻也相差無幾,自然不會去在意他的態度是否恭順,倒是讓很是對禮儀下了一番功夫的難米波白費了心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