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鋼是什麽??要回答這個問題就得要扯到一些冶金學的基本理論.把鐵礦和炭放到爐理麵冶鏈.如果能讓溫度超過1500度的話.這時所得到的鐵水會完全融化成液態.液態的鐵可以吸收炭元素達到4~5個百分比而成為流動的生鐵水.此時以空氣打入生鐵水將多餘的炭氧化成二氧化碳來降低和控製鐵的含炭量.這是現代的製鋼法.

那在古代呢?古代煉鋼技術的關鍵在哪呢?在於鼓風的技術.一開始時因為鼓風技術和燃料選擇的限製隻能讓溫度到達1200度左右.此時鐵礦雖能完全被還原成鐵但是還不足以讓其完全融化成液態.而是像麥芽糖粘稠狀的多孔組織.在這種狀態下的鐵最多可以吸收約1.5%的炭.我們把它稱為海綿鐵.海綿鐵品質的好壞決定在鐵礦本身的品質.含磷硫等雜質少又有鋇等微量元素者為高級.現在日本的玉鋼就是海綿鐵.當然印尼也有生產海綿鐵但是因為鐵礦品質比不上日本所以產品也隻能賣給鑄造廠當原料.再來鐵裏麵的含炭量和雜質可以由其斷麵用肉眼來判斷.現代的煉鋼廠裏的老師傅用肉眼來判斷含炭量可以到萬分之三的誤差之內.言歸正傳.日本人燒出了大塊的海綿鐵(他們稱之為鉧)後用大鐵鎚將之打碎.再由經驗豐富的師傅用肉眼看鐵塊的斷麵來挑出含炭量在1.2~1.5左右雜質極少的精純部分稱之為玉鋼.拿來當成日本刀的原料.其餘含炭量不足或是雜質多的下雜則拿來做菜刀或農具.

玉剛可硬可軟可韌?會不會有點誇張?玉鋼說白一點就是含雜質較少的高碳鋼,其含碳量為1.0以上,如果說玉鋼是合金工具鋼,或許有可能,如果說玉鋼真有那些特性整把日本刀都會玉鋼來打造不是很好嗎?可是事實事不然,日本刀在打造時,玉鋼隻用來作為刃鐵而已,而其它部為則是使用其它的不同含碳量的鋼材,如含碳量含0.7%的左下?及含碳量約0.1~0.3%的包丁?,就金屬物理性質來說,高碳鋼所得到的是硬的性質,中碳鋼是韌的性質,低碳鋼是軟的性質,基本上這三種性質,就所知,好像沒有一種金屬可以通吃的。

真正的大馬士革鋼又稱為結晶花紋鋼.是一種古代粉末冶金和鍛造技術完美的結合.在英美和歐洲大多數的地方被稱為WOOTZ而在其原產地印度巴基斯坦一直到波斯則成為FULAT在俄羅斯的高加索地區被成為BULAT.WOOTZ的花紋是天然形成的不像摺疊鋼一樣是用人工硬將性質不同的材料焊接起來再摺疊鍛打.以下是WOOTZ形成的原理.和性質.請注意小心閱讀並加以珍惜這難得的寶貴資料.

1.WOOTZ的花紋基本上是兩種性質不同的材料.亮的地方是純的雪明炭鐵硬度比玻璃還大.暗的地方的結構是屬於沃斯田鐵和波來鐵.整體含炭量大約是在1.5~2.0%之間.在韌性高的波來鐵裏均勻散布著比玻璃還硬的雪明炭鐵.使得WOOTZ可以具有非常鋒利的刀鋒.而且也非常堅韌而不會折斷的刀身.有人說日本刀不也是這樣的嗎?但是日本刀因為刃口處整個是脆而硬的.缺口和橫向裂紋便會在所難免.但WOOTZ就沒有這樣的問題.2.WOOTZ的製造的費時費力.是超乎各位的想像.通常要花上兩三個月的時間.而燒結的鐵餅成功率又很低.當初會失傳有兩個原因.其一當時英國統治者為了保護當地僅剩的森林不使其沙漠化而禁止.其二是近代工業製鋼的引進使WOOTZ在價格上無法競爭.WOOTZ鋼的製造方法分兩種一種是脫炭法.另一種是加炭法.不過最重點在於燒結鐵餅時的溫度控製和將鐵餅鍛造拉長時的最高溫度.還有成品的厚度和原來鐵餅的厚度比例也會決定將來的花紋明不明顯.3.WOOTZ鋼的花紋和摺疊鋼有明顯的差別.WOOTZ花紋比較細致看起來比較自然黑白的對比也比較大.在古代由於有在刃上喂毒的情形.很多WOOTZ的刀刃呈現黑色的現象.在黑色的刀刃上分布著亮晶晶的雪明炭鐵.古代波斯人把它形容成像夜空中的繁星一樣漂亮的花紋.此外WOOTZ比起摺疊鋼來是很不容易生鏽.幾百年下來沒有像日本刀一樣的費心保養卻也能光亮如新不生鏽.本人所看到WOOTZ會生鏽的部分通常是刃上有瑕疵的小點或裂縫或含炭不均的地方.4.至於WOOTZ性能到底好在哪裏.大約十年前BLADE雜誌有一篇關於WOOTZ鋼的測試.其一是鋒利度的測試:在仔細研磨後的WOOTZ結晶花紋鋼能一刀切斷巨大打結的麻繩.其二是刀身的韌性測試:把刃用夾具夾住然後拿大鐵鎚來敲.結果費了很大的力氣.WOOTZ刀刃被敲成U字型但是卻沒有折斷.測試的結果證明了WOOTZ結晶花紋鋼具有鋒利和強韌兩種特性於一身.對於WOOTZ結晶花紋鋼本人的評價比日本武士刀的玉鋼還要高.日本刀會貴一部份也是因為它的研磨.現在的刀匠也有幾位據說也會製造WOOTZ結晶花紋鋼.可是做出來的花紋卻跟古董刀很不太一樣.也就是說再也沒有人能達到古代的水準了.這個下次再討論了.

玉鋼不是鑄鐵!用冶金學的術語它應該叫做海綿鐵.鑄鐵溫度要在1500度以上.鐵礦被炭分子還原成鐵.然後吸飽炭到2~6%然後完全融化成液態.再澆鑄於模具裏.待冷卻後即為鑄鐵製品.鑄鐵含炭量極高性質通常非常的脆.但是回火後便成球墨鑄鐵此時就變的非常軟.鑄鐵是完全不適合直接拿來製刀.因為它熔點低不能被鍛造.

玉鋼是鐵礦和炭混合後隻加熱到1200度左右.此時還原的鐵無法完全融化成液態而是半流動狀態.冷卻後像海綿一樣成多孔狀.海綿鐵不是均質的鐵塊.含炭量從0.2到2.5左右.把海綿鐵敲成小塊.再以目視依照其斷麵的光澤隻挑出含炭在1~1.7左右且雜質較少者稱之為玉鋼.

把玉鋼加熱後打成薄片.淬冷水後再敲碎成小塊.將這些小鐵片用紙包好再裹上黃泥.入火鍛鏈.讓其結合成一塊.再不斷鍛打反覆摺疊.如此可以將雜質去除且將鐵塊像揉麵團一樣揉成均質.這個過程重要的一點是可以將含炭1.5左右的鐵塊脫炭到0.8~0.9左右.所以摺疊幾次不是越多越好.而是到剛好的含炭量時就不能再摺疊下去否則含炭量會太低.(有時是8次10次或是13,15次是為了控製成品適當的含炭量.全憑目測和經驗.這是製刃最難的部分)

ps日本揉刀術並不是日本人發明的,而是中國唐朝的一種技術,連同刀型與鑄造技術一起傳到日本,所以才有唐樣大刀的名稱,但一但刃部的鋼材一但磨光,露出內部的鐵心,那把刀就沒用了,所以後期才會被淘汰,日本刀刃部硬度約58-60,心才為48-50,這是一種較局部淬火的技術,但有可能會產生內應力,而且一把武士刀經過一次戰爭後,那把刀的壽命也差不多了,而武士刀的重量最輕900公克最重1200公克,要是超過1500或1700公克,就會對關節產生損傷,而中國刀不會,這是因為劍道的運刀法違反人體力學的關係

想知道日本刀對上中國大砍刀時是什麽情況的話,可以去看(無限住人),裏麵那個天津久影用的就是中國刀法與大砍刀

一個國家的武術與武器發展取決於那個國家的武術發展方向,中國在春秋戰國時到一直到唐宋時帶,都是以軍事方向為主,而唐宋以後則是以民間擊技為主,而日本則完全是以軍事方向為主

日本刀主要有4部份1玉剛2暗光花紋剛3包剛法4局部淬火,而其中玉剛就是高碳剛,是日本人發明的,雖然硬度高,但易脆,而暗光花紋剛與包剛法都是唐朝時連同刀的形狀與雙手劍派一起傳過去的,因此當時的日本刀不叫武士刀,而叫唐樣大刀,而日本人淬火時采用高溫過火(還是低溫回火可以去查)雖然可以提高硬度但易脆,日本刀的硬度為58-60,可以更高,但會使刀身容易折斷,就硬度,日本刀是很精良,但就耐用度,完全是廢物,其缺點有

1壽命短

在日本戰國時代時,一場戰爭就可以換掉一把刀

2無法修複,一但刀身有裂痕,那一把10萬塊的寶刀,就跟一快廢鐵一樣,唐朝政府就是差一點被包剛法搞到破產,因此包剛法才會在中國絕跡

3像玩具一樣,易壞,在明朝時,日本刀最大的克星不是刀法,而是少林寺鐵棍,當倭寇遇到少林僧人時,往往都是連人帶刀一起被打爛,而在八年抗戰時,武士刀一遇到大刀隊時,也是連人帶刀被砍成兩半

而武士刀之所以會硬度高,是因為武士刀的韌口很薄,易卷口,因此需要提高硬度,以增強耐用度與殺傷力,一個劍道高手,殺了100個人後,其刀與刀的碰撞次數可能不到一次,所以劍道最忌諱刃口相格,因此武士刀試刀適用死人試刀,而中國刀劍因為要麵對許多重兵器,加上碰撞次數高,因此試刀時,是以刃口砍石頭,以不卷刃為主,其注重的是彈性

因此就頂級刀劍而言,最推崇以大馬士革剛加上中國花紋剛打成的刀劍,就大馬士革剛與日本玉剛的優缺點,請自己去找,順帶一提,目前硬度最高的刀,是西洋刀匠打的刺刀(因為短)

至於中國刀與日本劍誰好誰壞,套用他們的一句話中國刀劍注重彈性,而日本刀劍則注重硬度,因此無法比較而至於劍道方麵雙手劍早在春秋戰國就有了,其特點為,大開大合,利於戰陣(去看漫畫:天界無限:黃展鳴畫),但變化不易,不適合一般民間一對一的擊技,因此一直到唐朝時以門派的形式傳過去後,就被淘汰了,(國術雜誌:力與美:第130期)至於劍道的技巧方麵,他們注重的是:在敵人砍到我前,先砍倒敵人:因此他們注重的是速度,完全攻擊,並不防守,以跟敵人同歸於盡的氣勢,一刀殺掉對方,所以他們不需要技巧,而且雙手劍傳到日本時,他們隻學到了型式,並沒學到最重要的,也就是腰的運用,因此,劍道用的是手臂肌肉的力量,而不是像中國武術,以腰部的離心力的力量,所以日本刀會那麽薄,不是技術好,而是太重他們拿不動,一把標準武士刀,重1200公克,而中國單刀則是3.5公斤,要是武士刀太重,很容易在停刀時傷手

至於劍道與苗刀的差別,在於苗刀有用腰部的力量與反手刀,揮砍時有直劈也橫掃,而武士刀則因為腰部固定不動,所以是以直劈為主,而且劈砍時,上手前推,下手微往後收,以杠杆力矩方式旋轉,這時會有兩個旋轉中心,因此劍道的速度很快,缺點為,要砍第二刀時,要先回刀再砍,中國刀則是反手刀,因此不必回刀,

至於抗戰刀法有三種說法

1大刀王五的鬼頭刀法,請去找電影:一刀傾城:裏麵王五那把鬼頭刀厚達1公分以上

2抗戰時期,中國除了聘請著名武術家教授中國刀法,還由從日本士官學校畢業的軍官傳授日本式劈刺,並且研究專門對付劍道的招式

3苗刀刀法

順帶一提,日本武士刀遇到大刀隊之所以會死的那麽慘,是因為日本武士刀隻砍人,而大刀隊則是人也砍,刀也砍,當時大刀一把重達20斤,也就是12公斤,是武士刀的十倍,武士刀根本承受不了

鋼的主要類別有:

1.低碳鋼-又稱軟鋼,含碳量從0.10%至0.30%低碳鋼易於接受各種加工如鍛造,焊接和切削,常用於製造鏈條,鉚釘,螺栓,軸等。

2.中碳鋼-含碳量從0.30%至0.60%,用以製造重壓鍛件,車軸,鋼軌等。

3.高碳鋼-常稱工具鋼,含碳量從0.60%至1.70%,可以淬硬和回火。錘,撬棍等由含碳量0.75%的鋼製造;切削工具如鑽頭,絲攻,鉸刀等由含碳量0.90%至1.00%的鋼製造。

4.合金鋼-鋼中加入其它金屬如鉻,鎳,鎢,釩等,使具有若幹新的特性。由於各種合金元素的摻入,合金鋼可具有防鏽,防腐蝕,耐熱,耐磨,防震和抗疲乏等不同特性。

5.高速鋼-含有各種成份和份量,如鎢,鉻,釩,鈷和鉬等。高速鋼製成的切削工具,可用高的速度求切削硬材料,並能承擔強力的切削。高速鋼切削工具在高的速度中仍能使刃口保持鋒利,其它鋼材則可能變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