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二章欲蓋彌彰

金妙言心裏七上八下,不知道這是不是喜歡的感覺?或許是習慣?還是有人幫助或者對自己好一點就感動不已了呢?金妙言陷入了沉思,在想是不是喜歡上了韓銘?韓銘到底有什麽魅力讓自己青睞有加?

被愛情衝昏頭腦的金妙言若有所思,對於韓銘,她也說不出是什麽感情,畢竟金妙言沒談過戀愛,情竇初開或許大概說的就是這種微妙的感覺。

金妙言也知道自己讓韓銘疑心了,自己表現的那麽明顯,和之前的金妙言截然不同,眼神飄忽,是個人都能看出來在想些什麽,思考些什麽,金妙言一改往常,反複斟酌和韓銘的關係,越想越曖昧,越想越沒個結果。答案隻有一個,就是“金妙言不知不覺的喜歡上了韓銘。”

金妙言對韓銘越來越注意,他的一舉一動都能牽動金妙言的心情,喜怒哀樂,在金妙言的心裏有了一個人不能抹去,腦海裏有個麵孔在浮動,有個人的音容相貌刻在了心裏。金妙言還會幻想跟他表白會是什麽樣子?韓銘會不會答應?會接受自己的感情嗎?會不會拒絕?心裏不斷的演示,幻想他的反應回答。

金妙言猶豫要不要打個草稿或者是寫個告白小抄,金妙言了解自己,恐怕麵對著韓銘連話都說不出,結結巴巴,金妙言有個習慣,一緊張就說話不流暢。她真希望自己可以爭氣一點,不那麽自亂陣腳,要以不變應萬變,不離其宗。車到山前必有路,凡事總有解決的時候。

也許是韓銘的善良打動了這個美麗的女孩兒。韓銘,一個總有貴人相助的一名兒福將,可以說運氣爆棚,幾次陷入絕境都能化險為夷,好不嚇人,換作是別人,小心髒都快跳了出來,可是韓銘處世不驚,在什麽樣的情況下都能找到出路,正應了那句“車到山前,必有路”的俗語,大難不死,必有後福。

金妙言19歲,年紀還小,沒有經曆過韓銘的大起大落,在學校又是校花,萬眾矚目,自帶光環,沒有遇到過什麽大的挫折,又是大家族子女,不用為衣食愁,在父母那可能是個倍受寵愛的小公主。

在金妙言上學的時候,受到欺負的時候都是韓銘挺身而出,英雄救美,毫不猶豫的保護這個令人疼愛的女孩,金妙言那時候隻覺得韓銘像是個大哥哥般的照顧自己,和他走在校園的小徑上仿佛都很有安全感,在韓銘的身邊可以腦殘,可以當個傻白甜。

可以什麽都不用管,不用想,隻是看著小道,一步一步的走下去,穩健有力,同時又很輕鬆,仿佛呼吸都是甜的,時間在慢慢走著走著,好不愜意。金妙言非常喜歡這種感覺,有人在乎,有人保護,不用愁這愁那。

處理人情世故也是金妙言的一大難題,雖然在大家庭長大,但是金妙言最討厭處理七大姑八大姨的親戚關係,還有在學校的同學關係,朋友關係,這些都是金妙言頭疼的問題。

“金妙言”,顯然,她並不像名字那樣,會說話,出口成章,往往被同學說是高冷女神,不好相處,不好說話,不是友善的人,不好交朋友。每當這個時候,韓銘就會站出來為金妙言說話,解釋她其實是個外冷內熱的人,並不是她們想的那樣,金妙言隻是不善表達,她是個善解人意的女孩兒。

找一個自己愛的人,不如找一個愛自己的人。可以跟自己愛的人在一起廝守一生固然好,可是那過程可能不容易,對於不主動的人來說,往往很容易就被突如其來的追求所打動,從而做出錯誤的選擇,最後成為一對怨偶,彼此嫌棄,討厭甚至恨之入骨,造成傷害,百害而無一利。

金妙言不想那麽快做出選擇,冒然行動,既有風險又顯得一個女孩子不矜持,男人一旦得到容易,就不會珍惜,男生的成長比女生慢,一般心理年齡沒有女生高,不及女生成熟。

金妙言在學校的時候胡亂看閑書,特別是愛情小說,瓊瑤的等……渴望能遇到對的那個人,一生一世白首不相離,不離不棄一輩子,追求完美的愛情,甜甜蜜蜜很容易,爭爭吵吵也不困難,這畢竟是很重要的選擇。

金妙言不想讓韓銘知道自己的那點心思,所以很快淡定下來。金妙言告訴自己:金妙言,你不能露出馬腳,讓韓銘看出不妥,你還沒有準備好怎麽說,或許你還想讓韓銘先開口,深呼吸一下,放鬆一下,不要太緊張,精神太緊繃,相信他能感受得到,隻要不是木頭人,不然他就是裝傻充愣,浪費我表情,故意不說開。

金妙言想清楚後就深呼吸了一下,心裏的石頭好像落了地,沒有之前那麽忐忑不安。韓銘有情有義,為了救金妙言,不惜一切代價進入沙漠,給金妙言尋找良藥,這個足以俘獲金妙言的芳心,如果韓銘不是喜歡金妙言又何必付出那麽多,僅僅是責任而已嗎?也許這是感情的一個考驗,希望結局是好的,不留遺憾。

韓銘反而沒想那麽多,而是耐心的給金妙言講他們現在的處境,看著周圍的環境,一望無際的沙漠,看不到盡頭,一輪落日像一個黃色的鴨蛋一樣掛在天上,正緩緩的落向地麵,耀眼的像一個火球,不讓人靠近,又給人光芒。不禁想起學過的兩句詩:“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大漠的壯闊給人驚歎也給人危機感,沒有水的話走不了幾步路,在沙漠在知道水是多麽寶貴,平時不起眼的水在沙漠是救命的一滴甘露,一滴勝似一捧清泉,十分珍貴。而且身處沙漠,晝夜溫差大,早午晚的溫度相差甚遠,衣服脫了又穿,反反複複,十分磨人。

韓銘跟金妙言說的話,不知道金妙言聽進去了幾句,也許一句也沒聽,也許左耳進而右耳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