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 憶從前

‘疼’字還沒出口,她就仰倒在了榻上,接著臉側一隻指骨修長的手撐在那兒,她睜大著眼睛看著上方他的臉。

這個人真是極好看的一個人了,明明氣質是個像書生一樣的人,可做事卻很雷厲風行,朝中百官都很敬怕他。

可在她眼裏,他一點也不可怕,尤其此刻,他的眼裏都是她,這讓她覺得很開心,又莫名有些難過。

陸之軒的手撐在她臉側,看著紅透了的臉,俯首在她額頭上輕啄了一下,然後他問:“肆肆,說句歡喜我很難嗎?”

說句歡喜很難嗎?她想,該是不難的,這是她喜歡的人,對著喜歡的人說一句歡喜有什麽難的呢?

上一輩子,她為宋瑤的時候,對很多人說過歡喜,她歡喜父皇,歡喜母後歡喜大皇兄,,歡喜阿璋,歡喜顧安....可那些歡喜都與此刻的歡喜不一樣。

輕輕回摟住他的脖子,她看著那雙滿盛著她的眸子,無比認真:“陸之軒,我....歡喜你!”

一刹那,如初雪消融,他眉眼都彎了起來,俊雅的臉上漾起極滿足的笑:“我也歡喜你!”

很歡喜很歡喜,絕對比你歡喜我還要歡喜你,打從你不知道開始,打從你還不記得我開始,打從你還未及笄開始,我就很歡喜你了。

陸之軒覺得心裏某個地方被填的很滿,他其實不是個好人,為官者,尤其是百官之首,沒有一點手段是不可能的。

朝中那麽多的老狐狸,哪個不是人精?不耍些手段要怎麽讓他們害怕,他工於心計,可從未想過把這些用在她身上。

俯身緊緊摟著她,他閉上眼睛笑的像個得到了糖的孩子,沒有人會知道,他喜歡了她多少年。

宋肆意被他摟著,整個臉都燙的像是要燃燒起來,她推了推身上的人,“....陸之軒。”

“嗯。”

再推推:“陸之軒,...你起來啊。”

“不要。”

繼續推:“熱啊。”

“沒覺得。”

宋肆意無語了,這人怎麽突然像個孩子一樣耍起賴了,看著開著的房門,等會兒如果有人進來看到這副畫麵,指不定會想成什麽樣。

“好軒軒,你先起來,我真的熱。”她像哄孩子一樣哄他。

想了想,陸之軒當真放開了她,然後坐在她身側,將她也拉了起來,倆人並肩坐著,一時間誰都沒有先開口說話。

好一會兒,宋肆意道:“陸之軒,你知道我大皇兄嗎?就是世人口中的長安王,你知道他嗎?”

原本是不想同他討論起那人,可今日不知道怎麽了,她心中有一種很怪異的感覺,總覺得那人就在自己身邊,就躲在某個不知名的角落偷偷觀望著她。

其實想想也知道定是自己多想了,不說那人已死多年,便是沒死,她已經不是宋瑤,要盯也不該是盯著她。

但,不知道為什麽,那種感覺縈繞心頭,像顆種子一樣生根發芽,迅速長成參天大樹,她看向陸之軒,模糊的熟悉感,讓她終於把纏了自己幾年的疑問問出來。

倘若真的歡喜,倘若真的決定要一起患難與共,她不希望自己是帶著懷疑跟他在一起。

陸之軒被她問的愣了一下,似是沒想到她突然問起這個話題,看著她認真的樣子,他笑了笑,抬手摸了摸她的發。

就是這樣,就是這樣!宋肆意心顫著想,就是太多相似的地方,讓她不止一次的產生恍惚感,到底眼前這個人是誰?

是站在百官之首的相爺陸之軒?還是死去了多年的長安王?

議政殿上驚鴻一見,她把他又當做了誰?

“陸之軒,你認識他嗎?”她又問了一遍,帶著一絲她自己都沒有察覺的希冀的口吻。

陸之軒垂眸,“我該認識嗎?肆肆,你若問我知不知道他,我肯定是知道的,聞名天啟的長安王,幾人會不知?

你若問的是我與他是不是熟識,肆肆,長安王死的時候我還未做官,又如何認識他?你為何會突然問這個?”

模棱兩可的回答,看似說的很對,可也不對,他說他如所有人一樣知道那人,又言那人死的時候自己還未當官,但,誰說不當官就不能認識了呢?

“這個問題很早前我就想問了,你知道他,那你知道他是什麽樣的人嗎?”

她想知道旁人眼中的那人是什麽樣的人呢?長安王宋清是個怎麽樣的人呢?

明知在這個時候問出這種話多麽煞風景,可她還是問了,並且問的很認真,認真到他沒辦法拒絕不回答。

是個什麽樣的人?

他凝神去想,長安王宋清,先皇的第一個兒子,曾設棚施粥。曾領兵作戰,曾冠蓋滿都城,他是那個時候的傳奇,便是這麽多難過去,還是有很多人記得他的樣子。

消逝在最好的年華,給所有人的心裏都添上了一筆不可磨滅的印記,世人所能想到的是他最風光得意的時候。

“我不知道,彼時不過一介寒窗書生,兩耳不聞窗外事,哪裏知道長安王是什麽樣的人呢。”

他搪塞過去,又反問:“在你眼中,長安王是個什麽樣的人?”

這一次,她沉默了很久,久到他以為她不會回答了她才緩緩開口:“在我眼中,他就是一個騙子,很壞很壞的騙子.....”

一個騙了她很多年的騙子。

宮中姐妹本就不多,宋清又是最年長的那個,她是皇後所出,身份自然比其他兄弟姐妹要尊貴一些,那些弟弟妹妹除了一母同胞的宋璋外,其他人都不大跟她玩,便是宋圭,也與她不怎麽親近。

自很小的時候起,母後就告訴過她,她是嫡出的公主,與那些妃子所生的下賤種不同,她生來尊貴,應該有個尊貴的樣子。

旁的孩子四五歲的時候還在爹娘的懷裏撒嬌,而她已經在太傅的教導下學習什麽是國怎麽治國。

父皇對於此事也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並不管她怎麽去學這些東西,她腦子聰明,學東西很快,就連太傅都誇讚她,隻是可惜她不是皇子。

那一年,她八歲,規規矩矩的坐在殿中學著那些治國的大道理,突然覺得腦袋一疼,她朝殿外看去,殿門口一十幾歲的少年倚靠在殿門上,拋著手中的花生朝她笑的陽光燦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