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來莊妃每天送來的參湯效果卻是極佳,洪承疇雖然在絕食,但對他的身體並未造成任何影響。居然還有閑情雅致觀看愛情劇本兒。

如果真是一個誓死如歸的人,怎麽可能還有閑情來關注愛情故事?通過這一小小的細節,再次證明洪承疇對求生的欲念還是相當地強。範文程看在眼中,心裏已經有了幾分握。

範文程此時已進得屋來,大大方方兒地往炕上一坐道,“我來看看你這位大明的忠臣何時能餓死。不過看來你離死還遠,氣色不錯。”

洪承疇知道範文程用喝參湯一事挑逗於他,故而麵色一紅道,“我雖惜命,但你我同是漢人,你又是名相範仲淹的後代。發今你為滿人不遺餘力地賣命,不覺得辱沒你的先祖嗎?”

範文程嗬嗬一笑道,“大明腐朽,如夕日黃花,已無藥可救。我順勢而為,投靠明君聖主,何來辱沒先祖?”

洪承疇眼望北京方向深情地說道,“我大明崇禎皇帝亦是一位明君聖主,他也想勵精圖治,重振我大明江山。說及此,洪承疇不禁輕輕地歎息了一聲。”

範文程見罷,笑著問道,“洪公為何歎息?”洪承疇又是無奈地搖搖頭,眼露淒涼之色。範文程何等機敏!見洪承疇如此表情說道,“我揣度洪公此時一定在為大明歎息。大明如今似一幢被螻蟻蛀空的大廈,稍有外力使然則大廈將傾矣。我想洪公在歎息自己雖空有一腔報國之誌,卻也有無力回天的滄涼之感。對否?”

洪承疇扭轉頭來,用欽佩的眼光看著範文程說道,“都說範先生為大清第一文臣,果真不虛。你既知我心,何必再問?”

範文程極善於察顏觀色。見時機已至。忙真誠地勸道,“洪公,憑心而論。我大清帝皇太極與大明帝崇禎兩個人,哪一個更有帝王之氣?”

洪承疇不

加思索地回道,“我大明崇禎帝雖有興國之誌,但其疑心過重,用人不明。與皇太極之胸襟大度實是無法比。”

範文程微笑著從炕上站起,背著手在屋中踱了兩步又說道,“以洪公之見識,其實早該能判斷出將來的天下之主是誰。可洪公卻又為何死硬地為大明效忠到底呢?”

洪承疇此時又顯出大義凜然之色,向北京方向一揖道,“我此生深受大明之重恩,為大明鞠躬盡瘁,死而無撼!”

範文程見洪承疇仍然意誌堅決,就不再相勸。繼而說道,“洪公願不願聽我給你講講我與皇太極的故事?”

洪承疇平日裏被關在這間小屋內,本就無所事事。再加之他本身就是一位出色的政治家,政治家對皇帝與大臣的故事當然會感興趣。所以洪承疇當即說道,“願聞其詳。”

範文程命人泡上兩杯上好的‘太平猴魁’,然後與洪承疇雙雙坐於桌邊的椅子上開始娓娓道來。

他道,“太祖皇帝在世時,很是痛恨漢人。起因是當年駐守在東北的明朝官軍非常歧視滿人,加之他們腐敗成風、不管滿人死活、橫征暴斂。以致那時滿人大多生活在壓迫與饑寒之下。”

“太祖起兵後,曾立有一規:凡漢人者,盡可殺之。故而後來我大清騎兵每克一城,屢屢出現屠城之事。”

滿承疇聽到此道,“此非真正帝王之所為也。為君之道當以安民、撫民、強國為要旨,而不應該無盡地殺戮。”

範文程品了一口香茶繼續說道,“當時我初入大清為臣,曾屢次建議太祖善待漢人。可太祖多次將我的奏章駁回不理。對我這個漢臣亦是心存歧視,更談不上任何信任。”

範文程歎了一口氣又道,“那時我的心情非常沮喪。因為我也是一名漢人,看到大清國的士兵們不把漢人當人待,我氣憤異

常。遂動了辭官歸隱的念頭。”

洪承疇道,“是皇太極將你留住了吧?”範文程一笑說道,“是的,當我想辭官時,時任太子的皇太極親自到府中力挽於我。他向我承諾,一旦他登基,必改一切滿洲之惡習。”

洪承疇聽到此,好奇地問,“快快說說皇太極登基後是怎麽做的?”範文程一笑道,“我當時認為皇太極隻不過是看重我的才學,並非真心想善待漢人。可那時我已做了滿人的臣,再想回到大明已是不可能。沒辦法,為了生存,隻好暫且留在皇太極的太子府中。”

“令我沒想到的是,皇太極登基以後大展其文治武功。不但善待漢人,而且對於各民族都很善待。在他的帶領之下,我大清東平朝鮮、西掃蒙古、南克錦州。使我大清的國土一下子從原來的三省之地擴張到與大明疆域相等的麵積。我大清不但疆土擴大了,國力也日漸強盛。此時我才真正明白,皇太極確是古今少有的賢君聖主。也就鐵了心跟定他建功立業。”

洪承疇佩服地說道,“是啊,自皇太極登基以來,你們大清的疆土擴張了數倍、兵力也擴張了數倍。此番攻克錦州不但沒有屠城,還發放糧食振濟城中百姓。單從這些來看,皇太極確是一位雄才大略的君王。”

範文程充滿感情地說道,“皇太極最大的功績莫過於對漢人的態度上,真可謂與太祖截然相反。他登基後,不但禁止屠殺漢人而且開始重用大批漢人為官。大明袁崇煥之子錦天將軍現已爵至親王,單從此點來看,如今的大清對漢人是何等地重視啊?”

洪承疇一聽到‘錦天’二字,突然打斷道,“等等,你說的錦天將軍是袁帥之子?就是那個將我俘獲的錦天?”

洪承疇連發兩問,問完用一種極期待的眼光等待範文程回答。範文程哈哈一笑道,“正是,正是。”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