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庸不至於否的回道:“大使閣下,要知道你們現在的情況並不樂觀,就今年三月開始的西線進攻已經讓貴國付出百萬人的代價,然後貴國一無所獲,這難道不是貴國後繼乏力的表現。

更何況西線戰場集結的美軍超過三十萬人,恕我直言,英法美三國聯軍在戰場上的表現已經足夠預知貴國的命運。

更何況,俄國的十月革命恐怕影響的不止是俄國吧!據我所知,貴國大部分軍隊現在都受到布爾什維克主義的影響,厭戰情緒已經積攢到無可避免的程度了,這個時候,難道他們還是那隻世界第一的陸軍?”

一連串的反問讓漢斯啞口無言,因為馮庸說的都是事實,就連他這個德國貴族也不信能贏,之所以那樣反駁,隻是為了維護世界第一陸軍強國的尊嚴。

“好吧!想必少帥閣下也知道這份合約的重要性,並不是我一個駐華大使能夠處理的,這恐怕需要借用少帥的電報室了。”

“我很榮幸!大使閣下請便!”

就在漢斯將這封電報發出去之後半個小時內,德國柏林皇帝的私人行宮內,隻有兩個人,麵對麵的端詳著這封來自遠東的驚電。

一位就是德皇威廉二世,這位五十八歲的的雄圖偉略的世界第一陸軍強國的主宰者用帶著白色手套左的手倚著拐杖,在這偌大的宮殿會議室內踱步。

由於威廉二世出生時是從母親的臀部先露出,使他罹患了厄爾布氏麻痹,以致於左臂萎縮,所以他每逢拍照時都意側著半身,巧妙凸顯出功能正常的右手,並且遮掩有缺陷的左手。

而平時會見客人也是用左手戴著手套,讓左手看起來比較修長,他也喜歡用左手倚著佩劍或拐杖,讓自己看起來比較體麵一點。

但這並不妨礙他是一位愛國的皇帝,要知道在戰爭末期,他得知德軍大勢已去後,赫然支持德國向協約國求和,以免德國為繼續打仗而遭受滅頂之災,可以說他是一位當之無愧的德國皇帝,終其一生都在為德國的強大而奮鬥。

在他對麵坐著的是一位頭發花白的穿著元帥服的老人——保羅·馮·興登堡,這位七十一歲的老人的年紀並不影響他的決斷力。

要知道今年1918年,在威廉二世的支持下,魯登道夫先後發動了索姆河攻勢利斯河攻勢、埃納河攻勢、努瓦永-蒙迪迪埃攻勢、香檳-馬恩河攻勢。

雖然這些攻勢往往都獲得了初期的成功,由於後勁不足,最後都遭到遏製。

但這並不妨礙體現他在戰略戰術方麵的指揮能力,可以說,他是一位合格的德國總參謀長。

現在這兩名德國舉足輕重的人物都在為一封來自東方的電報而焦頭爛額,這傳出去恐怕會嚇得一批人掉大牙吧!

威廉二世踱步了一會,才在興登堡對麵坐了下來,喝了口茶,這種來自東方的飲料深的他的喜愛,據說這還是東方大國的那個軍閥特地收羅來送給他的‘極品鐵觀音’。

這種苦中帶甜的飲料,毫無疑問,比那濃鬱的咖啡,更適合他這種五十幾歲的老人。

然後緩緩說道:“元帥可看完這封電報?覺得如何?”

興登堡抿了口茶,慢慢說道:“不知皇帝陛下以為我國現在的局勢如何?”

威廉二世不知道他是什麽意思,說道“我國現在正處於守勢!”

“何止是守勢,陛下對我國局勢看得太樂觀了,經過上半年的戰役後,我軍迫不得已采取防禦戰爭。

其實這隻是英法在等待美國援軍的到來,想要一舉殲滅我軍,不然我軍,哪能這麽悠閑的布置好防守陣地,對麵的美軍已經匯集了三十萬,人數還在不斷增加。

如果等他們開始進攻,我軍現在的齊格飛防線都未必抵擋得住協約國軍隊的攻勢。

正如東方的那個馮少帥所言,我軍的失敗是必然的,隻是時間早晚而已,如果我國還想崛起,不妨答應他的條件。”

其實這些東西,威廉二世並非完全不知道,就比如美軍冠絕世界的火力使得他們在進攻防禦陣地時候,毫無疑問擁有巨大優勢。

而德軍如果僅僅是戰場不利還好,但是德軍因為連場大戰,戰備物資已經不足,武器裝備也略顯窘境,光靠德國的兵工廠已經無法滿足需求。

他們不像英國,殖民地遍布世界,所以根本不擔心戰略物資,更何況現在有美國這個生產大國給他們提供武器裝備,簡直是源源不斷。

更重要的是,德國內部的布爾什維克思想彌漫非常迅速,這讓他不得不防,要知道這所謂的布爾什維克整垮了數百萬沙皇軍隊,就連沙皇都被他們殺了。

作為德國曆史上並不遜色於他父親的皇帝,威廉二世並不是一個乾綱獨斷的‘獨夫’,他在吸取屬下意見這方麵,顯然並不遜色於威廉一世信任俾斯麥。

所以興登堡的話,讓他陷入沉思,‘到底值不值得?’在激烈的思想碰撞下,為了德國的未來,他還是同意簽訂這份合約,並且暗地裏下了個更瘋狂的決定。

等待在福州大帥府電報室的漢斯,接到德國發來的回電之後,立刻就轉告馮庸了。

於是,在1918年六月二十日,德國與中國東南自治政府簽訂了《德國與東南自治政府秘密條約》簡稱《南華密約》。

這份秘密條約規定:德國無條件將占領的蘇俄領土上的各種工廠設施轉交給南華政府,並且將克虜伯公司、蔡司公司、日耳曼尼亞造船廠的各項先進技術與南華共享。

威廉二世默許興華集團在德國招聘技術人員的行為,要知道,這樣做,無疑是將人才送給南華政府,可他不在乎!

南華政府需要付出的就是,承擔這些德國在華人員薪金。

不過威廉二世和馮庸的明白,甚至心照不宣,德國付出的這些不僅僅是交好,更重要的是,德國在為以後做鋪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