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說,在現代戰爭中,起決定作用的固然是士兵,可武器也是舉足輕重的。

現在不是原來的三段式射擊,當時的步槍隻能這樣,打一槍上一次火藥,火炮滿足遠處打擊,所以中近程完全就是空洞。

可如今,衝鋒槍、手榴彈、重機槍、擲彈筒、迫擊炮將中近程徹底覆蓋了。

隻要沒有相抗衡對麵的重火力,就意味著你沒有反擊的機會了,因為就算你開了那麽一槍,單發式步槍能造成衝鋒槍、輕機槍那種傷害嗎?

偵察營後排士兵已經完全充當了擲彈兵的角色,不間斷的投擲手榴彈,雖然距離不過五六十米,但是足以清空周圍的屍體,給機槍手開闊視野。

一連串手榴彈的爆炸將藏軍屍體造成了碎塊,東一條胳膊、西一條大腿,還有半個頭顱,腦漿都在頭發上沾著呢!

活生生一個人間地獄,恐怕等下清理戰場,這裏會成為當地居民的噩夢,誰敢在這裏過呀!

“投降不殺!”偵察營看見藏軍士兵已經全無鬥誌了,不僅大喊道。

畢竟他們還是要統治這一片地區的,殺戮太多也不好,留下這些人,到時候也算留下一些兵員,要知道西藏並沒有多少人,到時候招收武警部隊、地方駐軍,這些英國佬訓練過的藏軍是最佳人選。

盡管英國佬的陸軍戰鬥力拉幾,可人家的訓練方式還是很先進的,不遜色於世界其它強國,德國陸軍之所以先進,武器戰術固然是一種要素,可更重要的是德國人悍不畏死。

而英國人講究的保存自我,在打不贏的情況下投降,這樣就造成了他們擁有不遜色於德國的武器裝備,仍然一觸即潰,戰鬥意誌都成投向了,軍隊還能有戰鬥力嗎?

就歐洲而言,論戰鬥意誌,德國當屬第一,如果不是到了戰爭末期,各種因素影響,他們絕不會出現投降的士兵。

這跟東亞國家的作戰意誌基本相同的,東亞國家普遍吸收了中國自古以來殺身成仁思想的洗禮,最徹底的莫過於日本,甚至演變成皇道,幹脆給士兵洗腦,為了天皇而死是無比榮耀的。

包括越南、老撾、柬埔寨、在內的諸多泛華國家都是這樣,這也是為什麽二戰時期,美國佬千方百計拉攏中國上戰場,因為隻有中國人能夠拖住日本人,武士道武裝的日本在悍不畏死的中國人麵前,那也是個渣,孫子還能欺負祖宗嗎?

這不是自吹自擂,抗戰前期,中華民國的二十九軍與日軍在喜峰口對峙,活生生用大刀把日本人砍下去了,血氣和悍勇逼得日本人不得不服。

後期的桂軍、川軍、西北軍、中央軍德式師那都是響當當的部隊,出了名的不怕死,殺得鬼子都怕。

哎呀!話題扯遠了,我們再回到正題,藏軍被英國佬訓練的的還可以啦,一群奴隸製社會的人能夠變成進退有序的士兵,再被英軍灌輸一下知識,妥妥的現代軍隊。

不過,在偵察營數不清的機槍以及炮彈的轟炸下,當然,他們這群年土包子沒見過世麵,藏軍直接就扔掉了手裏的槍,“嘩啦!”跪倒一大片,都舉著雙手。

那叫一個整齊劃一,看得偵察營士兵都愣了,這麽配合呀!也難怪,這些人都是王公貴族家裏的農奴,平時壓榨的那麽狠,還指望著他們給農奴主感恩戴德,甚至犧牲生命,那不是做夢呀!

偵察營營長忙招呼手下士兵,將這些俘虜集中看押起來,至於那些槍,雖然他們看不上眼,但是也能殺人,還是得處理下。

與此同時,第二十一師大部隊也隨即拿下了江孜政府,還真別說,這裏是藏軍的大本營哪,一個彈藥庫裏麵好幾千隻步槍,還有上百萬發子彈。

看樣子這些王公蠻厲害的,從英國佬那裏騙了這麽多東西,哦!不對,應該說互相幫助,畢竟他們幫英國佬延伸勢力,英國佬武裝他們也是應該的。

諾大一個江孜,僅僅三千藏軍,也不知道他們哪裏來得勇氣,還敢蠢蠢欲動,試圖進攻西康。

光是西康三萬武警部隊就能讓他們後悔一生,更別說駐紮著兩個陸軍師。

其實也怪不得他們,畢竟英國佬想試探一下這個南華政府究竟有多少實力,難免得犧牲一下。

英國公使朱爾典對這個南華政府不熟悉,但是根據他們以往的做派,獅子大開口,接下來西藏絕對是他們的目標。

現在,居然連台灣都被他們啃掉了,這作風夠硬的呀!日本雖然在世界列強中不起眼,可一個中華民國地方政府都有這種勇氣,個中蘊含的東西可不止這點。

沒有相匹配的實力,傻子才會動手,西藏這一招是英國佬用來試探南華,結果當然是偷雞不成蝕把米,難道少帥馮庸會給你臉?你想多了。

看來英國佬這回直接對南華政府造成了惡感,恐怕朱爾典還得犧牲一下,挽回雙方的關係,畢竟今時不同往日,南華作為最有可能一統中華民國的勢力,對於他們的遠東戰略有著不可估量的影響。

論陸軍,英國在印度、緬甸加起來還不到人家一個零頭,至於那些土著軍隊,要想幹掉南華,恐怕是做夢。

明眼人都看得出來,一個全德械的軍隊絕不可能屈居於古代的戰爭戰術中的,既然他們學習德國,自然會學習德國的精髓,好比日本,雖然學了點皮毛,可人家能打贏沙俄,就是換做英法來,未必能打過沙俄。

可見戰力之強勁,就算列強想插手遠東局勢,甚至幹涉中華民國內政,可也得有法子呀!

在絕對的實力麵前,一切都是紙老虎,如果真那麽容易把南華軍幹掉,那日本人支持的北洋勢力就不會龜縮在中華民國北方,動都不敢動一下。

嗬嗬!牽一發而動全身,他們現在躲著南華都來不及,哪敢主動招惹,南華不動他,就已經算不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