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六零章 女尊之炮灰皇女反攻計21

驕矜?自滿?貪圖享受,三皇女身上一概沒有。將兵卒的疾痛放在心中,又非懦弱可欺,武功高強博學廣識,讓她們望塵莫及。

這樣一個賞罰分明,光明磊落的皇女,是北光軍的福音。

當兵是將命扛到腦袋上,誰想在行伍中蹉跎青春,帶著一身傷病還家。哪個兵卒不曾燃燒過建功立業的壯誌,幻想光宗耀祖衣錦還鄉,證明她們不是人人鄙夷的兵痞。

這份渴望使得她們擁護三殿下,有心朝其靠攏,想要在她手下熬出一個未來。

顧曉曉自然能察覺出北光軍的變化,這份變化讓她心中暗喜。雖然她有成立一個組織或商行,從白手起家開始發展壯大的經驗,也曾輔佐翼王成為無冕之王。

但真正組建一支屬於自己的軍隊,牽涉到方方麵麵,一不小心就要被扣上謀反的罪名,對她來說還是第一次。

擴兵需要正當的理由,顧曉曉在與將士打好關係的同時,不忘和沿途官員打好關係,同時抽空調查各地風物和特產。

這一路上,顧曉曉收獲良多,整整三個半月才到北疆腹地越城。

城樓高大數十丈聳入雲霄,巍峨無雙,這是一座有著數百年曆史的老城,經過戰火摧殘依然挺立在北疆大地上。

初到越城,顧曉曉吃了個閉門羹,歡迎宴上小貓兩三隻,有實權的將領幾乎都以各種借口未到場,太守倒是謹小慎微,宴會上和顏悅色隻管喝酒,挑不出紕漏來。

形勢比顧曉曉預想更加嚴峻,從將軍人在京城副將還有家中姊妹留在北疆,今日與從將軍有交情的將領無一人前來。

北疆乃是顧曉曉的封國,雖然現在封王對屬地的操控沒有數百年前那麽緊密,但稱句土皇帝並不為過。

蓋因為清和帝登基之後,天下太平。唯獨北疆偶有**,所以國家兵力朝北邊傾斜,這裏兵卒多從各地抽調,有私心者難免。

清和帝派三皇女前來就藩的另一原因。正是北疆多有異動,將領各自為政,對朝廷下達命令陽奉陰違。且邊關常有**,年年派發糧草和兵器,敵寇卻屢禁不止。清和帝恐天下生亂。這才將陽瓊晚派來防患於未然。

被人來了個下馬威後,顧曉曉沒放到心上,她一麵帶著左琳到各個駐地犒勞將士,另一麵白龍魚服,喬裝打扮憑著高超武藝潛入到各個將領府中打探虛實。

同時,顧曉曉委任左琳以及賈指揮以犒賞將士為由,走訪各個營區暗中統計各軍人數。

心急吃不了熱豆腐,顧曉曉有條不紊的進行著對北疆勢力的盤查。同時她私下裏聯係上了,她之前派到北疆的賤民,最早一批移民在這裏已經待了兩年。她們帶著任務而來,對北疆各地地形人口熟悉,郡縣中人口以及豪富之家也有了解。

這一數據對顧曉曉極為有用,她先前的經營沒有白費,源源不斷送往北疆的移民,在此刻終於派上了用場。

在經過詳細的排查之後,顧曉曉得出了令人心驚肉跳的結論,北疆頑疾已經成了必須揮刀斬斷的毒瘤。

北疆寒苦,百姓生活窮困,在這裏當兵撈不掉多少油水。但是當長官就不一樣了。朝廷每年都要朝邊疆輸送糧草,有些將領會領空餉,虛報兵數多領糧草。

這還不是最來錢的,青蘿國嚴禁民間私售鎧甲兵器。但地方豪富又有裝備莊園的需要,所以倒賣兵器成了有心之人另一條生財的路子。

倘若以上這些還能用利欲熏心來解釋,顧曉曉隱約調查出的另一真相,已經能夠得上通敵叛國了。

青蘿國食鹽提煉盒鐵鑄造技術比周邊蠻族部落強上許多,蠻族擅長養馬擁有大量牛羊珠寶。於是有將士,為了謀取更多利益。趁著互市時買賣布匹瓷器生意的遮掩,偷偷將糧食和兵器販賣給蠻族。

養虎為患的行為讓顧曉曉十分憤慨,待她在北疆實地調查分析之後,發現這條利益鏈比她能想到的更為複雜。

蠻族為何能屢屢作亂,不止是因為她們擅長馬戰來去如風,也因為邊疆城防遠沒有想象中那麽牢固。

自從北疆建國之後,國內平安,西邊東邊南邊毗鄰其它封建王國,邦國關係良好所以一直太平。

所以在青蘿服兵役,多做一些飲水鑿渠修路的差事,最多不過是平匪,在災年維護治安免得流民衝突,唯一有上戰場廝殺機會的隻有北疆。

北疆軍營在青蘿國是最凶險,同樣也是晉升可能最大最快的地方,許多地方將領都是由北疆出身,賈指揮便是在北疆打了數場勝仗之後脫穎而出。

沒來北疆進行深入調查之前,顧曉曉以為軍隊頂多腐敗玩忽職守克扣糧草欺上瞞下。

到了這裏,她才發現人性究竟能惡到何種地步。

那些將軍,那些領著朝廷俸祿的“國家棟梁”,屍位素餐猶不滿足,還要千方百計搜刮著士卒的膏粱,踩著百姓的屍體獲取錢財和榮耀。

她們將蠻人當做狼,把百姓視作牛羊,用糧草和兵器喂養著野狼,待她們吃飽喝足侵擾邊民進行肆虐時,百姓慘遭屠戮親鄰離散之時,再出兵打退蠻族,借此獲得軍功。

軍功建立在百姓的血淚之上,若不是親自來到北疆,顧曉曉簡直難以相信,世上竟有如此心狠手辣罔顧家國之人。

從將軍、李將軍,祝將軍,那些在北疆跺跺腳就要抖三抖的大將軍們,竟然都是這些肮髒交易的參與者。

除此之外,她們還在軍中不斷弱化朝廷的影響,妄圖將官兵變為各人私兵。好在古人忠君愛國意識濃厚,幾人在軍隊中影響雖大,但還到能夠控製全軍思想的地步。

當然這其中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幾個將軍頗得上中層領將忠心,但他們盤剝底層兵卒軍餉和糧草兵器,壓迫底層士兵。一些知曉真相的士卒和百姓,對那些高高在上的將軍充滿了憤恨。

這一點很重要,倘若利用好。將來靠這些底

層兵卒翻盤,也許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收獲。

茲事重大,顧曉曉在憤慨的同時,更加注重自身安危。由於此事牽扯的將領太多。為避免打草驚蛇,顧曉曉不敢大肆聲張尋找證據,甚至不能用明麵上的勢力向京城傳遞消息。

進入北疆之後,顧曉曉如同踏進泥潭,不知有多少隻眼睛在盯著她。莫說是驛站。恐怕她的王府都不是絕對安全的。

好在顧曉曉從京城帶的隨從護衛足夠多,直接名正言順的將王府上下用人換了一遍。

來北疆沒多久,就有人打起了往顧曉曉後院塞人的主意,她直接在當地找了兩個身世清白的少年,收為夫侍,謝絕了旁人的好意。

這兩人家世清白可靠,親緣關係簡單,顧曉曉將起家人一並收為奴仆庇護羽翼之下,免得被有心之人收買,泄露出她和兩人之間真正的相處模式。

兩少年生的眉清目秀姿容婉麗。冷不丁遇到如此好事,哪怕隻是逢場作戲,替殿下充當煙霧彈,他們仍是歡欣鼓舞,操心著顧曉曉的衣食住行。

為了將消息順利傳到京城,傳入清和帝耳中,顧曉曉將千辛萬苦搜集到的證據,摹寫之後交給兩撥人,走不同的路線送往京城。

她用的人正是兩年前以各種名義,送到邊疆安家的移民。她們對顧曉曉忠心耿耿,又是移民中百裏挑一的靈慧之人,顧曉曉對她們寄予厚望。

在送信的過程中,顧曉曉沒有閑著。清和帝派給她的屬官陳放,在前往北疆的路上老實持重寡言少語。但進入北疆,在靜王一行人受到冷落,又跟隨顧曉曉在北疆大致走了一遍之後,陳放對北疆最新情形也有了一定了解。

陳放目光犀利,提出的問題竟與顧曉曉精心調查後的結果有幾分契合。而且她多年前在北疆待過幾年。毫無保留的向顧曉曉介紹了北疆近些年的發展曆程,讓她少走了許多冤枉路。

顧曉曉一直覺得陳放沒有表麵上那樣簡單,果然在三個月之後,陳放拿出了清和帝的親筆秘旨,授權顧曉曉若查出北疆形勢不對,可暫代清和帝處理事宜。

這道旨意,對顧曉曉來說猶如甘霖,清和帝的秘旨所給權限十分寬泛,她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擴軍。同時,她對清和帝也多了幾分欽佩,她並不像劇情中那樣容易糊弄,也沒有她想象中那般為了獨攬大權,懷疑子女和親信貽誤軍情。

顧曉曉銀錢在手糧草不愁,征兵時所給待遇明顯優厚於其它軍隊,一時引來許多人競相報名。

賈指揮十分忌憚北疆形勢,三皇女所處位置簡直步步驚心,但在她觀察看來,三皇女細心沉穩沒有急功近利,泰山壓頂麵不改色,在危機四伏的北疆能夠遊刃有餘的擴充著自己的勢力,絕對是可以投靠之人。

為了更進一步,賈指揮全心全意投入到征兵中去,即使化解了北疆幾股勢力的幹擾,有理有據的和從家軍、李家軍等展開征兵之爭。

顧曉曉派出的人馬,利用快馬、信鴿等傳遞消息方式,用最快的時間將消息傳遞到了京城薑玉景手中。

兩封一模一樣的信拿到手中,顧曉曉拆了其中一封後心驚膽顫,不敢耽誤連夜進宮,將北疆的消息遞給了清和帝。

這一年來,朝廷對北疆的操控能力越老越弱,邊境所需兵器糧草增多,滿足侵擾發生的卻愈發密集。清和帝引以為患,認定北疆存在貓膩,為了在大火降臨之際解除危機,她將陽瓊晚派了過去。

真正拿到了北疆的消息,發現自己任命的將軍,和蠻族竟然蛇鼠一窩,她們的榮耀和爵位,是踩著百姓和普通士卒的鮮血骨肉,一點點堆起來的,她不寒而栗恨不得直接將一幹從犯捉拿歸案血洗北疆一肅朝綱。

在位這麽多年,清和帝從來不知道,在國泰民安的表象之下,竟然藏著這樣的國家蠹蟲。她原以為北疆不過小傷小患,如今看來膿包背後,腐爛已經深入骨血。

清和帝有些慶幸在陽瓊晚出發前,她曾下了秘旨,倘若北疆形勢嚴峻,她可以隨機應變代她處理北疆軍政。

為了保險起見,清和帝又下幾道旨意,一道加密之後通過特殊渠道送到北疆,其餘的則是送往國中另外幾個軍營。

任由北疆毒瘤蔓延下去後患無窮,清和帝固然擔心座下龍椅不穩,但她更擔心的卻是江山社稷敗落。

就在顧曉曉步步為營,與幾隻老狐狸鬥智鬥勇之際,陽瓊華和陽瓊晚又是另一番境況。

陽瓊華自從到了應州城後,如同困鳥出籠好不快活,應州大小官員對她畢恭畢敬,生怕給她留下不好印象。

畢竟應州離京城隻有三百裏,若皇長女心情不虞,不到三天就能上達天聽。清和帝寵愛皇長女,這是眾所周知之事,所以應州大小官員對楊瓊和及隨從人員十分配合。

陽瓊華在朝中時,胸懷抱負倍受朝中守成派掣肘,許多她認為優秀先進的政策難以通過並在青蘿試行。

如今到了應州,她在這裏地位最高,又擁有人事任命大全,陽瓊華終於有機會施展自己的理念。

由於就藩期限隻有三年,陽瓊華又一心要讓滿朝文武刮目相看,向朝廷證明自己理念的先進性和正確性,故而她在對應州匆忙調查了解後,就開始頒發她認為可以福澤百姓的法令。

諸如增加地主賦稅減少平民稅收,興辦書院給平民子弟創造讀書機會等等,顧曉曉心目中的善法。

奈何這些法令觸動了不少人的利益,雖然地方官員為了討好皇長女頒布了下去。但是眾官員層層推諉,大小地主使出各種計策躲避增加的賦稅,興辦書院之人,借機從中漁利。

這些原本有利國計民生的政策,在地方各級行政的推諉下,鬧得雞飛狗跳,並沒像陽瓊華設想的那樣一鳴驚人。。

p:謝謝玄庵因硯、荼蘼花、開心小荷苞、暈倒~虹果的月票,麽麽噠~~匯報情況,陵子第二個故事寫了4k字了,大家月票快砸過來,這個故事結束,咱就爆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