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六七章 女尊之炮灰皇女反攻計24

先下殺手,待到她逃過一劫,反過來報複時再求饒,真當她是泥捏的人了。麵對敵方示好,顧曉曉麵冷心更冷,不留半點轉圜餘地。

顧曉曉的強硬手段,激起了左右中三軍手腳不幹淨將領的反抗,有人棄暗投明轉向朝廷,就有人狗急跳牆,起了別的心思。

北疆的形勢,除了顧曉曉之外,清和帝最為清楚。陽瓊華和陽瓊玉卻是不知的,有人將路子走到了兩人這邊,想借她們的手逃過一劫。

陽瓊華和陽瓊玉密切關注北疆動態,對陽瓊玉鐵腕插手北疆軍務十分不滿。她們分別在應州和連安,一個想要大展拳腳結果敗北,另一個雖然薄有名聲,卻因連安無軍營,難以培養軍中勢力不滿。

清和帝給了三年時間,她們以為是考察各自的政務能力,誰知陽瓊晚另辟蹊徑開始抓兵權。

為了扭轉頹勢,兩人隻能想辦法在北疆分一杯羹,還要瞞著清和帝,又因陽瓊華拚著性命榮辱,在北疆練下了一支屬於自己的北光軍,她們不能不惶恐。

所以遇到李將軍、祝將軍遣人示好時,兩人動了心思,暗中與其勾結,打算上書奏請清和帝陽瓊晚在北疆蓄養私兵,爭權奪利圖謀不軌。

兩人極力朝陽瓊晚頭上扣謀反罪名在這一點上達成了共識,難得沒鬥起來。

北疆形勢嚴峻,到了這種關頭,兩個女兒還在忙著互相傾軋。清和帝反而不喜,直接將兩人的奏折押了下去。

原本她對陽瓊華抱有期望,如今見她目光短淺。精於算計不懂顧全大局,立她為太女之心也熄了一些。

若盛世太平,清和帝可以憑自己喜好,選一個守成之君便可。但現在北疆禍端乍起,一不小心青蘿就會陷到內憂外患中。

為了長遠考慮,清和帝不得不將目光放到了陽瓊玉和陽瓊晚身上。

這邊顧曉曉正忙的焦頭爛額,徹查逐漸深入。軍務的黑暗一點點被剝出來,真相大白於世人麵前。

那些腐朽汙穢不堪的真相,讓一直倍受蠻族侵害。飽含血淚的百姓憤怒了。她們在寒冷的北疆不辭辛苦進行耕種,還要交高昂的租稅,即使這樣蠻族一來,輕則一年的收成沒了。慘的家破人亡。

仇恨支撐著百姓踴躍參軍。當爆發出軍隊和蠻族勾結的消息時,她們再也忍不住了。她們不懂那麽多道理,也沒有以一敵百的強悍,但眾誌成城,所有人的屈辱和不甘擰合在一起,是一股可怕的力量。

三軍將領開始恐懼,她們迫切的想要這一切停下來,但是反對的浪潮愈發洶湧。

借著百姓的力量。借著廣大底層兵卒的力量,顧曉曉乘風破浪有了一爭之力。

若真到了兵戎相見的地步。顧曉曉有信心讓三軍中三分之一以上的人倒戈,同時能說服三分之一的人保持中立。

青蘿國約有近六十萬兵丁,原北疆三軍共有二十萬,如今顧曉曉硬生生見北光軍變成了北疆的第四股勢力,同時爭取到了許多中層將領的支持。

這場一開始必敗的困局,在顧曉曉的奮鬥下終於有了生機。

一道聖旨直達北疆,清和帝下令將從將軍革職查辦,左軍由三皇女暫為統領。聖旨的及時到來破開了僵局,同時激化了矛盾,被該被拘禁治罪的從將軍,使出金蟬脫殼之計逃跑。

從將軍嫡係跟著消失,同時離開的還有近萬軍隊,顧曉曉在北疆各種搜索,這支軍隊就像憑空消失了一樣。

這道聖旨讓陽瓊華和陽瓊玉坐臥難安,陽瓊晚在北疆權勢滔天,若非清和帝屬意她做皇女,如何會有此安排。

為了做最後掙紮,兩人鋌而走險,決定在陽瓊晚回京之前,讓太女之爭塵埃落定。

迷霧重重,北疆風雲變幻莫測,蠻族一反常態在秋季入侵青蘿,讓局勢更加混亂。

這背後若沒有有心之人推動,絕不會嚴峻到這個地步。顧曉曉接到聖旨後,將左軍重新整合,尚未完全掌控,就要在內憂外患的情況下,與蠻族交戰。

顧曉曉研習兵法多年,刀槍棍棒樣樣出色,直接身先士卒,來去如風,硬生生殺出了一個血羅刹的名頭。

蠻族之人但凡聽到靜王親自出征,聞風喪膽無不退避三舍,顧曉曉運籌帷幄,擺脫了紙上談兵的局限,成為了真正的戰神。

顧曉曉的英勇讓她成為北疆百姓中的英雄,那些原本還在猶豫徘徊的士卒,也因她的英勇下定了決心。

哀兵必勝,顧曉曉帶著恨透了蠻族的士兵勢如破竹,在短短三個月內將局勢平定。

待到後期蠻族被打的退出青蘿國境,隻剩下小股勢力侵擾邊境,顧曉曉已經很少親自上戰場,隻在後方進行指揮。

眾人皆知靜王在北疆功勳卓著,她在北疆三年,將成為當之無愧的北疆大將軍。

但沒人直到,顧曉曉在初步解決了蠻族入侵,將北疆軍隊整個之後,率領精銳部隊,一路南上朝京城趕赴。

為了不驚動地方,顧曉曉手持清和帝密令,一路急行軍。

待到陽瓊玉和陽瓊華兩人得知她率軍回京的消息時,顧曉曉已經走完了一半的路程。

曆史用另一種方式重演,顧曉曉忙著北疆打仗的同時,陽瓊玉和陽瓊華借病請求回京。

清和帝憐惜愛女,網開一麵,讓兩人到京城小住,待到身體好轉之後再回封地。

也許是主角光環的影響,或者說清和帝從未防備過陽瓊華,顧曉曉離京城還有一小半路程時,京中傳來詔令。讓她所帶軍隊就地修整,帶親衛到京中領賞。

這道詔書,讓顧曉曉警醒。更古怪的是京中其它消息遭到封鎖。她所帶人馬忌憚聖旨,又擔憂京中情況生變,婉言勸阻她赴京。

顧曉曉堅決辭了下屬的好意,以清和帝詔令還有皇女令牌,繞路趕赴京城。

在前進過程中,顧曉曉不忘散播陽瓊玉與陽瓊華密謀造反,清和帝很可能被囚禁或者已經駕崩。

這個傳聞讓地方官員百姓。惶恐不安,不敢去攔三皇女。

京城中又是一番氣象,陽瓊華被陽瓊玉利用。送給清和帝的香料和衣物上,有兩種混合在一起將會成為劇毒的藥物。

清和帝未曾對陽瓊華設防,中毒之後陷入昏迷,但她在完全陷入昏迷之間。動用了影衛將轉交了玉璽和虎符並留下傳位遺言。

陽瓊玉借機動用埋在宮中的眼線。率先一步進宮控製住局勢。她先發製人,拿下了掌管清和帝衣食住行的內侍,順藤摸瓜查出了中毒之事,直接將陽瓊華給推到幕前,斥責她泯滅天良大逆不道,弑君弑母。

陽瓊華被這一出弄的傻眼了,她和陽瓊玉約好了,回到京城互相配合。除去陽瓊晚之後,兩個人再公平競爭太女之位。

兩人還商議由她討好清和帝。陽瓊玉則負責聯絡朝廷,讓清和帝收回陽瓊晚的兵權,再將她召回京城。

沒想到,陽瓊華按照計劃才做了一步,清和帝突然中毒昏迷命懸一線,她轉瞬間被打成了謀反叛逆的罪名。

驚慌失措下,陽瓊華病急亂投醫,寄希望於正夫側夫的家族為她洗刷冤屈。她被拘禁在王府之中,如同瞎子盲人一般,府中消息遞不出去,外麵消息也進不來。

京城一片黑暗,氣氛緊張,朝中重臣人人自危各掃門前雪。膽敢出頭表達出不同意見為皇長女喊冤的,全被當做同黨收押。

這樣一來,眾人噤若寒蟬,擔憂身家性命,不敢為皇長女出頭。

從將軍帶著舊部狼狽投奔陽瓊玉,又在她的安排下,突襲禁宮封鎖了宮城,一雪前恥揚眉吐氣,隻等陽瓊晚歸來時,設計將她拿下報仇雪恨。

陽瓊玉為了這一天籌劃多年,潮裏朝外早就打點的差不多。她留著陽瓊華隻是為了給陽瓊晚一個交代,等她登基為帝,就算陽瓊晚到了京城,也已塵埃落定無力回天。

這一局她布了這麽多年,以天下為棋,將清和帝、陽瓊華和陽瓊晚全都算計在內,為的就是一朝風臨天下,坐擁青蘿大好河山。

清和帝奄奄一息,隨時都有喪命危險,陽瓊玉把持後宮,圈禁了皇夫和除皇貴夫之外的所有側君。

為了威脅陽瓊晚,陽瓊玉將薑側君嚴加看管。這次宮變,陽瓊玉最得意之處便是,榮國公薑玉景在她的遊說下,第一個棄暗投明,帶著陽瓊晚經營的勢力,投到了她的門下。

陽瓊玉一開始還擔心對方另有算計,當薑玉景與她談判,在她登基之後,需要給榮國公府的種種特權之後,陽瓊玉才相信她是真的投誠。

這讓陽瓊玉十分得意,一切進行的比她想象中還要順利。若非玉璽還沒到手,號令大軍的虎符消失不見,陽瓊華早就偽造禪位詔書登基了。

她派人借著肅清宮闈鏟除奸佞的理由,翻遍了皇宮每一個角落,玉璽和虎符就像人間蒸發一樣完全不見蹤跡。

陽瓊玉拷問清和帝身邊伺候的宮人,一無所獲,惱羞成怒下她開始逼問皇夫。當今皇夫與清和帝青梅竹馬,養尊處優多年,如今女兒被以謀逆罪拘押,豺狼般的二皇女控製了禁宮。

若非心中還有一線希望,皇夫早有慷慨赴死之心。陽瓊玉拿陽瓊華的生死來威脅皇夫,但他對玉璽虎符下落渾然不知,如何能交待出兩物下落。

陽瓊玉遲遲找不到玉璽和虎符,又擔心天長生變,於是冒天下之大不韙,指使老臣奏請她以太女身份監國。

由於清和帝中毒昏迷,唯一能接觸到她的隻有陽瓊玉,再加上她在民間除了之前算計姊妹一事,口碑一向很好,眾臣擔心若她真的成功上位,得罪她將會有抄家滅族之禍,所以隻能選擇隱忍。

顧曉曉沿途放出的消息,在民間引起了巨大震動,她所士卒全都是在戰場上經過曆練,百裏挑一的好人。故而經曆急行軍之後,依然擁有強悍的戰鬥力。

北光軍的到來,讓陽瓊玉惶恐不安,她以監國太女身份下令陽瓊晚不得進京。

顧曉曉一路奔來,又怎會將陽瓊玉的號令放在眼中,頂著一道道詔令畢竟京城。

北光軍的神勇在顧曉曉與蠻族對戰時,傳的人盡皆知,靜王陽瓊晚在民間聲譽極高。

得知大英雄即將班師回朝,京城百姓喜不自禁,希望靜王能夠坐鎮京城,解除當前困局。

陽瓊玉連下幾道命令之後,發現陽瓊晚不為所動,頓生驚懼之心。她沒有虎符不能調動鍋中幾路軍隊,手中能用的隻有京中禁衛軍和北疆左右中三軍殘部。

陽瓊晚有血羅刹之名,陽瓊玉雖然人數上占優勢,仍然恐懼與她交手。

在這種情形下,陽瓊玉身邊有人諫言,陽瓊晚仁孝,以薑側君安慰威脅她,定能收到奇效。

眼看大功將要告成,陽瓊玉不顧罵名,將薑側君帶出深宮,著人看押帶到城樓上,以他的安危要挾陽瓊晚。

清和帝尚未離世,陽瓊玉便拿君父的性命威脅手足,百姓暗中唾罵到不忠不孝。

薑側君在清和帝倒下之後遭到拘禁,衣食簡陋生活辛苦,堅持她撐下去的信念就是見女兒一麵。

沒想到女兒好不容易率軍回京,陽瓊玉竟然拿她的安危,逼迫陽瓊晚放下兵器,帶上幾個隨從入京。

宮中已經被陽瓊玉的人手掌控,京城境況危急,薑側君怎會看不出陽瓊玉的狼子野心。

皇長女被打上了謀反的名義關押,他不願女兒重蹈覆轍,想要自裁以免連累女兒,卻被人阻止。

千算萬算還是來遲了一步,顧曉曉離京前,已經向清和帝討了人手保護薑側君的安危。

沒想到陽瓊玉竟膽大妄為到如此地步,手中有了兵權之後,直接做出殺母登位的決定。顧曉曉低估了陽瓊玉心狠手辣的程度,又擔憂薑側君吃苦性命不保。

為了保住薑側君,顧曉曉隻能退了一步,帶兵守在城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