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五九章 廠花與太皇太後之間的炮灰14

一切都朝著顧曉曉預想的方向發展,目地初步達到之後,她有了新的途徑與風玉停溝通朝內朝外最新情報,不再像先前那樣困頓無著了。

九龍玉佩一案也該破了,再不破的話,陳斯年恐怕要坐不住,橫插一杠進來,反而會弄巧成拙。

陳斯年不是傻子,他比絕大多數人都要聰明,拖延下去局勢隻會對他們不利。。

九龍玉佩的碎片,在坤寧宮花園中的月牙湖中撈了出來,這是儀鸞司審問得出的結果。那幾個當初不可一世的刁奴,在詔獄中受不了嚴刑拷打,幾乎將坤寧宮能藏匿九龍玉佩的地方供了個遍。

案子結的清楚明白,儀鸞司知會了陳斯年和白容波,兩人都沒有特別的表示,這一章就這樣掀過去了。

也許這種行為不太光彩,但以她目前的力量,無法對為惡者進行光明正大的審判。就比如明知道陳斯年是無惡不作的奸臣,但朝中卻沒人能將他拉下馬。

九龍玉佩一案告破,破碎的玉佩被儀鸞司封存作為證據,陳斯年後來也沒再過問此事,他的注意力全放到了破壞小皇帝跟風玉停習武一事上。

隻是陳斯年在宮中雖然強橫到一手遮天,但卻敵不過幾位顧命大臣的堅持。朝中又有幾人願意被一個閹人壓在頭上,儀鸞司又與東廠齊肩,雖說如今陳斯年略占上風,但風玉停也不是任人宰割的人。

小皇帝學武生涯有條不紊的進行著,隨著年紀漸長,需要學的東西越來越多,他到坤寧宮請安的次數慢慢變少。

次數雖然少了,顧曉曉和小皇帝的關係卻愈發親近,也不知是不是文武兼修促進了小皇帝的智力發育,還是隨著年齡增長自然開竅,小皇帝如今在課業上舉一反三聰慧異常。

最難得是不是這份聰慧,而是小皇帝在顧曉曉的教導和提點下,學會了藏拙。他明明學會了夫子傳授的內容,卻要裝作迷惑不解的樣子,問一些粗淺的問題。

為了迷惑陳斯年,小皇帝故意顯露出對功課的厭惡來,沉迷於練功夫上。每次和陳斯年談話,三句不離大俠如何了得,他要好好練功早日練出飛簷走壁的本事。

一開始因為擔心小皇帝和風玉停走的太近,忌諱他習武的陳斯年,快要樂開了花。他為什麽不想讓小皇帝習武?難道是怕這個乳臭未幹的小子成為武林高手?

不,他隻是怕小皇帝借著習武的機會,得到儀鸞司上下的擁護。

如今小皇帝近乎習武喪誌的表現讓陳斯年十分滿意,大周重文輕武,一個不喜文墨好匹夫之勇的皇帝,是得不到朝臣擁護和愛戴的。

所以,一開始陳斯年對小皇帝習武持反對態度,但到最後,幾位顧命大臣,對小皇帝一心沉迷到武學中,疏於學習功課不虞,提出反對意見時。

以小皇帝尚且年幼,學武強身健體,日後可專心讀書的理由反駁幾位大臣的,還是陳斯年。

陳斯年是聰明的,他從不懷疑自己的睿智,他想將小皇帝養廢,養成一個不理朝政,一心鑽在旁門左道上的皇帝。

他想要的可不是九千歲的名頭,既然做不了萬歲,他就做萬歲的爹。

陳斯年從來不是膽小的,他嫌棄白容波先前生的是個女兒,但除了白家,他找不到更好的合作對象,所以隻能再等一兩年。

他已經打算好了,如果下一次白容波再懷有身孕,他就從宮外挑選身家清白的女子,讓她們一起受孕,介時若白容波生的是女兒,他就命產婆換成男丁。

陳斯年不想再等了,那把龍椅隻有他的血脈有資格坐,白家充其量隻是他的馬前卒。

顧曉曉默默在坤寧宮,繼續做旁人眼中的泥菩薩。暗地裏,她和風玉停以小皇帝為媒介,不斷交換著信息,同時請他幫忙布局。

她心思縝密,出手果斷,風玉停剛開始時還曾懷疑過太後的計劃的可行性。但是她人在深宮之中,卻能從他所提供的各種瑣碎信息中,找到可利用的地方,同時委托他幫她尋找合作者。

從一開始的閔澤,到後來的羅章,一個又一個人,加入到了保皇的陣營中,風玉停幾乎以為這是一個奇跡,以為吳家有他所不知道的地下勢力。

但是,風玉停剛開始和太後合作時,就查過吳家,在得罪了陳斯年之後,吳家清清白白的落魄著,即使家族中出了一個當朝太後。

這讓風玉停覺得可怕,一個正值妙齡的又待在深宮的女子,擁有勝過無數男兒的籌謀,她若生為男兒身,必當是名垂青史的人物。

不,風玉停推翻了自己的看法。

她就算身為女子,若無意外,也將名流芳千古,而他或許也能在史書上留下微名。

時光彈指一揮間,轉眼一年多過去了,紅了櫻桃綠了芭蕉,舊了雕欄玉砌,風花雪月卻是常新的。

夏末秋初,宮中百花爛漫,宮女也換下粉紅色齊胸襦裙,換上了綠色齊腰和鵝黃色上襦。侍衛和小太監除了冬季,穿衣打扮上總不會有打的改變。

深宮禁院,鎖住了無數妙齡少女的豆蔻年華,卻仍然有人對這個地放充滿憧憬和向往,

蟬歇斯底裏的叫著,好像知道,再過一些日子,它們就要永遠歸於沉寂了。

炎熱的夏季就要過去了,再也不用忍受酷熱的侵擾,大家心情總是好的。尤其是這一年多來,發生了許多讓人意想不到的事,一直壓在皇宮上空的緊張氣氛也有所消散。

乾清宮中,有些熱鬧,許多宮人藏在假山後,踮著腳搭著肩膀,遠遠地瞧著當今陛下在儀鸞司司長的教導下習武。

小皇帝五歲半了,穿著一身繡了五爪金龍的短打,頭上紮著金黃色緞帶抹額,腳上踏著白底黑麵的青雲靴,神采奕奕的和風玉停過招。

遠遠看去,一大一小兩個人兒過招十分精彩,小皇帝雖然年幼但身高四尺有於,足有民間七八歲孩童身量,踢腿出拳時氣力十足。

那些宮人不敢出聲驚動了陛下和風大人,一個個眼神發亮,每當小皇帝出招時都要拿手遮唇輕聲驚呼。

他們看不懂兩人的招式,但對於陛下小小年紀就能和風大人過招,萬分的佩服。去年六月初,陛下剛跟風司長習武時,大家還有些擔憂,怕陛下年幼體弱傷了根本,還隱隱覺得小皇帝身嬌肉貴,練武是件苦事兒,他未必能堅持下去。

誰知這一日一日過去了,小皇帝不僅沒像宮人所想那樣放棄,反而學的有模有樣,身體也強健了不少。

單瞧小皇帝一茬一茬雨後春筍般往上竄的個頭,宮人們就不得不對風大人道聲服字。

小皇帝年幼,風大人雖性情耿直,對他們這些宮女太監卻不苛刻,這也是眾人敢藏在不遠處為小皇帝喝彩的原因。

朝中大臣對小皇帝癡迷武學疏忽了學問一事非常不滿,但乾清宮中的宮女太監們,對皇帝那是崇拜的緊。

小皇帝跟風大人學武時,他們也是瞧著的,有人手癢時,也跟著比劃過,卻沒一個人打的像陛下那樣虎虎生風。

真龍天子果真天賦異稟,他們這些為奴為婢的隻有景仰的份兒。

風玉停對小皇帝的表現非常滿意,兩人雙拳相對時,他能明顯感覺到來自小皇帝的衝擊力。要知道,哪怕儀鸞司禁中校尉各個都是百裏挑一選出的好漢,也不是人人都能和他過招時,能衝過他這雙拳頭。

至陽至剛之體果真名不虛傳,風玉停不難想象,假以時日後,小皇帝身手會如何了得。

一個武林高手皇帝?恐怕,大周還真的要出一個文武雙全功夫高強的皇帝了。

他收了手,笑著說:“陛下進步神速,可喜可賀。”

小皇帝也收了手,額頭上亮晶晶一片,不等他開口,貼身服侍的小公公小碎步跑來,為他拭去額頭上的汗,又問是否服侍陛下洗漱更衣後再去讀書。

“先下去吧,待會兒聽朕吩咐,師傅今日公務繁忙,還要教朕功夫,實在讓朕慚愧。”

一年多的時光中,小皇帝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不僅身量長高了,還培養出了令人信服的氣度。在麵對陳斯年和白容波時,他也不再像一年前那樣畏懼了。

他的矜貴是由內而外的,這既源於顧曉曉的教導,也源於小皇帝自己的開竅。

去年時,小皇帝內心深處還有寄人籬下的惶恐感,但現在他知道,他是大周的皇帝,他的目標是成為英明神武的帝王,他將為這片土地帶來新的希望。

如何做一個英明神武的地方,小皇帝暫時隻有一個模糊的概念。但他知道,他絕不想成為陳斯年手中任人擺布的傀儡,即使在他沒有覺醒之前,他也不願意。

所以,當初他才會選擇相信太後,聽從太後的教導和指揮。

事實證明,太後的話沒有錯,風司長不隻是一位良師還是一位忠臣。在他的奔波下,支持正統的人聯合在了一起,陳斯年的陰謀一點點被攤開在陽光下。

但這些遠遠不夠,小皇帝雙手握緊,雙眼綻放出別樣光彩。

他要肅清大周江山,將那些魑魅魍魎一掃而空,為無辜早夭的皇叔報仇,為那些忠君愛國為了維護天下百姓的忠義之士報仇。

陳斯年不死,大周忠魂難安。

風玉停萬萬不敢當小皇帝這一聲慚愧,他拱手行禮道:“陛下折煞小臣是也,臣有幸指點陛下習武,自當殫精竭力,不敢有居功之心。”

小皇帝微微一笑,又說了幾句讚揚的話,這才轉了話鋒問到:“師傅,閔小將軍何時入京,朕若留他在宮中賜宴,是否會被陳斯年阻撓,或者給他帶來不利影響?”

也就在此刻,小皇帝才表現出來稍許稚氣,傳昭勇將軍入京接受封賞一事,風玉停暗中推動了許久才終獲成功。

小皇帝素聞閔家忠烈,又從風玉停及太後口中得知閔澤諸多英雄事跡,對他頗有好感。

此外,小皇帝出身西南穆王府,邊疆人們的太平生活來自己鎮西軍的守衛,故而他對閔澤還存有感激和欽慕。

先前,同樣的問題小皇帝已經問過了太後,但他不太放心,故而又問了一向尊敬的師傅。

“陛下無需擔心,介時您隻需按照慣例對閔家進行封賞,賜宴之事本屬慣例,陳斯年無理由進行反駁。隻是,他先前痛失爪牙,近日一直沉寂,陛下應當對他多家防範,以免遭他暗算。”

隻隔了一年,再提起陳斯年時,風玉停完全不似當初那般忌諱。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陳斯年為人狠戾,除了那起子奸佞小人,願意和他同流合汙的畢竟是少數。

隻是這少數人也不容小覷,他們就像毒蛇,一不小心就會咬上來。

風玉停曾輕敵過,直到在某次意外中折損了幾個忠心耿耿的屬下,這才意識到陳斯年這人心思到底有多深沉。

“多謝師傅提醒,朕當銘記在心。師傅最近勞累,一定要注意身體,朕又到學功課的時候了。”

提起功課,小皇帝皺了眉頭,他不是不想學習。隻是陳斯年為他找的夫子,一個比一個迂腐,滿口的者乎者也,將的東西生澀拗口,又脫離實際,治國方麵更是一竅不通隻會搬大道理,還不如他自己讀書領悟。

每次聽那些老先生念經一樣授課,對小皇帝來說絕對堪稱折磨,可恨的是他還不能拒絕。

要不是太後告誡他要藏拙,他早就問的幾位老夫子下不來台了。

比起聽他們講些不合時宜的東西,小皇帝更喜歡聽太後講故事,她能將許多大道理融入到小故事中,經常講出讓人耳目一新的理論。

小皇帝甚至覺得比起那些迂腐的夫子,太後更像滿腹經綸的大儒。

抱怨歸抱怨,書還是要念的,小皇帝告別了風玉停後,懷著沉重的心情開始了新一輪枯燥的學習。

其實他在課堂上回答不了夫子的問題,也不是全都是因為藏拙。大部分時候,他神遊物外,還真沒將夫子的話聽到耳朵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