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T1.

駕駛著那輛已快報廢的麵包車,一路狂奔地駛入了市區,燈紅酒綠的街景和熙熙攘攘的人群讓我從剛才的驚恐中稍稍回過了神來。

我把車停在了一段繁華的商業街的路邊,點起了一支煙開始猛吸起來。

“沒想到我從業近十年,經曆了無數次的危險,今天卻會被一座墳墓弄得驚惶失措,實在可笑。”

隨著那淡淡的煙霧一絲絲從我的嘴裏湧出,我的心情也漸漸恢複了平靜。我再次發動了汽車,對自己說道:“還是回去洗個澡,有什麽等明天再說吧。”

拖著疲憊不堪的身體我一步步爬上了六樓,推開了闊別已久的家門。這是自林原案件發生之後我第一次回來。從很久以前開始,我就很少回這個家。

家?其實這根本稱不上是個家。對於我來說這裏不過是個能夠容身睡覺的旅店,甚至連旅店都不如。

淩亂不堪的房間,到處都積滿了灰塵。我走進衛生間擰開水龍頭放洗澡水,從管子裏流出的卻是帶著鐵鏽的黃色**。對於這種事我早已習以為常,我開始等待,等著那鏽水流盡,然後塞上浴缸的塞子。接著我回到了客廳,一頭倒在沙發上又一次開始抽起煙來。

我任由煙灰散落在地上,我猛烈地一支接一支地貪婪地吮吸著煙草裏的尼古丁,直到煙霧彌漫了整個房間,衝淡了那滿屋子的黴臭味。

說實話,我討厭這個地方,我寧願在辦公室的長沙發上隨便將就一晚也不願意回來。我也不願意去整理和打掃,每次回來的時候總是那樣精疲力竭,何況對於我自己而言,房間的整潔與否根本就無關緊要。

每次呆在這屋子我就會有一種壓抑感,最後這種壓抑會變成一種莫名其妙的恐懼。沒有人和你說話,沒有工作來分散的你的注意力,淩亂的空間阻撓著思維,寂寞的空氣讓整個人都要發瘋。一回到這間屋子,大腦就會變得如同這房間一樣一片混亂,我希望這種混亂能夠讓我不去想先前所發生的一切,可是我卻錯了。黑暗與寂靜,寂寞與空虛,當這四者結合到一起時,往往會讓我不自覺地聯想到死亡。

黑暗,什麽也看不到的黑暗;寂靜,什麽也聽不到的寂靜;隨著一團熊熊燃燒的烈火,肉身化成了灰燼,精神化為了青煙,留給你的隻是一座荒涼的墳塚。時間並不因你的消亡而停止,人們很快會從失去你的痛苦中解脫出來,並在歲月的流逝間逐漸把你淡忘,最後又必然地重複著你曾經走過的那條死亡之路。

這,就是死後的世界,沉淪在無盡的黑暗與寂靜中,永遠地沉淪下去,沒有來生也不會有轉世,看不到任何東西,聽不見任何聲音,感受不到一切!這,就是死後的世界,一片封閉的隻有你一人的黑暗與無聲的世界!

就這樣躺在沙發上,繼續去品味著死亡的意境,去思索著生命的價值,去感慨那必死之路的無奈。然後這些年所見到的各種死亡現場的場景一幅接一幅地閃現在眼前。那些死後仍然顯露出為求生存而掙紮的表情以及在看到死亡瞬間而驚恐的各種神態,逐一呈現在我的眼前。在生時我們追逐著貪欲所帶來的那種快感,追逐社精神與的滿足,為了物欲我們消耗著生命,直到臨死的那一瞬間才發現自己的結局其實無法改變。人間百態,歸根到底隻是一種消亡,或許這也是所有生命的悲哀。

在這樣的感受下,我開始驚恐,心跳開始加快,最後終於無法忍受下去而坐了起來。

走到了電腦旁邊,按下了機箱上的電源,接通了網絡。幸好,在這人與人之間日益相對孤立的時代,還有網絡這個新事物能架起一座溝通的橋梁。雖然那幾乎是虛擬的,但至少可以打發掉那種因寂寞與空虛所帶來的恐懼。

我隨便點進了搜狐頻道的論壇,聊天室在這個年代已經逐漸失去了它當初的那種魅力,或者可以說幾乎成為了一個空虛的人們滿足的“牛肉場”,取而代之的是日益繁榮的BBS社區。

人是種很奇怪的動物,尤其是男人,在感受寂寞與恐懼的時候總是會希望能有一個懂得自己的女人來解讀自己的心情,正是這樣的一種情緒讓我陰差陽錯地進了一個名叫“女人怕鬼”的社區,又陰差陽錯地看到了一篇名為“借屍還魂”的帖子。

當然,讓我去點開這張帖子的原因並不是它的標題,“借屍還魂”並不算是什麽新鮮的東西,在中國幾千年來的神鬼傳說中,經常被提及,尤其是蒲鬆齡的《聊齋異誌》更是將其發揮得淋漓盡致。吸引我的是帖子標題後麵的那兩組三位數的數字——瀏覽數與回複數。一個很平常的話題卻有如此高的人氣,這不由勾起了我的好奇心。

點開了帖子後,一個粗體大字的標題醒目地跳了出來——“借屍還魂——有關不死輪回的思考”。

我對此搖著頭抱之一笑,心中默默地想著:“是什麽人會這麽無聊,竟然拿著這些茶餘飯後的山海經來做論文,乍一看這個標題,還真像是那麽一回事。”

不過反正閑著也是閑著,索性看看此文的作者到底是如何去論述這樣一個不切實際的問題。一般來說,這種文章裏唯一可取的地方就是詭辯之術,對於辯論的技巧,我一直饒有興趣。

“生命從其開始的那一瞬間起便注定了一個結果,無論其過程怎樣五花八門,無論其屬於何種類型的生命形式,最終的結局都是死亡。

有生即有死,有死才有生,生命就是在這種生與死的交替中繁衍生息。這就是每一個生命個體所必須接受的殘酷的自然規律。越是高等的生物就越能體會到這種殘酷,而對於大地萬物生靈之主宰的人類來說,這種感受無時無刻不在衝擊著我們的心靈,激蕩起恐懼!貪婪的本性讓我們無法割舍這個花花綠綠的世界,死後的煙消雲散讓我們總是無法去直麵那一個必然時刻的到來。

在正常的情況下,在沒有失去理智的前提下,沒有任何人會欣然去接受來自死神的邀請,在麵對死亡時,我們總是有著太多的無奈。

求生,是一切生命的本能,無論其意識形態發展到如何的高度,這種本能是無法改變的。更多的時候,人類靠著精神這種無形的力量在抑製著自己的動物本性,從而構建起一個和諧的社會,但這並不就代表著本能的消失。就正如我們的繁衍是依賴於追逐兩歡時所帶來的那種快感的必然,如果沒有這種原始的,就不會有今天我們的存在。雖然我們如今已經掌握了無性生殖的技術,但這並不能成為消除人類對追求的原始本能。婚姻正是在這樣的基礎上在文明的社會中得以誕生。因此,求生的本能讓我們在幾十萬年的生命裏程中不斷追尋著永恒的生命形式!

我們害怕死亡,害怕那個未知的世界,在沒有選擇的無奈下,宗教成為了人們擺脫死亡恐懼的理想的信仰方式。從遠古對圖騰的崇拜到近代的各種宗教流派,無不都有一個共同之處,那就是對死後世界的描繪。

從曆代發現的墓葬之中,我們都不難發現在那個科學技術落後的時代,人們對死者除了緬懷之情外,還有著深深的畏懼。這種畏懼的根源來自於對自己無可選擇的死亡的悲哀與人死之後的那個世界的未知。他們幻想著人死之後意識將繼續存在於世上,並能以一種強大的力量去完成他們生前尚未完成的遺願。最後在接受了神靈的審判之後再次輪回到世間,或許是留在仙界,回到神的身邊過上永恒快樂無憂的生活。這種幻想正好揭示了人類對用生的向往,也因此衝淡了對死亡的恐懼,因為死在這種信仰下代表了一個新生的開始,即是生命的終點,也是生命的起點。不死的輪回成為了人們思想中的理想生命模式。

但是,隨著達爾文生物進化論和馬克思唯物論的誕生,徹底粉碎了人們對這種輪回的生命模式的幻想,在毀滅的同時,意識隨之消亡,更不可能有輪回。

不過,人類並未因此而放棄了尋找改變這種意識消亡狀態的鑰匙。人們開始尋思,如果能在死後保留下意識,那麽輪回就有了可能。隨著這種思想的產生,一個新興的學術產生了,這就是建立在現代科學與古代神學之間的一個學科,也就是我們如今廣為談論但卻並不入流的“靈學”。

在闡述我有關不死輪回的觀點之前,說一下“靈學”是很有必要的,雖然我的論點並不基於“靈學”,但它多少對我有些提示。

所謂的不死輪回,當然不是民間傳說的那樣,死後經過閻王的審判以投胎的形式輪回到世間。不過“靈學”借鑒了並發展了這種傳說,它認為死後的靈魂實質就是人的意識,而投胎的目的是為這種意識尋找其賴以存在的物質基礎。那麽人死之後意識沒有了基本的物質載體,是借助什麽來作為其必須依賴的物質基礎呢?“靈學”從意識的形成和大腦的構造以及神經係統的電解析傳導來試圖尋找這一答案,可惜它的方法錯了,以至於最後淪為了一種不被認可的神秘主義流派。而幸運的是,我找到了這種正確的方法。”

正當我越來越對這篇所謂的學術論文感興趣時,文章卻突然嘎然而止了,隻留下了一句如同大數學家費馬在一張解釋他的定律的便條上所留下的那句“我有了個絕妙的方法來解答這個問題,可惜這張紙太小”如出一折的話,“介於時間關係,這種方法將在以後再向大家展示。”

“一個無聊的人的無聊的言論。”我搖著頭關上了電腦,走進了衛生間,脫去那散發著汗臭味的衣褲,躺進了浴缸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