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節  沒有先手的遭遇

查韋爾河與白馬穀交匯河口處,

一支人數大約在三四千人但卻『亂』糟糟不成樣子的軍隊正用簡易的木筏渡河,登上河對岸的穀地,顯然眼前的行動已經開始了有一段時間,因為河對岸已經集結了數百人的樣子,顯然是第一批渡河的。

此時此刻,會出現在這裏的,再加上眼前呈現的這種堪稱混『亂』不堪的場麵,這支軍隊的來曆不言而喻,自然就是那夥盤踞在威特尼丘陵山區中的卡蒂人叛軍。

這夥叛軍其實最初隻是由一夥來自同一個村落的純粹卡蒂人落草組成,卡蒂人也是本土不列顛凱爾特部族的一支,不過人數很少而且在眾多凱爾特部族中的地位也很低,活動範圍主要在威特尼附近的山林地區,卡蒂人十分排外,而且粗暴野蠻,因而一直都是保持著半漁獵采集半強盜劫掠的生活方式,但是由於其部族自身構成的微小精悍以及行動飄忽不定,即使在羅馬統治時期,他們也依舊是一群相當令人頭痛的盜匪,讓當局十分苦惱。

不過,最後,羅馬還是下了決定,派遣重兵多麵圍剿,終於取得了勝利,殺死了不少卡蒂人,剩餘的全都被俘虜,不過當局沒有將他們全部以盜匪的名義處死,而是出於仁慈和帝國在不列顛的形象而網開一麵,隻是強製將他們安置在了威特尼,組成了一個村落,由附近的駐軍負責看管。

喪失了大量青壯年和重兵監視之下的卡蒂人的確在之後的一段時間內馴服了不少,為禍一時的盜匪總算在白馬穀內銷聲匿跡。然而好景並不長,隨著人口的繁衍,以及帝國在不列顛統治的弱化,偏遠地區的軍事基地相繼被撤銷,軍隊紛紛龜縮在大城鎮內,而原本負責監視卡蒂人的羅馬軍隊也在其中,失去了看管的卡蒂人如同脫去韁繩的野馬,骨子裏的暴力因子再次死灰複燃,於是,牛津郡郡內,再次盜匪為禍蜂擁而起,這一次,帝國無力支持當地『政府』,結果自然是愈演愈烈,盜匪規模也是越來越大,最後隱隱已是稱得上是一股叛軍的規模。

不過如果羅馬方麵不是決定放棄不列顛的話,懾於帝國長久以來的積威,卡蒂人即便人多勢眾,也仍然隻會在大城鎮周圍區域活動而不敢撩撥有帝**隊駐守的要塞城市,可是,就在這個節骨眼,帝國卻要撤離了,先是從距離東海岸最遠的城鎮開始,所有地區的羅馬駐軍相繼離開,趕往南安普頓集結,準備登船分批回歸大陸。這樣驚天動地的消息想要隱瞞根本不可能,所以卡蒂人也很快就得知了這個令他們欣喜若狂的消息。

沒有了帝**隊的威脅,卡蒂人的野心頃刻間膨脹起來,他們此時已經糾集了數千人規模的叛軍,足以攻打任何一座城鎮,叛軍的核心卡蒂人不由自主地打起了占山為王的主意。不過,這群狡猾的家夥還是很謹慎很有耐心地觀察了一段時間,當確信消息的真實以及整個不列顛突然一夕之間陷入混『亂』、各地叛『亂』此起彼伏的新消息傳開,他們再沒有了顧忌,公開打著卡蒂人王國的名義,要從那些羅馬化的不列顛人手中搶奪土地,建立屬於自己的政權。

不過,卡蒂人也是過分高估了自己,雖然失去了帝**隊的庇護但並不意味著城鎮真的就隻能任人宰割了,所謂『亂』世出豪傑,卡蒂人和叛軍萬萬沒想到,隨著羅馬政權的退出,牛津小鎮的居民們自主推選出了一位新的年輕治安官,而恰恰是這位治安官,給了他們意想不到的重創。這位名叫威克斯?斯賓塞?卡德維爾的年輕治安官上任之後出手不凡,率領鎮民們加固了城防,繼而挑選居民孔武有力者組建了民防軍,在鎮外的居民點則修建了很多警戒哨塔,采取了一種聯防的策略奮勇不屈地抵抗著叛軍的侵略,在鎮民們的團結一致以及威克斯的有力領導下,牛津的局勢不僅沒有陷入惡化,反而漸漸形成了一股自力更生、眾誌成城的意誌和風氣,整個郡內,無日不在戰鬥,無人不在為保衛家園而一手扛鋤一手拿武器,與叛軍周旋。

就是在這種錯綜複雜的情況下,當時,奧卡派出的分赴各地要求各地政權立刻宣布重歸帝國管轄的騎兵小隊(當時正是身份還隻是騎兵小隊隊長的萊文特率隊)來到了牛津,在經過一番詳談後,年輕治安官威克斯當即決斷,代表牛津居民宣布重歸帝國管轄,針對牛津受到的巨大威脅,得到威克斯正麵回複的萊文特立刻不顧疲累地晝夜兼程趕回倫敦,將牛津和威克斯其人的情況詳細上報,特殊情況特殊對待,於是看到報告的奧卡迅速召開高層會議,會議之後果斷采取措施派遣兩個精銳連隊,馬上啟程趕往牛津,協助當地居民抵禦叛軍的間歇『性』侵略。

鑒於當時的情況,派出兩個連隊已是極限,所以在援軍趕到牛津之後,麵對日益勢大的叛軍,被奧卡親自任命為牛津郡最高行政長官的威克斯明智地采取了收縮防禦的對策,成功地阻止了叛軍的多次大規模入侵,爭取了幾個月的寶貴時間。

隨著倫敦方麵各項計劃初步走上正軌,奧卡決議開始進行對外以軍事為主展開擴大鞏固政權的階段計劃,苦苦支撐的牛津居民們終於迎來了平叛的大軍,也就是由萊文特率領的第一騎兵軍團和羅森率領的不列顛第一步兵軍團。

羅馬軍隊的到來很快就被叛軍得知,而這主要是由於倫敦統帥部方麵製定了一個聲東擊西的作戰計劃,明麵上,羅森的步兵軍團大張旗鼓、絲毫不掩行跡地行軍,以吸引叛軍的注意力,而事實上,此次作戰的真正主力,騎兵軍團卻是曉伏夜行,秘密地先一步來到了牛津然而對此叛軍一無所知。

而整個事態的發展變化原本與倫敦參謀部事先做出的推演完全一致,麵對帝**團刻意營造出的巨大壓力,叛軍心存顧忌因而縮回了老巢準備以防守來應對帝國的軍事行動,然而這一切都早已在參謀本部的推演之中,於是,連環陷阱第二步也順利達成,羅森部刻意逐漸放緩了行軍速度,讓不明真相的叛軍喜出望外,果然趁這段時間拚命招攬附近的匪寇強盜,聚集到一起,試圖壯大兵力。而這正中參謀本部下懷,實際上,奧卡在軍事行動部署會議上已經明確給出了此次作戰的目標,就是盡可能地殲滅牛津附近的所有叛軍勢力,而參謀本部製定的計劃無疑巧妙地讓叛軍自己將所有散碎的大小勢力都聚集到了一起,省卻了大軍需要各個擊破的工夫。

不過,情況還是出了一點小小的變故,在參謀本部意料之外,羅森部刻意保持的低調居然引起了叛軍的覬覦,顯然,牛津城內有著叛軍暗地安『插』的探子,羅森部的虛實被他們探知後傳回了老巢,而結果就是導致了叛軍竟然在心理上產生了一絲僥幸或者說野心,人數上他們發現,到來的羅馬軍隊僅僅隻有四麵湧來集結後自身數量的二分之一,而地利上他們初來乍到,恐怕更比不上自己熟悉地形。簡單來說羅森所部的表現給了叛軍一個錯覺,也許,這支到來的羅馬軍隊並非不可戰勝,甚至,如果幸運的話,他們可以擊敗羅馬軍隊。

正是出於這樣的心理變化,叛軍的狂妄出乎了參謀本部保守『性』最低限度的判斷,結果就是,當羅森部尚未到達白馬穀與查韋爾河交匯處時,叛軍居然已經率先傾巢出動,先一步到達了交匯處,並且直接選擇了渡河,顯然是打算搶占河對岸的白馬穀南端高處丘陵地形,利用地形優勢與羅森部決戰。

這一意外情況,讓秘密在暗處行軍的騎兵軍團有些鬱悶,其實這點意外並不會對整個戰爭的結果造成什麽太大影響,頂多就是對原先計劃進行一些改動而已,但這讓那些胸有成竹而來、自認一切盡在掌握的參謀官們來說不免有些怨念,心裏更是暗暗腹誹:都快完蛋了還這麽不安分,搗『亂』了計劃,害得原本完美的計劃出現了一絲瑕疵。

如果,讓那些叛軍知道了這些初生牛犢不怕虎的羅馬參謀官們隻是拿他們當做一次微不足道的試驗,將殲滅他們作為參謀本部建立的成名作,不知該作何感想。

好了,說了這麽多,讓我們再將目光回到河岸處,不知不覺已經過了大約一個小時,大部分叛軍都已經順利度過了河麵,在對岸集結隊列,而就在此時,叛軍的統帥突然接到了前方哨探的回報,羅馬軍隊突然提高了行軍速度,正向交匯處快速推進。

於是,戰場形勢再一次變化,由於雙方的突然舉動,決戰將很大可能演化成一場雙方都不占地利的丘陵斜坡上的戰鬥,這對雙方來說無疑都是一種願意而且艱難的選擇。

半個小時後,隨著雙方斥候的率先相遇,同樣處於行進中希冀著還能先對方一步占據製高點的羅馬軍團和叛軍,終於還是在幾乎處於半山坡的相對位置遭遇了,決戰,即將拉開戰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