甚至可以說,人族內部的大對賭,完全起於曾原與當年的玉海城院君馮子墨。

當年曾原與方運等人並不熟,而且曾原很看重“天下師”三個字,認為任何人不能妄談,但馮子墨卻相反,認為人人都可以討論天下師,甚至人人都可能成為天下師。

之後,馮子墨認為方運很可能作出十六首戰詩詞,而曾原認為不能。

兩人僵持不下,曾原豪氣幹雲,說從那時候開始算,方運每作一首傳世詩詞,他便捐十分之一的家產給方運,但必須用來做善事。若方運的傳世戰詩詞達到十四首,曾原捐完所有財產,便離開曾家,前往景國,一生幫助方運傳揚文名。

若方運寫到十五首,曾原便要為方運世世代代立長生牌位,若作出十六首,成為天下師,那麽他便投入方家做仆人,幫助方運管理家族。

董文叢當年就在酒席上親眼所見,曾原與馮子墨雖然立場不同,但惺惺相惜,最後曾原與馮子墨竟然成了親家,其他人也紛紛仿效,由於是方運間接導致兩人對賭,於是世人皆稱方運為小月老。

董文叢早就知道,其實在方運成狀元之前,曾原就逐漸淡出曾家,開始幫助方運,方運的方氏藏書館和相關的一切,實際都是曾原在打理。

等方運從血芒界出來後,已經作出十四首傳世戰詩詞,曾原也要履行合約,離開曾家,遷入景國,但方運好說歹說,才斷了曾原的念頭,因為方運需要一個管理天才,不需要忠仆。

不過,曾原雖然還是曾家人,實際完全為方運服務,無論是方氏藏書館還是陸續建立的書院,都是方運籌劃,曾原執行。正是因為有曾原,方運的計劃一直很順利。

董文叢一拱手,道:“下官這就去籌辦嶽陽樓文會。”

“去吧。”方運沒有挽留董文叢。

不多時,曾原敲門而入。

“學生曾原見過方先生。”曾原見麵先作揖。

方運頗為無奈,曾原是一個麵色微黑的中年男人,自從血芒界回來,留下十四首傳世詩詞後,曾原便以先生相稱。

“坐吧,你我不要見外。”方運道。

曾原點點頭,找了一張椅子坐下。

方運仔細看了看曾原,此人麵色比上次見麵更黑,飽經風霜。

“辛苦你了。”方運微笑稱讚,在抵達象州前,就已經派曾原來這裏,幫自己對象州進行一次全麵的調查。

由於象州有大量的方氏藏書館和書院,曾原甚至不主管情報收集,隻是主管情報整理分析,把重要的消息整理後,再傳書給方運,讓方運對象州更加了解。

“都是些許小事,跟您的大事比起來,不足掛齒。”曾原一本正經道。

方運已經習慣曾原的態度,道:“你此次親自前來,是有重大發現?”

曾原輕輕點頭,道:“我已經摸清慶江商行的跟腳,他們在這些天突然活動頻繁,若我所料不錯,中秋那天,他們必然會發動一次規模遠超以往的百姓上街。不過,根據我得到的消息推斷,他們不會主動發起,而是在得知您出事後才會發動。如此一來,您的兩州總督地位必然不保。”

“若我真敗給張龍象,大概也無顏繼續擔任兩州總督,慶江商行不過是芥蘚之疾,無足輕重。你可查到有關‘大人物’的消息?”

曾原搖搖頭,道:“我用盡手段才得知,他們隻知有大人物,但並不知道大人物具體指誰,我懷疑,連葛憶明甚至葛百萬都不知道大人物的具體身份。越是如此,大人物的地位怕是越高,您要加倍小心。”

方運輕輕點頭,道:“我自會注意……”

兩人開始交談有關嶽陽樓文會之事,足足一個小時後,才說起其他事,比如象州的官員,慶國的反應,其他世家的意圖等等。

到了淩晨時分,兩人聊起《民報》。

方運很清楚《民報》的優勢,於是問起《民報》的缺點。

曾原思考許久,道:“大人您久居廟堂,怕是並不知道,除了讀書人,大多數百姓之所以買跟您有關的《民報》《聖道》或《文報》,並非是為了學習,有的是因為仰慕您,有的是想支持您,有的是想收藏,有的則是純粹湊熱鬧。所以,這三種報刊對百姓的教化能力十分有限,遠不如那些先生。”

方運輕輕點頭道:“我也隱約知道這一點,隻是沒有經過查證。照你說,百姓並沒認真看《民報》?這我要認真對待。《民報》,並非是為了讓他們收藏,也並非增強我個人權威,是為了讓更多人知道世界的真相,或者用更客觀的話說,是讓他們知道我想讓他們知道的真相。”

曾原沉思片刻,道:“不過,我發現,百姓對您的兩封戰書十分關心,許多百姓甚至隨口能背出其中的幾句,這是非常罕見的。《文報》或《聖道》比《民報》更重要,但很少有百姓會記住上麵的東西。一開始我以為是您的戰書寫的好,但仔細研究發現,您的戰書幾乎用俗語寫成,而且把幾個複雜的正體字改為景國常用的俗體字,更加便於記憶。《民報》發行兩份,普通百姓隻記得您的內容,不記得其他任何文章的原文,我相信,定然跟您的行文和用字有巨大的關係。”

方運雙目一亮,用俗語寫成是自己刻意而為,用俗體字則是多年養成的習慣,隻要不是正式公文或科舉試卷,方運一直用俗體字,不為其他,隻為能節省時間。

和華夏古國一樣,聖元大陸的人族文字也是從金文到六國文字,再到秦始皇統一全人族而創造的小篆,由於金文繼承甲骨文,文字過於簡單,所以一直到小篆,實際是一個文字變複雜的過程。

但是,小篆之後的隸書再到楷書,則是簡化的過程。

在秦始皇之前,文字極為複雜,同一個字往往有不同的寫法和讀音,各地各自為政,直到秦始皇一統聖元大陸,才由小篆終結文字的混亂,小篆就是當年的正體字。

其後,隸書被欽定為正體字,就在七十餘年前,楷書因為更有優勢,被聖院定為人族正體字。

不過,小篆之前多變的文字並沒有徹底滅絕,而是在各地繼續使用,隻是不被當作正體字,這些字被稱為俗體字。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