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一個真實的中國

2012年,我去盧森堡開會,回國途中在巴黎轉機,飛機上遇到一位法國朋友,與我談起來。她對我說:“全世界都在談論中國,大家有些害怕。”我與這位朋友多年沒有見麵,見麵不久她就講了這番話,我相信,她這番話是反映了一些外國人的真實想法。

回到北京後,我出席一次會議,見到了新加坡國立大學李光耀公共管理學院院長馬凱碩。我向他介紹了我與法國朋友的談話,並問他:大家是有些怕中國嗎?他回答說:是這樣。

人家怕你,這不是什麽好事。怕你,就要防你。為什麽會出現這樣的情況?這是值得我們中國人深思的。

人們怕中國,這與世界的變化,特別是冷戰結束以來世界的大變化密切相關。

1991年蘇聯解體,冷戰結束,美國等西方國家的精英欣喜若狂,以為曆史結束了,從此之後他們可以穩坐天下。但是,形勢的發展出乎他們的預料。最引人矚目的是一批新興大國在崛起,中國就是最突出的例子。發展中國家在國際經濟中的分量迅速上升,如果按照購買力平價來計算,發展中國家在全球經濟總量中的比重已占到半壁江山,這樣一個變化是誰也沒有預料到的。

全球70億人,真正了解中國和平發展政策的,是極少數人。多數人總是拿曆史上大國興起的先例來套中國。他們想,曆史上大國興起,總是要侵略擴張,難道中國就是例外?

西方世界對中國的憂慮,還與其今日的處境有關。美國依然是全球唯一的超級大國,但是2008年的金融危機對美國的打擊較大。美國經濟雖然在複蘇,但步履維艱,失業率居高不下,這是奧巴馬政府最頭疼的問題。2008年美國爆發的金融危機,引發了後來歐洲的主權債務危機,可謂一浪高過一浪。與歐洲情況形成反差的是,中國經濟仍然保持了快速增長的勢頭。這種反差增加了西方世界對中國的憂慮、擔心乃至恐懼。

還需要指出的是,今天全球的主流媒體仍然掌握在西方手中。他們對中國的社會製度、對共產黨的領導存在很深的偏見。這些偏見當然會影響他們對中國形勢的報道,也會影響到西方世界對中國的認識。

我曾主持過一場題為“如何認識中國”的討論會。參加討論的有四位嘉賓:全國政協外委會主任趙啟正、希拉克總統前文化顧問戴哈諾娃、前德國歌德學院總院院長阿克曼以及原籍美國、現任英國愛丁堡大學神學院院長布朗。

我問他們,為了幫助世界了解中國,最需要做的是什麽事情?

趙啟正說,最需要的是要讓世界認識一個真實的中國。

阿克曼讚成趙啟正的意見,他說,認識一個真實的中國,就需要全麵看,看到中國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也麵臨著很多困難。外界最怕中國是“鐵板一塊”。其實,今天的中國多樣性十分突出,多樣性也不隻是中國獨有的,世界各國都有自己的

多樣性。讓世界看到中國的多樣性,人們會認為,中國也和他們差不多,恐懼心理就會逐漸減弱。

布朗教授則認為,中國要讓世界了解,最重要的是開放。中國在崛起的過程當中,碰到很多挑戰和問題是必然的,不出現這些問題和挑戰才是奇怪的,讓世界了解沒有什麽害處。

戴哈諾娃直言不諱地說:最需要做的是,中國要多一點自信。中國這樣一個大國崛起,世界議論紛紛是必然的,不必事事都做解釋。

趙啟正還強調,讓世界了解一個真實的中國,必須大力加強公共外交。公共外交,政府可以做,各界人士可以做,公眾也可以做。

趙啟正這番話很有道理。2006年10月,我時任外交學院院長,會見基辛格時,我邀請他去外交學院給學生講一次話。基辛格說:“講話我不講了,我願意與你們的學生座談。”我問他:“為什麽要跟學生座談?”他回答很坦率:“現在中美關係很好,但我不知道20年後中美關係會怎麽樣。要了解20年後中美關係的走向,就必須了解今天中國青年的看法。”2007年4月,我在外交學院找了20名本科生和研究生與基辛格博士進行了一場對話,雙方交流得很好。

消除外界對中國恐懼、不安的情緒,絕非一日之功,這需要發揮中國社會的聰明才智,付出巨大努力才行。逐漸消除外界對中國的不安和恐懼,我們才能用好21世紀第二個10年所提供的戰略機遇期。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