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老太太見這些家夥什物都是自己的,不覺歡喜,痰迷心竅,昏絕於地。家人媳婦和丫鬟娘子都慌了,快請老爺進來──範舉人三步作一步走來看時,連叫母親不應,忙將老太太抬放**,請了醫生來。醫生說:“老太太這病是中了髒,不可治了!”連請了幾個醫生,都是如此說。範舉人越發慌了,夫妻兩個,守著哭泣,一麵準備後事。挨到黃昏時候,老太太奄奄一息,歸天去了,合家忙了一夜。

  次日請將陰陽徐先生來寫了七單,老太太是犯三七,到期該請僧人追薦,大門上掛了白布球;新貼的廳聯,都用白紙糊了。合城紳衿,都來吊唁。請了同案的魏好古,穿著衣巾,在前廳陪客,胡老爹上不得台盤,隻好在廚房裏,或女兒房裏,幫著量白布、秤肉,亂竄。到得二七過了,範舉人念舊,拿了幾兩銀子,給胡屠戶,托他仍舊到集上庵裏,請平日認識和尚攬頭,請大寺八眾僧人來念經,拜梁皇懺,放焰口,追薦老太太升天。

  屠戶拿著銀子,一直走到集上庵裏□和尚家,恰好大寺裏僧官慧敏也在那裏坐著。僧官因有田在附近,所以常在這庵裏起坐。□和尚請屠戶坐下,言及:“前次新中的範老爺得病在小庵裏;那日貧僧不在家,不曾候見,多虧門口賣藥的陳先生燒了些茶水,替我做個主人。”胡屠戶道:“正是,我也多謝他的膏藥;今日不在這裏?”□和尚道:“今日不曾來。”又問道:“範老爺那病隨即就好了,卻不想又有老太太這一變。胡老爹這幾十天想總是在那裏忙?不見來集上做生意?”

  胡屠戶道:“可不是麽!自從親家母不幸去世,合城鄉紳,那一個不到他家來;就是我的主顧張老爺、周老爺,也在那裏司賓。大長日子,坐著無聊,隻拉著我說閑話,陪著吃酒吃飯。見了客來,又要打躬作揖,累的不得了。我是個閑散慣了的人,不耐煩做這些事;欲待躲著些,難道是怕小婿怪?惹紳衿老爺們看了,說道:‘要至親做甚麽呢?’”說罷,又如此這般,把請僧人做齋的話說了。和尚聽了,屁滾尿流,慌忙燒茶下麵。就在胡老爹麵前,轉托僧官去約僧眾,並備香燭、紙馬、寫疏等事。胡屠戶吃過麵回去。

  僧官接了銀子,正待走進城,走不到一裏多路,隻聽得後麵一個人叫道:“慧老爺,為甚麽這些時不到莊上來走走?”僧官忙回頭來看時,是佃戶何美之。何美之道:“你老人家這些時這等財忙!因甚事總不來走走?”僧官道:“不是,我也要來,隻因城裏張大房裏想我屋後那一塊田,又不肯出價錢,我幾次回斷了他;若到莊上來,他家那佃戶又走過來嘴嘴舌舌,纏個不清。我在寺裏,他有人來尋我,隻回他出門去了。”何美之道:“這也不妨,想不想由他,肯不肯由你;今日無事,且到莊上去坐坐。況且老爺前日煮過的那半隻火腿,吊在灶上,已經走油了,做的酒也熟了,不如吃了他罷。今日就在莊上歇了去,怕什麽?”和尚被他說的口裏流涎,那腳由不得自己,跟著他走到莊上。何美之叫太太煮了一隻母雞,把火腿切了,酒舀出來燙著。和尚走熱了,坐在天井內,把衣服脫了一件,敞著懷,挺著個肚子,走出黑津津一頭一臉的肥油。

  須臾,整理停當,何美之捧出盤子,太太撚著酒,放在桌子上擺下;和尚上坐,太太下陪,何美之打橫,把酒來斟。吃著,說起三五日內要往範府替老太太做齋。何美之太太說道:“範家老奶奶,我們自小看見他的,是個和氣不過的老人家;隻有她媳婦兒,是莊南頭胡屠戶的女兒,一雙紅鑲邊的眼睛,一窩子黃頭發,那時在這裏住,鞋也沒有一雙,夏天□著個蒲窩子,歪腿爛腳的。而今弄兩件屍皮子穿起來,聽見說做了夫人,好不體麵;你說那裏看人去!”

  正吃得高興頭,聽得外麵敲門甚凶,何美之道:“是誰?”和尚道:“美之,你去看一看。”何美之才開了門,七八個人一齊擁了進來,看見女人和尚一桌子坐著,齊說道:“好快活,和尚婦人,大青天白日調情!好僧官老爺,知法犯法!”何美之喝道:“休胡說!這是我田主人。”眾人一頓罵道:“田主人?連你婆子都有主兒了!”不由分說,拿條草繩,和尚同婦人拴在一起;弄個貢子,穿心抬著,連何美之也帶了。來到南海縣前一個關帝廟前戲台底下,和尚同婦人拴在一起,等候知縣出堂報狀。眾人押著何美之出去,和尚悄悄叫他通知範府。

  範舉人因母親做佛事,和尚被人拴了,忍耐不得,隨即拿帖子向知縣說了。知縣差班頭將和尚解放,女人則交給美之領了家去;一班流氓帶著,明日早堂發落。眾人慌了,求張鄉紳帖子在知縣處說情,知縣準了,早堂帶進,罵了幾句,扯一個淡,趕了出去。和尚同眾人,倒在衙門口用了幾十兩銀子。

  僧官先去範府謝了。次日方帶領僧眾來鋪結壇場,掛佛像;兩邊十殿□君。吃了開經麵,打動鐃鈸叮當,念了一卷經,擺上早齋來。八眾僧人,連司賓的魏相公共九位,坐了兩席。才吃著,長班報客到。

  魏相公放下碗出去迎接進來,原來是張周兩位鄉紳,烏紗帽,淺色圓領,粉底皂靴。魏相公陪著,一直擁到靈前去了。內中一個和尚向僧官道:“方才進去的,就是張大房裏靜齋老爺,他和你是田鄰,你也該過去問候一聲才是。”僧官道:“也罷了!張家是甚麽有意思的人?想起我前日這一番是非,那裏是甚麽流氓,就是他的佃戶。商議定了,做鬼做神,來弄送我。不過要簸掉我幾兩銀子,好把屋後那一塊田賣給他;‘使心用心,反害了自身!’後來縣裏老爺要打他莊戶,一般也慌了,腆著臉拿帖子去說,惹得縣主不喜歡。”又道:“他沒常理的事多哩!就像周三房裏做過巢縣家的大姑娘,是他的外甥女兒;三房裏曾托我說媒,我替他講西鄉裏封大戶家,好不有錢。張家硬主張著許給方才這窮不了的小魏相公。因他進個學,又說他會作個甚麽詩詞。前日替這裏作了一個薦亡的疏,我拿了給人看;說是錯了三個字。像這都是作孽!眼見得那二姑娘也要許人家了,又不知撮弄給個甚麽人?”說著,聽見靴底響,眾和尚擠擠眼,僧官就不言語了。

  兩位鄉紳出來,同和尚拱一拱手,魏相公送了出去。眾和尚吃完了齋,洗了臉和手,吹打拜懺,行香放燈,施食散花,跑五方。整整鬧了三晝夜,方才散了。

  光陰彈指,七七之期已過,範舉人出門謝了孝。一日,張靜齋來問候,還有話說,範舉人叫請在靈前一個小書房裏坐下,穿著喪服,頭戴麻巾,出來相見,先謝了喪事裏諸凡相助的話。張靜齋道:“老伯母的大事,我們做子侄的,理應效勞。想老伯母這樣大壽歸天,也罷了。隻是誤了世先生此番會試。看來,想是祖塋安葬了?可曾定有日期?”範舉人道:“今年山向不利,隻好來秋舉行,但費用尚在不敷。”張靜齋屈指一算:“銘旌是用周學台的銜,墓誌托魏朋友將就做一篇,卻是用誰的名?其餘殯儀、桌席、執事吹打,以及雜用、飯食、破土、謝風水之類,須三百多銀子。”

  正算著,捧出茶來吃了。張靜齋又道:“三載居廬,自是正理;但世先生為安葬大事,也要到外邊設法使用,似乎不必拘泥。現今高發之後,尚不曾到貴老師處問候;高要地方肥美,或可秋風一二。弟意也要去拜候敝世叔,何不相約而行?一路上車舟之費,弟自當措辦,不須世先生費心。”範舉人道:“極承老先生厚愛,隻不知大禮上可行得?”張靜齋道:“禮有經,亦有權;想沒有甚麽行不得處。”範舉人又謝了。

  張靜齋約定日期,雇齊夫馬,帶了從人,取路往高要縣進發。於路上商量說:“此來一者見老師;二者,先太夫人墓誌,也要借湯公的官銜名字。”不一日,進了高要城;那日知縣下鄉相驗去了,二位不好進衙門,隻得在一個關帝廟裏坐下。那廟正修大殿,有縣裏工房在內監工;工房聽見縣主的朋友到了,慌忙迎到裏麵客內坐著,擺九個茶盤來,工房坐在下席,執壺斟茶。吃了一回,外麵走進一個人來,方巾闊服,粉底皂靴,蜜蜂眼,高鼻梁,落腮胡子。那人一進了門,就叫把茶盤子撤了,然後與二位敘禮坐下;動問那一位是張老先生?那一位是範老先生?二人各自道了姓名,那人道:“賤姓嚴,舍下就在附近。去歲宗師案臨,幸叨歲薦,與我這湯父母是極好的朋友。二位老先生,想都是年家故舊?”二位各道了年誼師生,嚴貢生不勝欽敬。工房告過失陪,那邊去了。嚴家家人收拾了一個食盒來,又提了一瓶酒,桌上放下;揭開盒蓋,九個盤子,都雞、鴨、糟魚、火腿之類。嚴貢生請二位先生上席,斟酒奉過來,說道:“本該請二位老先生降臨寒舍,一來蝸居恐怕褻尊;二來就要進衙門去,恐怕關防有礙;故此備個粗碟,就在此處談談,休嫌輕慢。”二位接了酒道:“尚未奉謁,倒先取擾。”嚴貢生道:“不敢,不敢。”立著要候乾一杯,二位恐怕臉紅,不敢多用,吃了半杯放下。

  嚴貢生道:“湯父母為人廉靜慈祥,真乃一縣之福。”張靜齋道:“是,敝世叔也還有些善政麽?”嚴貢生道:“老先生,人生萬世都是個緣份,真個勉強不來的!湯父母到任的那日,敝處全縣紳衿,公搭了一個彩棚,在十裏牌迎接,小弟站在彩棚門口。須臾,鑼、旗、傘、扇、吹手,夜役,一隊一隊,都過去了。轎子將近,遠遠望見老父母兩朵高眉毛,一個大鼻梁,方麵,大耳,我心裏就曉得是一位愷悌君子。卻又出奇,幾十人在那裏同接,老父母轎子裏兩隻眼睛隻看著小弟一個人。那時有個朋友,同小弟並站著,他把眼望一望老父母,又把眼望一望小弟,悄悄問我:‘先生可曾認得這位父母?’小弟從實說:‘不曾認得。’他就疑心,隻道父母看的是他,忙搶上幾步,意思要老父母問他甚麽。不想老父母下了轎,同眾人打躬,倒把眼望了別處,才曉得從前不是看他,把他羞的不得了。次日,小弟到衙門去謁見;老父母方才下學回來,諸事忙作一團,卻連忙擱下工作,叫請小弟去了;換了兩遍茶,就像認識了幾十年的朋友一般。

  張鄉紳道:“總因你先生為人有品望,所以敝世叔相敬;近來自然時時請教。”嚴貢生道:“後來倒也不常進去。實不相瞞,小弟為人率真,在鎮裏之間,從不曉得占人寸絲半粟的便宜,所以曆來的父母官,都蒙相愛。湯父母雖不大喜歡會客,卻也凡事心照。就如前月縣考,把二小兒取在第十名,叫了進去,細細問他從的先生是那個,又問他可曾定過親事,著實關切!”範舉人道:“我這老師看文章是法眼;既然賞識令郎,一定是英才。可賀!”嚴貢生道:“豈敢!豈敢!”又道:“我這高要是廣東出名縣分;一年之中,錢糧、花布、牛、驢、漁船、田房稅,不下萬金。”又用手在桌上畫著,低聲說道:“像湯父母這個作法,不過八千金;前任潘父母做的時候,實有萬金。他還有些枝葉,還用著我們幾個要緊的人。”說著,恐怕有人聽見,把頭別轉來望著門外。

  一個蓬頭赤足的小使,走了進來,望著他道:“老爺,家裏請你回去。”嚴貢生道:“回去做甚麽?”小斯道:“早上關的那口豬,那人來討了,在家裏吵哩。”嚴貢生道:“他要豬,拿錢來。”小斯道:“他說豬是他的。”嚴貢生道:“我知道了,你先去罷,我就來。”那小斯又不肯去。張範二位道:“既然府上有事,老先生還是請回罷。”嚴貢生道:“二位老先生有所不知,這口豬原是舍下的!”才說得一句,聽見鑼響,一齊立起身來說道:“回衙了。”兩位整一整衣帽,叫管家拿著帖子,向貢生謝了擾,一直來到宅門口,投進帖子去。

  知縣湯奉接了帖子,一個寫“世侄張師陸”。一個寫“門生範進”。自心裏沉吟道:“張世兄屢次來打秋風,甚是可厭;但這回同我新中的門生來見,不好回他。”吩咐快請。二人進來,先是靜齋見過,範進上來敘師生之禮;湯知縣再三謙讓,奉坐吃茶,同靜齋敘了些闊別的話,又把範進的文章稱讚了一番。問道:“因何不去會試?”範進方才說道:“先母見背,遵製丁憂。”湯知縣大驚,忙叫換去了吉服,擁進後堂,擺上酒來。席上燕窩、雞、鴨,此外就是廣東出的柔魚苦瓜,也做兩碗。

  知縣安了席坐下,用的都是銀鑲杯箸。範進退前縮後的不舉杯箸。知縣不解其故,靜齋笑說:“世先生因遵製,想是不用這個杯箸。”知縣忙叫換去,換了一個磁杯,一雙象牙箸來,範進又不肯舉動。靜齋道:“這個箸也不用。”隨即換了一雙白顏色的竹子的來,方才罷了。

  知縣疑惑他居喪如此盡禮,倘或不用葷酒,卻是不會備辦。後來看見他在燕窩碗裏揀了一個大蝦丸子送在嘴裏,方才放心。因說道:“真是得罪的很。我這敝教,酒席沒有甚麽吃的,隻這幾樣小菜,權且用個便飯。敝教隻是個牛羊肉,又恐貴教老爺們不用,所以不敢上席;現今奉旨禁宰耕牛,上司行來牌票甚緊,衙門裏也都沒得吃。”掌上燭來,將牌拿出來看著。

  一個貼身的小斯,在知縣耳跟前悄悄說了幾句話,知縣起身向二位道:“外麵有個書辦要回話,弟去一去就來。”去了一時,隻聽得吩咐道:“且放在那裏。”回來又入席坐下,說了失陪,向張靜齋道:“張世兄,你是做過官的,這件事正該與你商量,就是斷牛肉的事。方才有幾個教親,共備了五十斤牛肉,請出一位老師父來求我,說是要斷盡了,他們就沒有飯吃,求我略鬆寬些,叫做瞞上不瞞下,送五十斤牛肉在這裏給我。卻是受得受不得?”

  張靜齋道:“老世叔,這句話斷斷使不得。你我做官的人,隻知有皇上,那知有教親?想起洪武年間,劉老先生……”湯知縣道:“那一個劉老先生?”靜齋道:“諱基的了。他是洪武三年開科的進士,‘天下有道’三句中的第五名。”範進插口道:“想是第三名?”靜齋道:“是第五名,那墨卷是弟讀過的。後來入了翰林,洪武私行到他家,就如雪夜訪普的一般。恰好江南張王送了他一壇小菜,當麵打開看,都是些瓜子金。洪武聖上惱了,說道:‘你以為天下事都靠著你們書生。’到第二日,把劉老先生貶為青田縣知縣,又用毒藥擺殺了。這個如何了得!”知縣見他說的口若懸河,又是本朝確切典故,不由得不信。問道:“這事如何處置?”張靜齋道:“依小侄愚見,世叔就在這事上出個大名;今晚叫他伺候。明日早堂,將這老師父拿進,打他幾十個板子,取一麵大枷枷了,把牛肉堆在枷上,出一張告示在傍,申明他大膽之處。上司訪知,見世叔一絲不苟,升遷就在指日。”知縣點頭道:“十分有理!”當下席終,留二位在書房住了。

  次日早堂,頭一起帶來,是一個偷雞的積賊。知縣怒道:“你這奴才!在我手裏犯過幾次,總不改業;打也不怕,今日如何是好?”因取過朱筆,在他臉上寫了‘偷雞賊’三個字,取一麵枷枷了,把他偷的雞,頭向後,尾向前,捆在他頭上,枷了出去。才出得縣衙,那雞屁股裏唰喇的一聲,□出一泡稀屎來,從頭顱上淌到鼻子上,胡子沾成一片,兩邊看的人都笑。

  第二起,教將老師父帶上來,大罵一頓:“大膽狗奴才”重責三十板,取一麵大枷,把那五十斤牛肉都堆在枷上,臉和頸子箍的緊緊的,隻剩得兩個眼睛,在縣前示眾。天氣又熱,枷到第二日,牛肉生蛆;第三日,嗚呼死了。眾回子心裏不服,一時聚眾數百人,鳴鑼罷市,鬧到縣前來,說道:“我們就是不該送牛肉來,也不該有死罪!這都是南海縣的光棍張師陸的主意。我們鬧進衙門去,揪他出來一頓打死,派出一個人來償命!”隻因這一鬧,有分教:‘貢生興訟,潛蹤來到省城;鄉紳結親,謁貴直遊京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