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刻,淚流滿麵——《若星漢》的震撼

1i1y(注:此評論基於網絡原版而作)

那一刻我有點後悔不該在媽媽睡覺的房間看書,那一刻我也後悔不該在耳朵裏塞上《炎和永遠》(樂器版)那憂傷的調調,但那一刻我更後悔我看的是這本書。

已經很久很久沒有什麽能給我這樣的震撼。

當眼睛忍受了“魔族戰歌”的一片模糊後,當鼻子忍受了那一句“希望將來你記得九頭蛇卡夫娜”的無比酸楚後,這一次,淚水終於無法抑製,隨著地心的引力在我的臉上肆無忌憚地劃下一道道淚痕。

那一刻,我,淚流滿麵。

一個英雄橫越過大6,創造著奇跡,改寫了曆史,我們看到了旁觀者的狂熱,看到了那豐功偉績,也看到了英雄那盔甲裏傷痕累累的心。

為什麽在一部英雄的史詩裏我看到的都是憂傷,都是痛苦呢?

英雄從來就不是什麽真正的英雄,在力量還是自我這天平的兩端,他始終都站在一個艱難的平衡點上,為了自我而放棄力量,但是沒有力量他便無法堅持自我。

這對矛盾一直一直地煎熬著他,但多少年他都用自己的冷酷挺了過來。

關於生命、命運的思考在書裏已經有過太多太多。現在隻是把書瀏覽了一遍,尚未仔細揣度作者的意圖,就不敢妄論。隻能從一些小說要素的角度談一點看完後的想法。

先是人物的設計。

可以說,相當不錯。很少有一本書的每個人物都能引起讀者的注意,就算是在第一次看《神雕俠侶》時,我也沒能耐住不見小龍女的寂寞而直接翻去了後麵,但現在這本書卻是讓我按部就班地一點點讀了下來。

出場人物的繁多是肯定的,這奠定了這本書史詩般的基調,總有英雄有小醜,有正義有陰暗。但似乎沒有人物讓人覺得很單調。主角如康德,次主角如羅恩、雲迪,配角如瓊娜、百亞、難道、如果、華優冰其斯等等,乃至那個阿依古王,他身邊的畢斯麥老頭和他的女兒耶芙,都是非常有個性的人物。

對於人物的刻畫是非常仔細的,在主角們上這點做的很好。

康德、雲迪、羅恩的心理描寫總能讓人在第一時間抓住主角們的心理感受,無論是痛苦還是歡娛,或者是矛盾。這些心理活動主宰主角們的言行,推動故事的展,讓人不由自主地就為主角的命運而牽腸掛肚。

也許寫好一個主角不希奇,因為作者總是把最多的筆墨放在他們身上,但是配角也能讓人過目不忘就需要一點功夫了。總體來說,給人印象很深的兩個配角,如果和難道,是屬於性格極端類型的,也就是說,某種特性非常鮮明。他們不循常規的辦事方式,幽默的談吐,對任何事情都很樂觀的態度,以及骨子裏的堅韌和傲氣,都在並不算太多(但也不少)的筆墨中得到了充分的體現。

而其他的,以阿依古王那裏一堆人為例,則是讓他們在特定的事件中表現他們的個性。愚蠢或者虛偽,或者別的。筆墨不多,但是放在對主角起決定性作用的事件裏,就能顯出分量。

而魔族諸將的勇猛,銀月光華軍諸人的鮮明個性,也足夠讓人覺得記憶深刻。他們都是抓住了一種特征,或者血性,或者熱烈,或者堅毅,或者單純。

不得不說這些人物本身的魅力抓住了我的心,就算一時看不到想看的人物,也不舍得跳過這些配角,因為他們每一個都是有故事的人,也是一樣的栩栩如生。

由這些人物串聯的故事當然是不會差的。

一開始的那句反複出現的“聖騎士必須死,因為魔王必須生”留給了人很大的懸**,主角曆險中出現的神秘人物也不時給人以強烈的探究心,隨著一個謎的揭破,主角在前進的路上遇到的重重險阻和問題也浮現出來,但是,場景又不單是為了主角加一點exp而出現,在地下洞、在亡靈法師的城堡、在銀月光華軍的成立大會、在精靈森林……每個地點都對主角的曆程起了作用,而不是如同奧特曼一般,每一次都出現一個什麽,讓主角殺了,exp加上一點,完。

這些場景給主角的曆險過程加上了很多元素,比如夥伴的離散聚集就使讀者不至於老是麵對著一些老麵孔,而同時也不會因為新麵孔的出現而感到不適應。這點就做的很好。過場人物少,每一個都有作用,作者並沒有忘記曾出現過的哪個“小人物”,無論是那個精靈公主還是一時半會兒在亡靈法師的城堡消失了的難道。他們總會在適合的時候再次出現,構成了小說豐富的支線劇情。

主線康德的曆程和支線上的雲迪、魔族軍等等就像是一些奇妙的旋律,時而獨奏,時而共鳴,分分合合裏雖然也會有顯得有些混亂的時候,但是總體上已算是把握的非常不錯了。

(要說混亂,恩,不能說沒有啊。光是穿梭時間帶來的混亂就夠多了。未來的百亞死在了現在,那麽未來的她又怎麽會存在呢?她現在就死了啊!但現在的百亞沒死的話,在未來她又會存在,並且未來她不用回現在,就不會死……那,死了的是誰?百亞死了。可她又活著……這一串就夠人暈的。當未來的自己和現在的自己碰到時時間的秩序就已經被打亂了,希望作者不要不可收拾才好啊。而且而且,參加完比武康德不是已經不能動了嘛?怎麽後來又莫名其妙地能自己走了?

包括第二部雪山,魔族已經到過地麵了,遠征時不用那麽激動吧?怎麽又好象從沒見過地麵一樣……)

關於文筆和氣氛,真的不由我不用五體投地來形容。

開五個分句不誇張地說就已經把我看的傻了!

“壁爐裏燒著精靈的頭骨,紫色藤條爬上了長在泥中的舊木桌,綠色蒸騰的霧氣使石牆**的,我在淡藍的燭光前著愁,不知怎樣在我的羊皮紙上寫下第一個字。”

色彩的濃烈,燒(紅色),紫色,綠色,淡藍,羊皮紙(黃色);形象的飽滿,精靈頭骨,藤條和木桌,霧氣和牆,蠟燭;感情的襯托,憂愁而神秘;場景則是清楚的古代魔法。

一股濃烈的令人興奮的氣息撲麵而來,沒錯,就是這感覺!多少年來好象總沒有尋找到的那種感覺在這一瞬間就把人完全攫住了。那是魔法的味道。

接著的幾個重要的場景就更不要提了,魔族之戰那曠大的地下城,古堡,森林,哪一個不讓人歎為觀止。

而全文幾乎沒讓人打什麽格愣的流暢文筆更是值得學習。真的讓我感歎很久很久沒看過這樣的書了。可惜我認識它認識的還是太晚了。

有一些非常經典的句子很值得欣賞(當然,我現在寫在這裏,沒看過書的人可能沒有什麽感覺,那麽我要說,去看一看吧!)比如魔族之戰中的“山之巔,華優冰其斯還站著”。

這個場景中從他本人,從亡靈族,從魔族戰士幾個角度寫了他站立於山巔的景象,造成的感覺就像是看鏡頭推近,然後旋回特寫,接著是一個遠鏡頭,山下無數戰士奮勇血戰,而山巔的他就屹然而立,奮勇迎敵,昭示著前進的決心,成為血戰中整個種族的精神支柱。

作者沒有多寫他是怎麽怎麽和敵人戰鬥,沒有說他處境怎麽怎麽凶險。就這一句“山之巔,華優冰其斯還站著”就足以刻畫出錚錚鐵骨的將領的形象。

最後還是不能不對書裏的感情描寫說上一兩句。那似乎也是引的我的眼淚都不聽話的原因。

有人對我說,其實生死之苦是這本書裏最輕的苦了。但就這生死之苦已讓我不能不動容。

山穀裏震天的戰歌兩相呼應,為即將死在自己手中的敵人,同時也是自己血肉相連的兄弟而歌。沒有切齒的痛罵,沒有怨恨,沒有敵視,有的就是那份理解,那份無奈。犧牲的壯烈,鮮血都要染紅山穀。那種鮮明而強烈的感情就這樣衝擊著人的神經,幾乎讓人無法不動容。

接著讓我印象深刻的就是卡夫娜。

這九頭蛇妖在死去了八個頭的時候,我第一次為她擔心,我怕她會死掉。過去我從沒想過,這個惡毒的生物如果死了會怎麽樣。但幸好,沒有。

接著,路上,她對康德說,就把我扔到火裏吧,這樣你就不用背著很重了。康德沒有。

城堡裏當火焰吞沒了一切時康德回到了她身邊,卡夫娜說,瘋子,你是騎士,如果我是美麗的公主,你或許有舍命救我的理由,可是我隻是一隻髒汙的蛇怪。但他仍然沒有離開。

直到她生命的最後,說道,騎士,再見了,希望將來你記得九頭蛇卡夫娜。

這時,我已經再無法克製自己了。就為了那麽單純的理由嗎?也許。別嘲笑我的淚腺達。當有一天,那個以為自己冷靜的可以的我居然現還有東西可以讓自己感動,而且,隻是那麽簡單的一些話。

沒有什麽煽情的描寫來催人的眼淚,也不是那一串串的愛情告白,隻是兩個朋友間的一些東西,單純的刺人的心。

(不過好在,作者沒折磨我太久……她又在烈火裏複活了……)

至於後來康德回到了城堡,看見了死去的瓊娜,即將被射死之時,那種純真和感動更是讓人無法不動容。

“我終於沒有再讓一個人為我而死。現在,我可以坦然的麵對一切了……”

“我雖然弱小,沒有力量,但今天,我能夠坦然的俯視這些人,心中沒有羞愧,這樣的時刻,一生能擁有一次也足夠吧。”

在亡靈的身軀中被囚禁的心靈在此刻終於奏出了生命的音符,這才是真正的康德,真正的騎士。

由他口中出的呐喊在經曆了那麽多的苦難後顯得那麽灼熱,那麽洪亮,那麽震人。

應該說,此刻不是難過,而是令人感動吧。

如他說的,一生中隻有一次就足夠。哪怕主角就此死去,也至少是帶著滿足吧?

此刻的眼淚也正是為他終於得到了自我的感動而流。在陪主角經過了這漫長的黑暗寒冷和孤獨之後,看到他終有一天又能以一個人的形象站立,這種心理上的解脫實在讓人覺得鬆了一口氣。(雖然也不否認,如果他就此死去還是會很讓人難過,但看到這裏,已經很了解作者了,他是不會輕易地殺了誰的……在這點上真的很人道。鞠躬謝謝作者。)

廢話了那麽多,覺得好象自己還是什麽都沒說一樣……

這本書的時間好象已經滿久了,也許也有很多前輩對此作過評論。但不管怎麽樣,這是我的一點個人看法。

實在是看了後忍不住要說點什麽,所以,說錯處,或者是寫的太感情用事了,請大家不要見怪。

最後的最後就是說,大家如果沒看過,那麽有空時可以翻一翻,我覺得這本書非常好。

向我推薦他的人說,這本書的排名並不怎麽很高,但看過的人都說它非常精品。

那麽,現在這說它精品的人裏又多了一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