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孺子認得崔小君的筆跡,而且讀懂了信中的含義

邊疆戰亂,宮中有備,夫君宜上書請戰,萬不可冒險行事。

“宮中有備”,備的並不是“邊疆戰亂”,而是崔家策劃的陰謀,所以她勸倦侯“萬不可冒險行事”。

一封由陌生人轉交的信不可能寫得太明白,韓孺子將信攥在手裏,問馬大:“沒人跟你一塊回來?”

馬大笑道:“有個小子非要跟我走,我沒同意,他還悄悄跟蹤我,我是誰啊?在城裏有點暈頭轉向,出城進入野地,兜幾個圈子就把他給甩掉了。”

馬大得意洋洋,韓孺子卻是哭笑不得,原來是為了擺脫跟蹤,馬大才回來得這麽晚。

韓孺子沒辦法,隻能怪自己當初的命令說得不清楚,轉身望去,晁化等人已經進入百步之內,身邊一人身穿破爛僧袍,正是瘋僧光頂。

韓孺子向水邊的小船走去,東海王跑到前麵攔住,“你又要做什麽?事已至此,你不能再改主意了。”

“太後已有防備,此次起事絕無成功的希望。”

“哈,太後有防備,難道崔家就沒有?你不用擔心。”

韓孺子卻更加擔心了,冷冷地說:“讓開。”

東海王搖頭,不肯讓路,“這種時候需要的是膽略,你想得太多,做得太少,得由別人替你做決定。”

東海王招手,十幾名義兵聚攏過來,抽刀在手。

東海王遣走了三十名衛兵。暗中又召來了一些幫手。河邊寨這兩天來的人既多又雜。就算是久居湖畔的老漁夫晁永思也沒法分清每個人的來曆。

韓孺子退後幾步,也招手叫人,那些真正的義兵紛紛跑來,馬大赤手空拳,卻一點也不怕,向對麵的人發出低吼。

灘塗上還有一些義兵沒動,二十七八人,目光都看向林坤山。

林坤山此前聲稱寨子裏有二十名武林高手。還是有意少說了一點。

三方之中,韓孺子身邊的義兵數量最多,戰鬥力卻最弱,好多人甚至不明白究竟發生了什麽,互相小聲議論。

東海王道:“林先生,你可不能站在一邊看戲了,必須選擇支持一方。”

林坤山笑道:“大家同乘一條船,自當齊心協力,要我說,東海王別急。陛下也不要退縮,起碼給出一個理由吧。光頂大師到了。正好把話說清楚。”

瘋僧光頂穿著破爛,臉上卻沒有一點瘋意,大袖飄飄,站在圈外左右掃視,反而有一股豪氣,“怎麽回事?還沒起事,先要自相殘殺嗎?”

韓孺子相信崔小君,甚至超過對楊奉的信任,一旦確認太後已有防備之後,他立刻覺得許多事情都有跡象,形勢緊急,由不得他仔細思考,伸手指向瘋僧的隊伍,大聲說:“你們當中有內奸!”

韓孺子的目光迅速掃過,他曾經在一群投奔者當中詐出奸細,這一招此刻卻沒有用處,光頂帶來的人不多,加上他總共十三人,都是京城內外有頭有臉的江湖人物,互視一眼,都露出驚訝之色,卻沒有任何人表現出恐慌。

晁化等十幾人是真正的義兵,一發現情形不對,立刻跑回韓孺子身邊,又為他增加了一些力量。

光頂身邊的一人冷笑道:“咱們提著腦袋效忠皇帝,皇帝卻懷疑咱們有二心,這筆買賣做得真是劃算啊。”

光頂抬手示意眾人留在原地,自己大步上前,先向林坤山點點頭,站在韓孺子幾步之外,微笑道:“陛下還記得我吧。”

“當然。”

“我是內奸嗎?”

韓孺子沉吟不語,他現在誰也不相信。

那些江湖人物炸鍋了,光頂在江湖中地位崇高,懷疑他無異於懷疑所有人,他們本來就是抱著幫助皇帝的想法來的,心高氣傲,與那些走投無路的義兵不同,一個個嘿然冷笑,向地上啐痰。

最著急的人反而是東海王,得罪了這些江湖人,京北無法起事,引不走北軍,南軍想快速攻占京城難上加難,他舉起雙臂,高聲道:“大家冷靜,聽我一言。”

光頂不吱聲,其他人也安靜下來。

東海王恨恨地盯了韓孺子一眼,不得不為他說話:“陛下感謝諸位義士的到來,諸位在冒險,陛下冒的風險更大,免不了心中有些緊張……”

韓孺子確實有點緊張,原因卻與東海王說的不一樣,向光頂問道:“這一年來,江湖可還平靜?”

這句話問得莫名其妙,東海王閉嘴,悄悄示意衛兵們靠得更近一些。

光頂也是一愣,尋思了一會才說:“還好,有人發財、有人破財,有人活著、有人死了,還有一批人不自量力,想為朝廷分憂,想為天下百姓做點事,江湖嘛,向來如此,你說平靜也不平靜,你說風波卻也還是從前那些風波。”

韓孺子假裝沒聽懂瘋僧話中的譏諷,如果是在平時,如果周圍沒有這麽多人,他或許還能鎮定自若,現在卻隻想著如何盡快說服瘋僧等人。

“齊王謀逆兵敗,朝廷抓了多少人?殺了多少人?”韓孺子大聲問道,話題改變得太突兀,誰也沒有回答,他自己說下去,“至少兩萬人,其中不少是江湖人。”

韓孺子看向林坤山,被抓的江湖人大都與望氣者有關。

“去年的那次宮變,江湖人參與了,望氣者步蘅如迄今還在獄中,鬼手桂月華下落不明。”

韓孺子閉上嘴,望向眾人,少數人明白了他想說什麽,卻未必認可背後隱藏的結論,韓孺子的目光又落在瘋僧身上,醒悟過來。自己隻需說服這一個人就行。

韓孺子抱拳拱手。“請大師原諒我剛才的無禮之舉。大師避世多年,斷不會出賣江湖同道,還請大師再想一想,朝廷是否有過這樣的寬宏大量,對謀逆者既往不咎?”

光頂沒有開口,他帶來的一名江湖人在後麵大聲道:“這話說得不對,去年宮變的時候我們又沒參加,朝廷幹嘛要抓我們?至於鬼手桂月華。朝廷不是一直在追捕他嗎?”

眾人深以為然地點頭,韓孺子搖頭,目光仍然盯著瘋僧光頂,“不是這樣,對朝廷來說,江湖是整體,幾十名江湖人參與宮變,那麽整個江湖都有問題。就好像……好像諸位受到官吏欺壓,恨的是不是所有官吏呢?”

點頭的人更多了。

韓孺子覺得自己快要成功了,“朝廷的想法跟你們一樣。遲遲未對江湖人下手,隻可能有一個原因。正在摸清底細,要將你們一網打盡。”

韓孺子頓了頓,“諸位對武帝誅滅天下豪傑的事情還有印象吧?”

那是幾十年前的往事,光頂等人當時還都是少年,記憶卻極為深刻,聞言色變。

東海王上前道:“所以這次起事必須成功,失去這次機會,整個江湖又要凋敝十年。”

韓孺子解釋了半天,卻被東海王利用,他急忙道:“摸清底細就得有知情者,朝廷在江湖當中不是安插了奸細,就是收買了內奸。”

韓孺子掃了一眼東海王和林坤山身邊的人,這樣一支臨時拚湊的軍隊裏都有假冒者,更不用說想在京北起事的江湖人了。

東海王隻關心一件事,“一邊抓內奸,一邊起事,兩不耽誤。”

瘋僧光頂一生嬉笑怒罵,難得一次陷入沉思,半晌才道:“懷陵縣此刻有數百名江湖同道正在等候,一旦決定起事,他們能在一夜之間再召集到同樣數量的好漢,還有至少十倍於此的百姓……”

“這就夠了。”東海王搶先道,“京北、京南同時起事,不出三天,大事已定,朝廷就是……陛下的了,你們都是大功臣,太後就算摸清了你們的底細又能怎樣?”

東海王一著急,連太後都說出來了。

韓孺子正要開口,光頂突然大笑起來,抬手摩挲光頭,“真是麻煩,和尚不問世事是有道理的。”

光頂轉身走向林坤山,“咱們哥倆兒聊聊,遇到這種事情,還是你比較聰明。”

兩人走出幾十步遠,低聲交談,其他人留在原處不動。

東海王問道:“誰給你的信?楊奉嗎?他才是太後的人,你還不明白嗎?太後預感到有事情要發生,她知道自己抵擋不了,所以讓楊奉故布疑陣,好拖延時間。我不能讓你上當,崔家、江湖、這些義兵,可都把賭注押在你身上了。”

韓孺子一開始隻是想說服光頂才說出那些話,結果越想越覺得有道理,目光掃來掃去,突然在光頂帶來的江湖人當中看到一張略有印象的麵孔,“你是三柳巷的匡裁衣?”

那人嚇了一跳,“是我……陛下還記得我?”

韓孺子剛搬進倦侯府時,曾經受到圍攻,匡裁衣是楊奉“雇”來的閭巷豪傑之一,當時天色較暗,韓孺子隻有模糊的印象,因此剛剛認出來。

“當然記得。”韓孺子微笑道。

“我可沒被朝廷收買。”匡裁衣自辯道,現在不是與皇帝套交情的好時候。

“你當然不是。”韓孺子隻是希望能在關鍵時刻多拉攏一個人而已,並沒有懷疑他。

瘋僧光頂和林坤山回來了,和尚還在摩挲頭頂,可是主意已定,“人都齊了,總不能無疾而終,那樣的話以後咱們沒法在江湖上行走了。起事,就在今晚子夜,請皇帝做好再次登基的準備,是否記得我們的功勞不重要,隻希望陛下以後能想著天下百姓。”

韓孺子已經想不出勸說的話了,東海王鬆了口氣,林坤山向韓孺子點頭示意,他們之前說好了,要將東海王交給光頂,他會遵守諾言。

事情還要按照原計劃進行,韓孺子心中卻越發不安,正要不顧一切地提出反對,在他身後走出一個人,“等等,還是先把內奸找出來吧。”

“你是誰?”東海王憤怒地問。

那個摘下頭上的鬥笠,向瘋僧光頂拱手道:“和尚認得我吧?”

“嘿,雙刀廚子不要命,就算我不認得,我身上的疤也認得你。”

兩人似有恩怨,不要命卻不在意,大聲喝道:“我知道內奸是誰,自己站出來吧!”

韓孺子頭都要暈了。

(求訂閱求推薦)全本小說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