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全家福再次引爆網絡,楊家溝可就熱鬧了,慕名而來體驗生活的遊人絡繹不絕,這些人大都是奔著楊承誌院中收養的那一批動物。

但當趕到楊家溝時,他們的願望變成失望。

楊承誌不希望人們打擾在院中開心快樂野生動物們平靜的生活,所以在大門上貼了一張“謝絕成年人進入,八周歲兒童可以入院”的廣告牌。

這下引起遊人的強烈不滿,有幾個遊人不信邪的想進入院子,可一進大門,一米五高,好似牛犢子一樣的黑子,青雲、大青、二青、小青就氣勢洶洶的跑過來。

任遊人膽子多大,看見這五條惡狠狠的大院守護者,他們也隻能灰溜溜的退出大門,說也奇怪,遊人退出大門,黑子它們就又返回大院,趴在地上打盹養神。

倒是帶小孩子過來的遊人看到這個奇怪的廣告,抱著試試的心裏,帶孩子進門,黑子他們隻是警告那些大人都站在大門裏麵的一個地方。

金毛、六耳過來領著小孩子進院子和院中的動物戲耍,剛開始的時候有的遊人害怕,院中動物傷害自家小孩。

可看到大院中和金毛,豆豆、歡歡、虎子玩耍開心的葉子、紅果,也就放心,有幾個調皮的小家夥還過來摸摸黑子,青雲它們,甚至有一個五六歲的小孩把青雲當成大馬,騎在青雲背上。

嚇得小男孩的父母滿頭大汗,而青雲也隻是用溺愛的目光看了下小男孩,有繼續它的睡覺大業。小男孩的父母才徹底放心,繼而拿出相機一個勁的猛拍。

看到大院門口有人,有幾個成年也也想偷偷站在那裏觀賞院中遊戲的小孩動物,卻不想黑子、青雲它們好似知道院子裏沒有他們孩子,站起來呲著牙,把沒帶小孩的人們趕出院子,引起院中等待孩子的父母一陣大笑。

而被趕出去的遊客也沒見生氣,隻是對著黑子、青雲直挑大拇指,“這幾隻動物太有靈性了”。

進不去的人們也隻能羨慕進入院子玩耍的孩子們,有些遊客覺得下次到楊家溝一定把自家孩子帶來。

可有的遊人滿臉無奈,小聲嘀咕“這可咋辦,我兒子都十八了,就是帶過來也進不了院子”。。。。。。

這些天,楊承誌的院子充滿生機,魚塘中隨處能看見一片片剛長上來碗口大小的綠色荷葉,黑玉和墨玉兩夫妻在水中快樂的遊蕩,(楊承誌給黑頸天鵝起的名字)。

這一對夫妻徹底在楊承誌後院安家了,整天在魚塘中遊來遊去,每當饑餓的時候,就站在樓門前大聲鳴叫,知道屋中人出來喂飽它們才又回到魚塘。

這對夫妻除了楊家大院的幾個人,隻要有陌生人靠近就展翅飛起,不住的鳴叫。楊承誌戲稱家裏來了一對可靠的看家人。

魚塘中楊承誌把空間中的一大半烏魚都放進,娃娃魚也放了七八對,烏魚、娃娃魚很快適應了魚塘這個新環境。

雖說在魚塘中沒有空間生活的那麽愜意,但有了楊承誌不斷往魚塘裏麵加注空間水,這兩種珍貴的物種也喜歡上這個新家。

這些天下來,有幾條烏魚還在魚塘中產卵,透明的魚卵掛在剛剛長出的荷葉上,在陽光的照射下,亮晶晶的煞是好看。有兩條娃娃魚肚子也鼓了起來,看樣子用不了幾天也能產下魚卵。

院中栽種的果樹一片綠色,在果樹的枝頭掛滿了青綠色的果實,楊承誌算過日子,不到六月份,自己院子第一批杏、李就能采摘。

後院栽種的那些從神農架帶回來的果樹下,每天都有幾個手拿本子記錄的科研人員,去年因為天氣變冷不能從事科研的袁富貴,今年在果樹花還沒盛開的時候就住進楊家溝,和楊承誌打了個招呼,成為楊承誌院中白天的常住大使。

黑子青雲它們去年就見過這些人,知道他們也算是主人楊承誌的客人。看見他們進進出出也不在理會。

前些天野山雞產下的蛋,已經孵出三四批小山雞,這群小家夥全身披著黃黑相間的絨毛,嘰嘰喳喳在後院的果樹林裏覓食。

豆豆、歡歡,六耳、虎子都長高了一截,整日在院中瘋鬧。

楊承誌看著大院外熙熙攘攘的人群,心頭一動,出了大院去找楊鳳山。

因為過年的事,楊家溝在縣城也算有了名氣,鎮裏專門撥款給楊家溝蓋了一個大隊,雖說是一個隊,基本上就和農家院落一樣,五間平房,一個大院。

楊承誌進了大隊,見楊鳳山正在查看村裏的收支賬目。見楊承誌進來,楊鳳山讓他坐下,“承誌,我這幾天正打算找你,鬧元宵時你給村裏留下五百萬,咱們一共花出去四百三十萬,還餘下七十萬,你不說想在咱們村蓋一所學校。

“我們幾個商量了一下,咱們村裏的孩子也少,蓋一所大學校,有點浪費,所以我們覺得先蓋幾間平房夠村裏孩子們上學就行了,剩下的錢我們想把咱們村的路硬化一下,你覺得咋樣”。

“鳳山叔,村裏修路我雙手讚成,但蓋學校的事也不能隨便了事,這樣吧,鳳山叔,村裏修路,咱們村裏人就行,我給出資,村裏人出力,你看咋樣,至於學校,我還是認為這是給後背兒孫辦好事,要修就的修出個樣子,錢的事不用擔心,但施工隊必須要找平城最好的,新學校不能出一點差錯”。楊承誌想了想說道。

“那成,承誌,我這就去找人選址,等過了五一就開工,承誌,你過來有什麽事”,楊鳳山問道,他知道楊承誌不愛出門,沒有什麽事是不會過大隊找他。

“鳳山叔,你也知道這些天咱們村裏的遊客不少,我有個想法,來咱們村的遊客大都生活在城市裏,我想讓咱們楊家溝的村民把房子好好粉刷一下,在家中辦幾個農家樂,做點農家菜,你看咋樣”。楊承誌說道。

“這個事,其實我們也想過,不過承誌你也知道,咱們村裏人家經濟都不太好,自家也養了一些土雞,可問題是總不能天天給人家吃土*,菜肴起碼的變幾個花樣”,楊鳳山有點為難的說道。

“鳳山叔,這兩天我種的蔬菜就能上市了,你也知道我中的菜放到那裏口感也能說的過去,隻要村裏人需要,我就按市場價賣給村民”。

“那也不成,你種的蔬菜價格太高,我怕村裏人不願意去你那購買”。

“鳳山叔我還能賺楊家溝人的錢,我種的菜,隻要是楊家溝的村民每天早上過去幫我摘菜,摘完菜他家一天生活所需的蔬菜我全包了,這樣總行了吧”。

“行,村裏人要知道肯定同意,我一會就通知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