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是楊國忠一腳把陳希烈給踹了下去,然後舉薦了自己為左相,但韋見素從來就不認為自己是什麽鐵板釘釘的楊黨。他性子柔弱,不喜與人爭鬥,這是事實,可楊國忠為人霸道,他卻不希望自己被青史定位為奸相走狗,因此在某些問題上也曾經力諫。可是,對於安祿山的這場叛亂,他的估計同樣不足,沒想到其這麽快席卷河北,而後河南之地也以最快的速度淪陷,緊跟著便是從洛陽到潼關,堂堂帝都長安竟是都危在旦夕了

可即便如此,他也並不讚同棄長安西逃,那天黎明他被楊國忠以君前議事為名請到了宮中,緊跟著便身不由己地被裹挾到了禁苑,然後從延秋門出長安,渾渾噩噩一路過了西渭橋,金城縣,來到了這馬嵬驛。忍饑挨餓也就算了,昨天晚上經曆了那麽一場可怕的兵變,當亂軍突然闖進來的時候,他甚至認為自己快要沒命了所幸被拖出去的他遇到了陳玄禮,最終沒有和楊家人那樣被扔在光天化日之下示眾,否則即便最終活命,他也沒臉再為官了

此時此刻,聽到李隆基這一聲韋卿救朕,在最初的愣神之後,韋見素也立刻麵色大變,一下子想到了某個最壞的可能。他連忙上前攙扶著李隆基想要往外逃避,可誰知道這位天子連日以來擔驚受怕,原本還算壯健的筋骨眼下卻根本不聽使喚了。情急之下,自己也已經年近六旬的韋見素隻能咬咬牙,彎下腰來把李隆基背起,跌跌撞撞衝出了屋子。等到了外頭,他方才發現,外頭固然是一片雞飛狗跳,可看那正在著火的地方還在更遠處。

鬧了老半天,卻是虛驚一場

當陳玄禮親自過來稟報的時候,驚魂未定的李隆基聽到最後,差點沒背過氣去。他還以為是什麽驚天動地的陰謀,原來是一家子皇子皇孫逃難的時候,前日在市集上買了一大包胡餅,早先怕拿出來叫人哄搶了,後來餓得吃不消了,方才在屋子裏偷偷生火烤著吃。隻可憐這些龍子鳳孫們什麽時候背著人偷吃過這種賤東西,還不能讓仆役看到,到最後便鬧出了火燒馬嵬驛的笑話來

一想到自己竟是因為這所謂的走水,差點以為是禁軍已經決定擁立皇子,謀害自己這個名正言順的大唐天子,李隆基那憋了許久的火氣終於再也忍不住了。他死死瞪著陳玄禮,厲聲問道:“是誰擅自舉火?”

“回稟陛下,是延王。”

延王李玢乃是李隆基第二十子,其母柳婕妤當年因為侄兒柳惜明的事,和杜士儀最不對付,此後更是連累幽閉宮中,早些年就去世了。不過,這位皇子卻不像娘家人那麽記仇,甚至有仁愛好讀書的美名。當然,他和其他皇子親王一樣,困守十六王宅沒事可做,更多的時間不是讀書,而是和妻妾婢女胡混,兒女輩雖還沒到半百,可也有三十多個。而和其他諸王不同的是,這一次的逃難,他竟是竭盡全力把兒女全都帶上了,一個沒少

李隆基此前就聽陳玄禮婉轉陳情,說是因為宗室太多,以至於行進速度太慢,此刻又聽到是延王李玢惹出的這樣大禍事,他登時恨得咬牙切齒。幾乎不曾細想,他便惱火地吩咐道:“正當逃難之際,他卻偏偏拖兒帶口,如今還不顧君父擅自舉火進食,以至於驛館失火,勞動軍中勇士去傳命,從今日起,褫奪他親王爵位,所有兒子的爵位官職也一並免去”

這樣的中旨褫奪絕對不合規矩,就算陳玄禮對延王李玢鬧的這一出也頗為氣惱,可李隆基竟是一下子把延王一大家子的官爵全都奪了,他立刻意識到,天子根本就不是為了勞動了將卒,而是因為這件事讓其心驚膽戰於是,他當下就瞥了韋見素一眼,輕聲問道:“韋相國,按理這樣的大事,總該中書擬旨,門下核準。”

韋見素自己都還沒從驚惶中回過神,等陳玄禮再問了一聲,他方才明白了過來。想了想後,他便搖頭說道:“陛下,延王固然有欺瞞之罪,但罪過尚不至於奪爵隻是讓將士們在扈從護駕之餘卻還忙亂了一場,不若請延王及皇孫們出麵賠情,如此也可安撫人心”

從昨晚到現在,李隆基經曆了太多大丟臉麵的事,可陳玄禮他不可能降罪,否則軍心肯定就散了;將卒們他要給好臉色,因為還要指望這些人護送自己去蜀中;韋見素更不能遷怒,而且剛剛還是同樣一把年紀的他將自己背了出來。既然如此,不拿他自己的兒子出氣,他拿誰出氣?因此,即便韋見素苦口婆心連聲勸諫,他卻死活不肯收回成命,而陳玄禮看這情形,也不想和天子硬頂了,橫豎不過是一堆皇子皇孫,和自己有什麽相於?

前去宣召的陳玄禮還沒回來,李隆基就隻聽遠處傳來了一陣哭天搶地的聲音。顯然,正是李玢和兒女們沒有料到這樣嚴厲的處置,於是便嚎起喪來。他如今最不耐煩這樣的動靜,正要喝令韋見素去那邊,替自己痛罵這些不肖子孫一頓,陡然就覺察到了一陣不同尋常的動靜。這並不是什麽山呼海嘯一般的呐喊,卻仿佛是大地傳來的震動。如果他是軍中浸**多年的哨探,一定會伏地傾聽,判斷出那是千軍萬馬來臨前的震動

天子隻是隱隱心悸,而陳玄禮卻已經得到了底下斥候的奏報。派去西邊的哨探一直沒能回來,即便從阿茲勒口中確定了朔方以及安北大都護府的援軍很快就會抵達,他也不得不提高警惕。所以,當專司伏地聽聲的斥候發現有大批馬軍到來的時候,他立刻就提升了警備級別。可做是這樣做的,眼看軍中根本談不上多少士氣,這還是因為阿茲勒臨走時留下了口糧,他著實隻覺得前路一片灰暗。

而且,阿茲勒的態度已經非常鮮明,那是不是意味著,杜士儀和郭子儀對於天子的態度亦是如此?

大約一刻鍾之後,高舉著戰旗的大批人馬終於出現在了陳玄禮的視線中。朔方節度使郭的藍色旗幟迎風招展,而在另一邊,安北大都護杜的大紅色旗號亦是鮮豔奪目。陳玄禮雖然身為唐元功臣,當了很多年的龍武大將軍,可在這兩位功勳彪炳的邊鎮節帥麵前,仍是不敢失禮,當即帶著麾下一營親兵出迎。他對郭子儀並不熟悉,但杜士儀乃是京兆杜陵人,三頭及第之後就一直是傳奇人物,他曾經見過多次,但談不上任何私交,連單獨交談都不曾有過。

所以,當縱馬來到那大旗下方,他便倏然跳下馬來,彎腰深深行禮

禮道:“多謝二位大帥及時馳援”

杜士儀見陳玄禮竟然把姿態放得這麽低,當下連忙下馬。因為阿茲勒過馬嵬驛而不入,隻吩咐人把半途上截住的韓國夫人等人往他這裏一送,所以他並不知道馬嵬驛中到底發生了什麽事。但隻看鬢鬟散亂的楊玉卿裴柔等人,他就是猜也能猜到這裏的變故。所以,見郭子儀動作更快,一把攙扶起了陳玄禮後,他就開口說道:“本來不得上命,不敢擅自帶兵離開任所,然而如今叛軍肆虐,也隻能事急從權了陳大將軍乃是軍中前輩,千萬不要如此多禮”

郭子儀武舉出身,對陳玄禮這樣的禁軍前輩一直都覺得是傳說中的人物,可他在朔方嶄露頭角,最終正位節度使,竟然能夠和對方平起平坐,他不禁百感交集,卻也和杜士儀一樣說了一番客套話。

陳玄禮見兩人對自己全都客氣有禮,心下方才稍寬,當下便說起阿茲勒徑直前往長安的事。盡管杜士儀早知其過馬嵬驛而不入,甚至都沒費神去謁見一下天子,讓李隆基找回一點存在感,但他還是佯裝大怒道:“這個狂妄之徒,竟如此沒禮數還望陳大將軍看在他乃是胡人,又討擊叛軍心切,寬宥他這失禮行徑”

“杜大帥也不要太苛責了杜將軍,他也畢竟留了口糧支援我等。”陳玄禮為阿茲勒說了一句好話,突然覺察到杜士儀竟是讓自己寬宥阿茲勒的失禮,而不是說要向天子請罪這樣的微妙之處,他這種極其敏感的人既然感覺到了,心中不免多想。而接下來,郭子儀的態度亦是證明了他沒有猜錯。

就在踏進馬嵬驛時,郭子儀提到太子李亨冤死時,卻還不無悲憤地說道:“太子乃是國之儲,身居宮中,和安祿山最多是朝見時會麵,何來任何瓜葛?就因為安賊在叛軍之中高呼一聲擁戴太子,陛下就賜死了太子,這豈不是讓親者痛仇者快?”

這樣的話讓陳玄禮無言以對。見杜士儀亦是麵帶歎息,他本能地想要岔開話題,卻不想一行人路過旗杆時,昏昏沉沉的楊國忠正好睜開眼睛看到一行人路過,待認出為首的杜士儀時,竟不禁驚呼了一聲。這一聲頓時驚動了杜士儀,他循聲望去,見楊國忠立時意識到了什麽,麵色竟是慘白,他便哂然一笑,當下徑直走了上前。

“楊相國,許久不見,怎的落到了如此地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