蠍子精本來是混在鄰縣的,很早就聽說過那邊有蠍子鬧騰,將那一片折騰得夠嗆,可是卻不曾想在這裏相遇,石岩本來難以平複的心情就無處撒火,結果讓蠍子精撞了個正著。

蠍子本來就是邪物,雖然中醫將其用藥,可是人們對其惡毒之極痛恨入骨,這次席卷村子的奇怪病情,讓石岩感覺異常,以往感冒幾天就能痊愈,可是這次吃了很多藥,卻不曾見效,本來石岩想取出金水來解毒。然而老秀卻告訴石岩先暗中調查一下看看是誰在背後搗鬼。

一時被氣糊塗了的石岩,竟然忘記了小時候外公一直叮囑的“做事要沉著冷靜,找其根本,對症下藥”,有了外公的提醒,石岩開始著手暗中調查,之後才發現原來所有妖怪的伎倆竟然都差不多。

蠍子精竟如當年們蟒妖一樣從井水裏下毒,也就是說每晚他們在人們睡熟了後就按家下藥,然後他們白天吃的藥本來有了點效果,第二天吃力井水,病情就又加重了,反反複複,在人們體重就殘留了少量的毒藥,這樣會更危害身體。

了解到了蠍子精的做法,石岩算是以牙還牙吧,他前腳放毒藥,石岩隨後就投入解藥,幾天過後就發現百姓們身體便得越來越好。

這天蠍子精在山洞裏,等著小妖報告好消息的時候,竟然聽到噩耗,這麽長時間的努力算白費了他怎麽會甘心!。

原來蠍子精在鄰縣生存很好,結果那邊不知道從哪裏來了一夥山雞精,想想本來是天敵的他們,怎麽能融洽呢,而蠍子精總是打不過人家,隻能搬離原地來到異地他鄉,來到這個陌生的地方,他必須樹立威信啊,可是憑空來的他怎麽才能樹立威信讓自己生存更久,那麽就得想一些辦法了。

首先蠍子精在山腳下一地方弄了一個小廟,讓他的徒子徒孫以及侍從小妖怪們變化成信徒來拜祭他,讓他享受香火供奉,這樣不但有利於修煉還會讓功力更上一層樓。可是蠍子精卻是那種貪得無厭的家夥,看見信徒們對其虔誠的樣子還是不十分滿足,還想辦法欲從他們身上撈一筆錢,在他東奔西走中偶爾發現了那一片墳地的盛開的黃綠色小花,而且香氣撲鼻。當他走近一看,竟然都是人參花,這一大片人參,自己豈不是發了,於是他在這一片人參花周圍做記號,並且暗暗的給施了咒,如果沒有人會解的話,它們是跑不掉的。傳說中人參不久會走嗎,既然會走當他們再回來的時候沒了怎麽辦,蠍子精這一手應該叫有備無患吧。看到如此多的人參花,蠍子精已經是控製不住的興奮了。

回憶起前幾天遇參花的過程也算是機緣巧合吧,石岩當時是跟蹤蠍子精才找到人參花的,在他的祈禱下,將伏在人參花上空的符咒解開,解開後,他麵對這一大片人參花也驚呆了,或許除了祈禱還能做點什麽。石岩從外公那邊聽說,人參花性溫和,味甘微苦,其營養價值高於人參幾倍,被醫學界譽為“神奇元素”,具有極好的活性,改善機體內環境,維持人體正常新陳代謝,避免細胞老化,令人精力充沛,同時可增強機體免疫力,防治惡疾。

另外石岩聽說人參花中含有豐富的生物,更可強心、益智、通神。微苦,餐後熱飲為宜,人參花性涼,所以對於陰虛火旺不宜用人參滋補者,可飲用人參花茶。人參花的功效與作用具有好多種,比如清熱消炎、平肝清火、解毒利咽、降血壓……

因為石岩將人參花放走,不但讓蠍子精與垂涎已久的人參花失之交臂,更是失去了那些大大小小的人參,所以對石岩更是恨之入骨,本來想借著在醫館展現人參效用的機會讓自己這個計劃變得天衣無縫,沒想到半路殺出了一個程咬金,不但錢沒賺到,之前下藥後去他的廟宇燒香的信徒也越來越好了,因為之前不去燒香病魔纏身,而燒香後就都好了,才能有那麽好的口碑,而如今燒香不燒香的都沒病了,還有多少人能堅持著這份信念呢。

蠍子精對石岩恨之入骨,石岩對蠍子精也是欲痛殺之,每次想到拿可憐的小人參就禁不住心痛,想想紅寶的囑托,想想他們對自己的知遇之恩,自己連他們的族人都保護不了,石岩越想越難過,禁不住流下來眼淚。正巧被白靈看見了,對於白靈來講,她的男人是多麽的堅強,何時才能回有如此的感慨呢,可是作為女人的她,隻想讓自己的另一半有自己的空間,不想過多的追問,或許該說的時候總會說,不該說的時候問也難得到答案。

當老秀知道了調查結果後,石岩還是在暗地裏和蠍子精較勁,可隻是他必須小心百姓的生活,防毒對於每個村民來講都將是防不勝防,而且對於他們來講怎麽都是件沉重的打擊了。

晚上夜深人靜的時候,石岩多了一個習慣,總是從牆壁上,床邊上還有還有床鋪的上上下下裏裏外外,連同房間地都會搜一遍以防有蠍子精的族人出現來報複他們。

白靈總是說石岩過分擔心了,可是卻有那麽一句話,“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石岩是在防患於未然,或許真讓他猜到了,這蠍子精為了報複,真的找來族人的後代去石岩醫館外麵轉轉,希望能逮到機會進入醫館,然而卻不曾想石岩早有準備,在醫館周圍畫滿了符咒,而蠍子精靈無法進入。

白靈聽說蠍子怕異味,尤其是煙葉,於是滿世界找煙葉,那些抽旱煙的老老少少的,知道醫館需要煙梗子,都主動送來,可是這些都是杯水車薪,最後白靈為了自己生活的長治久安,自己開辟另一個小花盆栽了幾棵煙葉,放在自己的床頭,每天對它澆水,施肥……

正所謂魔高一尺道高一丈,有一物降一物或許就是這個情形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