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尼斯的曆史相傳開始於公元五世紀,附近的農民和漁民為逃避酷嗜刀兵的遊牧民族,避往亞德裏亞海的沿岸小島,。威尼斯主建於離岸4公裏的海邊淺水灘上,平均水深1.5米,城市麵積不到7.8平方公裏,卻有118個小島,177條運河如蛛網一樣密布其間。很多島嶼小到隻能容納一兩棟建築,在和平時期,它們是“水城”的獨特風景,而在烽火年代,它們儼然成了守軍將士奮力阻敵、浴血搏殺的陣地……

通過簡單而巧妙的戰術策略,馬奎爾和他的陸戰兵們以微乎其微的代價攻占了一座隻有兩棟建築的小島,並迅速肅清了島上的意大利守軍。

根據旅部的作戰方案,馬奎爾所屬的團在協同奧匈帝**隊攻占這幾座彼此相鄰的島嶼之後,下一個目標是會同友鄰部隊攻入威尼斯麵積最大的島嶼,也即主島。該島集中了威尼斯一多半的建築物,其中不乏曆史悠久、氣勢恢宏的大型建築,常住人口達數萬人,而且經由一座4公裏長的鐵路橋與亞平寧半島的陸地相連。

在威尼斯之戰打響以前,聯軍用製導炸彈摧毀了這座始建於上世紀中葉的跨海大橋,使得意大利守軍隻能通過水路與外界聯係,在一定程度上打擊了守軍的士氣,降低了意軍防禦體係的堅韌度。

馬奎爾和他的士兵們奮力攻下的小島,實際上是離主島最近的“踏板”,但是,兩者之間依然隔有兩百多米寬的水麵。要在意大利守軍的槍口下實施強渡,僅以血肉之軀顯然是難以辦到的。

英勇的海軍陸戰兵們原地休整了一個多小時,在此期間,奧匈帝國陸軍部隊的士兵們陸續搬來了機槍、迫擊炮以及輕型步兵炮,作為進攻主導的火力支援。戰鬥從清晨打到半上午,交戰雙方似乎都已疲倦,周邊的槍炮聲聽上去稀疏了不少,但這僅僅是一種迷惑人的假象。

伴隨著一陣別樣的轟鳴聲,多艘淺灰色塗裝的小型艦艇從東麵駛入威尼斯城區水道。它們有的是常見的內河炮艦,有的是近海巡防艦艇,還有的是登陸艦艇,甚至是臨時改裝的民用船艇——要想攻占威尼斯這樣一座城市,光靠飛機、大炮、步兵當然不行。戰役還未發起,聯軍指揮部便從的裏雅斯特、埠姆、普拉等海軍基地調來盡可能多的登陸艦艇和吃水較淺的輕型炮艦,在奧匈帝國艦隊的掩護下開抵威尼斯東岸,將數以千計的聯軍士兵運至威尼斯城區。

盡管這些艦艇在聯軍進攻威尼斯之初發揮了重要作用,但它們的數量和運力還遠遠不能滿足高強度戰鬥的需要。在這種情況下,奧匈帝**隊隻好迅速征調多瑙河上的炮艦、巡邏艦前來支援,並向亞得裏亞海沿岸居民征募快船、遊艇參戰。

經過兩天兩夜的激戰,聯軍占領了除主島等少數幾個島嶼之外的大半個威尼斯,付出的代價是陣亡四千有餘、受傷六千多人,另有三十艘艦艇戰沉,數十艘受創。艦艇船舶的損失,固然有意大利海軍夜間突襲的原因,但也跟這些艦艇防禦力不強、適應力較差有很大的關係……

聯軍艦艇漸漸靠近主島,兩軍交火驟然升溫。水麵,炮彈激起的水柱此起彼伏,密集之時宛如狂風暴雨。那些懸掛著奧匈帝國旗幟的炮艦戰艇冒著槍林彈雨奮勇前行,進占相鄰各島的奧匈帝**隊也以各式武器進行支援。不多久,城區東岸忽地傳來了雷霆般的轟響,那便是奧匈帝國引以為傲的重炮部隊!

刺耳的尖嘯聲破空而來,瞬間轉化成為刺眼奪目的光亮和地動山搖的震撼。在奧匈帝國炮兵部隊的連番轟擊下,威尼斯主島已然成為了“災難現場”,放眼望去,滿目盡是殘牆斷垣。

重磅炮彈掀起的煙塵久久飄蕩在意大利守軍的頭頂,幾棟被炮火引燃的建築無聲地吐著火舌與濃煙。受此壓製,威尼斯主島的守軍炮火趨於停息,那些懸掛奧匈帝國旗幟的艦船連忙加速向前衝去。

眼看著它們即將靠岸,殘破建築和瓦礫堆裏突然迸射出橘紅色的炮焰。在相隔隻有三四百米甚至更近的距離上,意大利人的炮彈幾乎一打一個準。轉眼功夫,便有七、八艘艦船中彈起火,有的迅速傾覆,幸存者隻好棄船跳水,有的強行衝岸,繼續忍受意軍槍炮的洗禮。至於那些未被直接擊中的,不管受創與否,都竭盡全力將所載戰鬥人員送到近岸位置,隻待“卸貨”完成,便迅速向後撤離。

就在這時,另一種截然不同的轟鳴聲從東麵傳來。基本掌握了戰場製空權的聯軍航空部隊,以相對分散的小梯隊飛臨威尼斯,對己方地麵部隊焰光信號彈指引的攻擊目標展開精準轟炸,或是在自由狩獵的過程中找到並攻擊守軍火力點……

在一個視角不錯的觀察位置,馬奎爾麾下的專職狙擊手卡德維爾下士久目不轉睛地注視著這炮火紛飛的戰場,時不時向他的同僚們做“現場解說”:

“真糟糕,又一艘炮艦被打中了,噢……它爆炸了,像一團禮花那樣……”

“登陸的士兵還不到一個連,他們被敵人的機槍壓製在了遊船碼頭下麵,壓根爬不上去,爬上去也是死路一條……”

“噢……又一艘輕型登陸艇被擊中了,好在多數士兵都下船了,傷亡應該不會太大,但他們登陸位置離岸邊還有三四十米,能躲過敵人機槍和迫擊炮堅持到岸邊的也許隻有一半人,也許連一半都不到……”

馬奎爾咳嗽了兩聲:“難道沒有一點好消息可以帶給我們嗎?”

卡德維爾下士之所以能夠成為優秀的狙擊手,首先得益於他與生俱來的好視力。這個正在王牌狙擊手之路上大踏步邁進的愛爾蘭青年朝對岸觀察了一會兒:“我們的轟炸剛剛摧毀了敵人最有威脅的一個火力點,瞧那爆炸場麵,意大利炮手被他們自己的彈藥炸飛上天了!”

緊接著,狙擊手朝更遠處掃視了幾眼,聲音略微雀躍:“哈!瞧瞧,那是我們的‘突擊者’,至少有一個中隊!”

坐著休息的陸戰兵們紛紛爬起來看,馬奎爾卻一動不動地呆在原地,用不冷不熱的語氣說:“噢,終於輪到第2陸戰團的小夥子們接受命運女神的考驗了。”

二戰前期,出於對英作戰的考慮,德國和愛爾蘭聯合研發並裝備了多款兩棲戰車,它們後來在同盟**隊登陸英倫及攻掠中北美諸地的作戰行動中發揮了重要作用。至二戰結束時,德國人裝備各型兩棲戰車4000多輛,愛爾蘭海軍也裝備了1200餘輛,它們之中性能最好、狀況最優的得以在戰後繼續服役,餘下的經過甄選,型號較老、戰場實用性較差的直接報廢退役,型號較新、戰場實用性較佳的封存入庫。

基於“皮亞韋河鎖鏈”之戰囊括了威尼托南部的沿海地區,特別是有威尼斯這樣一座得天獨厚的海濱堡壘,新聯合王國在將第1、第2海軍陸戰旅派往意奧戰場的同時,還緊急啟用150輛突擊者II型兩棲戰車,隨同60輛現役的突擊者III型一並運往奧匈帝國。

突擊者II搭載的本國轟炸機通用的半球形機槍塔,以兩挺12.7毫米機為主要武器,可搭載6000發機槍彈;突擊者III的性能和戰場定位更接近於兩棲戰車,搭載的是“巡邏兵”戰車的標準炮塔,K-40型42倍徑75毫米炮和7.92毫米同軸機槍能夠為登陸部隊提供強有力的近距離支援。

這些兩棲戰車的空載重量均在20噸以下,其重量和尺寸適合通過鐵路進行運輸部署,而在登陸作戰行動中,它們比炮艦更為機動靈活,較民船更為堅固結實,更重要的是,它們可以把戰鬥人員運送上岸,而且為他們提供持續的掩護,使得登陸部隊的突防能力大為提升。

片刻過後,卡德維爾下士低聲道:“快往北邊看,那邊還有一個中隊!”

跟新聯合王國皇家空軍的飛行中隊一樣,海軍兩棲戰車中隊相當於連級單位,其常規編製為12-16輛戰車,絕對數量雖然不多,但在威尼斯相對狹窄的水道一列擺開,看上去還是頗具陣勢的。

經過持續半個小時的轟擊,外圍的奧軍重炮暫時安靜下來,但這並不妨礙城區內的聯軍炮兵繼續向主島的意軍火力點實施壓製。作為第二波攻擊群投入戰鬥的新聯合王國海軍兩棲戰車,在航行途中跟撤回來的奧軍船艇交錯而過,一方軍容齊整、士氣昂揚,一方隊列雜亂、灰頭土臉,形成了非常鮮明的對比。

不過,再帥氣的出場也不足以讓敵人放棄抵抗,這些兩棲戰車在從兩個方向抵近威尼斯主島之前,同樣經受著守軍炮火的考驗,它們堅實的裝甲車體若為意軍炮彈直接命中,同樣是車毀人亡的結果。

這個時候,已經將前進基地推進至意大利境內的聯軍前線航空部隊再度殺到,三五成群的戰鬥機使用非製導式火箭彈猛烈轟擊意軍陣地,戰術轟炸機繼續施展百步穿楊的絕技,時而摧毀整棟建築,時而引爆意軍炮位上的彈藥,意大利文化的一大精粹,還有意大利人在近一個世紀裏逐步樹立起來的大國雄心,便在這隆隆爆炸聲中化成了灰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