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啟皇帝靜靜的坐在座位上,臉上掛著淡淡的笑容,在這裏等著王承恩的消息。剛剛的憂愁似乎已經不見了,臉上帶著幾分興趣,不時的抬頭向著那站著的三十人看過去。

時間不長,王承恩便快步的跑了回來,臉上掛著細密的汗珠,大口的喘著粗氣。來不及平複自己的心跳,王承恩來到天啟皇帝的麵前,對著天啟皇帝施了一禮,語氣恭敬的道:“皇上,奴婢已經大廳清楚了,剛剛那員小將乃是山西大同府人氏,姓曹,叫曹文詔!”

天啟皇帝頓時一愣,將一邊的名單拿起來看了起來,果然在後麵找到了曹文詔的名字。臉上頓時露出了笑容,隱隱的還帶著如釋重負的感覺。

對明朝曆史有一點了解的人,沒人會不知道曹文詔,曹文詔和他的侄子曹變蛟都是名噪一時的大將。讓天啟皇帝敬重的是這叔侄兩個人的忠烈,相比於吳三桂,天啟皇帝對曹文詔的感覺可就好多了。

這次沒有因為看到一個名字而激動,天啟皇帝順著目光將整個名單都看了一變,終於在後麵又發現了一個熟悉的名字。左良玉,看到這個名字,天啟皇帝的心裏又是一顫。同樣,知道吳三桂和曹文詔的人,也是不能不知道這個左良玉的。

將手裏的名單放下,天啟皇帝深深的吸了口氣,目光中帶著一絲忐忑。雖然以前也考慮過,不過現在天啟皇帝終於要麵對了,那就是那些曆史上臭名昭著的將領。

文人裏麵的孫之獬王鐸之流,天啟皇帝就沒什麽憐惜的心思,直讓他們名落孫山。畢竟這些人沒有什麽能力,投降卻是比誰都快,不殺了他們已經不錯了,怎麽可能讓他們做官?

不過這些武將卻不同,吳三桂勇武過人。也曾經立過戰功,能力自然是非凡的。雖然後來投降建奴,不過裏麵的是非曲折實在太多,究竟是怎麽回事也說不清楚。至於左良玉也是如此,才是天啟皇帝頭疼的地方。

其實在天啟皇帝的心裏還在考慮一個人,這個人就是前些日子被天啟皇帝提拔為兵科給事中的袁崇煥。如果說吳三桂沒讓天啟皇帝太為難,這位袁大督師可是讓天啟皇帝愁腸百結了。

曆史上對袁崇煥的評價褒貶不一。眾說紛紜,各執一詞。至於事情的真相怎樣,來龍去脈如何,天啟皇帝也是一個頭兩個大。自己可以毫無保留的信任孫承宗,可是對於袁崇煥卻始終抱有著疑慮。

正所謂疑人不用,用人不疑。在沒有徹底相信這些人之前,天啟皇帝是絕不會重用他們的。

四下看了看,天啟皇帝忽然發現怎麽沒有聲音了?見所有人都看著自己,便知道了這都是在等著自己啊!

“熊愛卿,繼續!”天啟皇帝無奈的揮了揮手,對著便的熊文燦說道。在天啟皇帝的心裏,他是希望曹文詔能夠拿下狀元的。畢竟這個人忠烈,自己可以直接使用。

“是,皇上!”雖然心裏好奇天啟皇帝剛剛是怎麽了,可是熊文燦的臉上卻沒有絲毫的表現,恭敬的行了一禮,下去吩咐了。

站在天啟皇帝身邊的盧象升則是臉上帶著困惑,他能很明顯的感覺到天啟皇帝情緒的變化。心裏也在不斷的思忖,按照正常的邏輯。天啟皇帝看到這樣勇武的將軍,自然是十分的高興。

可是在天啟皇帝的身上,盧象升卻沒有這種感覺,反而覺得天啟皇帝似乎帶著些許的憂愁。嘴唇抖了抖,盧象升還是沒有說乎,強迫著自己將目光看向了一邊的比武場。

下麵要開始的步戰,兵部的官員在忙著分組。除了被拿下去的四個人,現場還有二十六個人。接下來的考核也和簡單,二十六個人捉對廝殺,留下的是最後的四個。

現場十三對武者開始比武。頓時是一片喧鬧,無數的人開始叫喊。雖然前麵的比試也很精彩,可是這樣的比鬥才更加的吸引人。一時間校場上歡聲雷動,加油聲四起。

天啟皇帝的目光不斷的轉動,看一看吳三桂,又看一看曹文詔,至於左良玉,天啟皇帝可可不認識。

不愧是青史留名的人物,曹文詔和吳三桂都很快便解決了對手,兩個人的無力都不錯。此時兩個人也注意到了彼此的存在,吳三桂則是一臉挑釁的看著曹文詔。

吳三桂從小練武,自己頗有天賦,他的父親吳襄有花了大力氣栽培他,吳三桂武功非凡。同時對於兵書戰冊也是爛熟於胸,這次看到能和自己匹敵的人,心裏的好勝之心自然被引了出來。

曹文詔則是一臉的謹慎,從小練功的他自然是知道自己的能耐,能夠做到這些都是自己勤學苦練的功勞。那個少年的年紀看起來比自己還小,伸手卻是不錯,一定要小心應付。

兩個人誰都沒有注意,在不遠的地方,一個身材魁梧的紅臉大汗正看著兩個人。眼中帶著一絲詫異,不過卻也有一絲謹慎,嘴角卻掛著一絲冷笑,神態很是複雜。

下一輪采取的是抽簽的辦法,十三個人有一個人輪空,一輪比賽下來,又剩下七個人。然後便是再一次的抽簽,七個人有一個人輪空,最後剩下四個人。

按照科考的慣例,在這四個人裏麵,一個是狀元,一個是榜眼,一個是探花。這是一甲的前三名,至於剩下的那個,那就是二甲的頭名,也就是傳臚了。

等到兩輪都比完了,天啟皇帝抬頭看了看天色,對一邊的熊文燦道:“熊愛卿,天色已經不早了,既然已經進行到這裏了,這狀元就明日在選吧!”

“是,皇上!”熊文燦自然不會說什麽,天啟皇帝這也不是和自己商量的語氣。

緩緩地點了點頭,天啟皇帝的目光落到了不遠處的四個人身上,除了盧象升和吳三桂,另外還有一個紅臉的壯漢和一個三十多歲的中年人。打量了一番,天啟皇帝也沒看出哪個是左良玉。

慢慢的站起身子,天啟皇帝對一邊的王承恩道:“擺駕回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