淅淅瀝瀝的雨滴落在地上,輕輕的敲打著青石對麵,發出啪啪的滴水聲。空氣中彌散著淡淡泥土的味道,溫度卻很低,吸一口氣涼爽的氣溫充斥著人的肺管子。

扶著窗口,天啟皇帝皺著眉頭看著窗外,眉頭微蹙,似乎在在思考著什麽緊要的事情。不時的低頭沉思片刻,一直站在那裏,一動不動。

“皇上,奴婢讓人燉了蓮子羹,皇上趁熱喝一點!”端著餐盤走到天啟皇帝近前,陳林語氣恭敬的道。不過看向天啟皇帝的目光中,隱隱帶著些擔心。

擺了擺手,天啟皇帝也沒有說話,將手裏的一張紙拿起來看看,臉色便yin沉了一些。

將手裏的餐盤放在桌子上,陳林知道天啟皇帝不想說好話,不過又從新走回天啟皇帝的身邊,恭敬的道:“雨中天涼,皇上還是休息一下!一切以龍體為重,皇上乃是天下之主,沒有什麽比皇上龍體康泰更重要的了!”

慢慢的轉回身,天啟皇帝看了一眼陳林,無奈的笑了笑,指著陳林道:“你這奴婢,和王承恩在一起得久了,把他的樣子學了個十足。朕自有主張,要你個奴婢在這裏呱噪!”嘴上雖然這麽說,可是天啟皇帝還是走回到了桌邊坐下!

陳林自然不以為意,笑著走到天啟皇帝身邊,將蓮子羹端到天啟皇帝麵前,獻媚的道:“皇上,趁熱喝一碗!皇上早上就沒有吃什麽東西!”

點了點頭,天啟皇帝將瓷碗端到自己的麵前,輕輕的吹了口氣,抬頭對陳林道:“去把袁可立找來,朕有話說!”

“是,皇上!”陳林恭敬的答了一聲。不過卻沒有轉身出去,而是將窗戶關上之後,才向著門外走去!

笑著看著陳林,天啟皇帝搖了搖頭,這個陳林,此時已經越來越有意思了。現在看起來更像是王承恩了。不過天啟皇帝也知道,這個陳林是絕不可能成為王承恩的。

天啟皇帝的蓮子羹還沒有吃完,外麵腳步聲響動,陳林走在前麵,後麵的袁可立跟了進來。

“臣袁可立,見過皇上,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雖然沒有三拜九叩,不過袁可立的禮儀還是做的一邊一眼,沒有絲毫的疏漏。

揮了揮手。天啟皇帝佯裝生氣道:“袁愛卿,朕說過多少次了,在外麵這些禮儀就不用了,快起來!”

恭恭敬敬的站起來,袁可立恭敬的道:“皇上,禮不可費,無論走哪裏,全都是這樣!如果君非君。臣非臣,道何可依?”

天啟皇帝自然不會出言反對這個。如果是前世還有可能,現在是絕對不會。這套封建的綱常理論,那是為統治者服務的,誰是統治者?當然是自己!如果推翻了這套綱常理論,那就是推翻了自己作為皇帝的根基,天啟皇帝才不會這麽做!

揮了揮手。天啟皇帝笑著對袁可立道:“袁愛卿言之有理,朕以後會留意的!現在坐下!朕有事情和你說!”

“皇上從諫如流,乃盛世明君所為!非唐宗宋祖不能比肩,當為後世帝王之楷模!”袁可立恭敬的應答,笑著拍了天啟皇帝一個馬屁。恭敬的坐在了一邊!

笑嗬嗬的指著袁可立,天啟皇帝聲音輕快的道:“愛卿有進步,這馬匹拍的不錯,朕很喜歡!”

沒想到袁可立神色一正,頗為嚴肅的看著天啟皇帝沉聲道:“皇上,臣乃是肺腑之言,不是拍馬屁!”

看著神色認真的袁可立,天啟皇帝微微點了點頭,神色也嚴肅了起來。將一邊的一張紙拿過來,對袁可立道:“愛卿,你看看!這是要抓的犯官名單,你看看!”

微微一愣,看著天啟皇帝嚴肅的麵容,袁可立慎重的點了點頭,將名單接過來,認真的看了起來。

眉頭慢慢的蹙了起來,袁可立的臉色變得有些難看,將手裏的名單放下,神色複雜的對天啟皇帝道:“皇上,這些人?”

嚴肅的點了點頭,天啟皇帝臉色也不是很好看,聲音深重的道:“全都經過核實,大部分都是屬實的,揚州知府和揚州轉運使那裏都能拿出證據。至於剩下的,恐怕要抄家之後才能查處!”

問題剛出口,袁可立就知道自己白問,如果不可靠天啟皇帝不會拿給自己看。如果不可靠,更不會有人拿給天啟皇帝。聽到天啟皇帝肯定的回答,袁可立深深的歎了口氣。

“皇上,這名單上漕運衙門、地方府縣衙門、戶部的鹽場官員、南直隸巡撫衙門、布政使衙門、按察使衙門,總共牽扯官員三百多人。如果將這些人全都抓起來,整個南直隸官場將為之一空啊!”袁可立雙手顫抖著,臉上的肌肉都在抽搐著。

其實袁可立有一部分人沒說,那就是南直隸的鹽商,這次將會八成的鹽商被抓起來!牽涉上千家,涉案達到數千人,罪名隻有一個,那就是販私鹽!

經過錦衣衛的喝茶,大明朝現如今各大鹽場每年總計五百萬引。其中三百萬引乃是朝中登記在冊的,這既是三百萬引官鹽。剩下的兩百萬引被鹽場官員節流,變成了私鹽,由這些經營著官鹽的鹽商,大張旗鼓的賣出去!

大明律有規定,凡買賣私鹽三石以上者,處以極刑!百擔以上者,抄家滅門!如今這些鹽商肯定都夠最後一條罪名,如果真的舉起屠刀,恐怕這數千人的腦袋全都要搬家!

抬起頭看著天啟皇帝,袁可立嘴唇在不住的顫抖,他不知道天啟皇帝會怎麽做!這不過是第一波的官員,一輪審訊下來,後麵牽扯的官員將更多。京官、南京的官員、世襲勳貴、王爺王府,袁可立相信,這些人全都要出來!

慢慢的站起身子,天啟皇帝將名單拿了起來,在屋子裏來回的走著!當初太祖朱元璋,一個胡惟庸案先後誅殺三萬人,那是何等氣魄!原本隻是感歎,到了這個時候,天啟皇帝才知道這個決心是多麽不容易下!

如果自己真的下了這個決心,恐怕這次的案子人也不會少殺,自己應該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