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製度

(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製度是一整套相互銜接、相互聯係的製度體係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製度,就是人民代表大會製度的根本政治製度,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製度、民族區域自治製度以及基層群眾自治製度等基本政治製度,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係,公有製為主體、多種所有製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製度,以及建立在這些製度基礎上的經濟體製、政治體製、文化體製、社會體製等各項具體製度。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製度是經過我國60多年社會主義製度自我完善和發展,特別是經過30多年改革開放不斷實踐探索,在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等各個領域形成的一整套相互銜接、相互聯係的製度體係。

第一是根本政治製度。根本政治製度是社會製度係統的基礎和核心,也是社會製度係統的主要標誌和代表,體現了製度體係“質的規定性”。作為我國根本政治製度的人民代表大會製度,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製度在國家政權組織形式上的體現,反映的是國家的政體,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製度的根本,背離了這一製度,整個社會製度的性質就會發生變化,就背離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第二是基本政治製度和基本經濟製度。基本層麵的製度在製度體係中處於基礎地位,對國家經濟社會發展有著重大影響。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製度以及基層群眾自治製度構成了我國基本政治製度。公有製為主體、多種所有製經濟共同發展構成了我國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經濟製度。這兩方麵的基本製度決定了中國社會的政治和經濟格局,是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推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支柱性製度保障,反映著我們國家和社會的性質,支撐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製度體係。

第三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係以憲法為統帥,由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等多個層次的法律規範構成。它立足於中國國情和實際,適應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需要,集中了黨和人民的意誌,把國家各項事業發展納入法製化軌道,使國家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以及生態文明建設的各個方麵有法可依,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提供了法製保障。

第四是體製與機製。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製度,還包括建立在根本政治製度、基本政治製度、基本經濟製度基礎上的經濟體製、政治體製、文化體製、社會體製等各項具體製度。這是社會根本製度和基本製度的具體化和實現方式。隻有社會體製機製發揮作用,才能使社會基本製度實現維護社會關係、社會性質、社會秩序的作用。如果社會體製機製不恰當、不適宜,具體製度不健全、不完善、不相互協調,也會影響社會基本製度的貫徹實施。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製度,是當代中國發展進步的根本製度保障,這一整套相互銜接、相互聯係的製度體係,集中體現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特點和優勢,關係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興衰成敗。

(二)提高運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製度有效治理國家的能力

習近平總書記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幹部學習貫徹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全麵深化改革專題研討班上強調,必須適應國家現代化總進程,提高黨科學執政、民主執政、依法執政水平,提高國家機構履職能力,提高人民群眾依法管理國家事務、經濟社會文化事務、自身事務的能力,實現黨、國家、社會各項事務治理製度化、規範化、程序化,不斷提高運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製度有效治理國家的能力。

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製度,是推進國家治理體係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必要條件;推進國家治理體係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是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製度的目的所在。這就一方麵要求我們應當具有強烈的國家製度意識,即不論如何改革和治理,都不能偏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方向,不能弱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製度;另一方麵要求我們強化遵循規律的意識,即要把國家改革和治理的普遍規律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改革和治理的特殊規律統一起來,從共性和個性的結合上更好地推進國家治理體係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國家治理體係和治理能力是一個國家的製度和製度執行能力的集中體現,兩者相輔相成。我們的國家治理體係和治理能力總體上是好的,是有獨特優勢的,是適應我國國情和發展要求的。同時,我們在國家治理體係和治理能力方麵還有許多亟待改進的地方。習近平總書記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幹部學習貫徹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全麵深化改革專題研討班上發表重要講話強調,“必須適應國家現代化總進程,提高黨科學執政、

民主執政、依法執政水平,提高國家機構履職能力,提高人民群眾依法管理國家事務、經濟社會文化事務、自身事務的能力,實現黨、國家、社會各項事務治理製度化、規範化、程序化,不斷提高運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製度有效治理國家的能力。”

(三)始終堅持和不斷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製度

製度是發展進步的根本保障。在新的曆史起點上,不斷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需要始終堅持和不斷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製度。

第一,始終堅持解放思想。解放思想既是一種批判性思維,也是一種建設性思維。作為批判性思維,要求我們以批判的態度改革一切不符合客觀規律和實際情況的思想、觀念和製度體製;作為建設性思維,要求我們勇於探索、勇於創新,不斷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製度,推動事業發展和社會進步。第二,堅持改革的正確方向。改革是社會主義製度的自我完善和發展,最終目的是破除上層建築和生產關係中不適應經濟基礎和生產力發展要求的因素,破除各種體製機製障礙,解放和發展生產力,推動經濟社會科學發展,使廣大人民群眾獲得實際利益。第三,增強製度體係的係統性和協調性。經過30多年來的努力,各方麵改革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也要看到,現在改革已進入攻堅階段,更需要強調製度體係的係統性和協調性,努力提高改革決策的科學性,把改革的階段性目標和總體目標有機統一起來,把需要和可能結合起來,使改革兼顧各方麵利益、照顧各方麵關切,形成共同推進改革的整體合力。第四,按照客觀規律完善製度。鄧小平同誌指出:“我們的製度將一天天完善起來,它將吸收我們可以從世界各國吸收的進步因素,成為世界上最好的製度。這是資本主義所絕對不可能做到的。”從世界曆史發展進程來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製度的形成和發展既體現了我國社會自身發展的內在邏輯,又遵循了人類社會發展的一般規律。正是在世界曆史與中國曆史、社會主義的統一性與多樣性的辯證運動中,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實踐特色、理論特色、民族特色、時代特色。

製度建設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必須認識製度建設的長期性,按照客觀規律的要求,從實際情況出發,既堅定不移又循序漸進地推進各項改革,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製度在實踐中不斷完善和發展。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