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在新的曆史條件下全麵深化改革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30多年來,我們黨以巨大的政治勇氣,銳意推進經濟體製、政治體製、文化體製、社會體製、生態文明體製和黨的建設製度改革,不斷擴大開放,成就舉世矚目。麵對新形勢新任務,全麵建成小康社會,進而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中國夢,必須在新的曆史起點上全麵深化改革,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中國社會主義製度,推進國家治理體係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一)全麵深化改革要統籌推進各領域各方麵改革

全麵深化改革的總目標是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製度,推進國家治理體係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必須更加注重改革的係統性、整體性、協同性,加快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民主政治、先進文化、和諧社會、生態文明,讓一切勞動、知識、技術、管理、資本的活力競相迸發,讓一切創造社會財富的源泉充分湧流,讓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

第一,經濟體製改革。經濟體製改革是全麵深化改革的重點。當前,我國仍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沒有變,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後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這一社會主要矛盾沒有變,我國是世界最大發展中國家的國際地位沒有變。這“三個沒有變”,決定了經濟建設仍然是全黨的中心工作。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不動搖,就必須堅持以經濟體製改革為重點不動搖。因此要以經濟體製改革為重點,發揮經濟體製改革的牽引作用,推動生產關係與生產力、上層建築同經濟基礎相適應,推動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必須堅持以經濟體製改革為主軸,努力在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上取得新突破,以此牽引和帶動其他領域改革,為其他領域改革提供強大動力,創造更好條件,使各方麵改革協同推進、形成合力。必須緊緊圍繞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深化經濟體製改革,堅持和完善基本經濟製度,加快完善現代市場體係、宏觀調控體係、開放型經濟體係,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推動經濟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發展。

第二,政治體製改革。政治體製改革是全麵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對經濟社會發展發揮著保障和促進作用。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緊緊圍繞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深化政治體製改革,加快推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製度化、規範化、程序化,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發展更加廣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一是加強社會主義民主政治製度建設。必須以保證人民當家作主為根本,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製度、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製度、民族區域自治製度以及基層群眾自治製度,更加注重健全民主製度、豐富民主形式,從各層次各領域擴大公民有序參與政治。二是建設法治中

國。法治是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必須堅持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堅持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三是強化權力運行製約和監督體係。堅持用製度管權管事管人,讓人民監督權力,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要形成科學有效的權力製約和協調機製,規範各級黨政主要領導幹部職責權限,推行地方各級政府及其工作部門權力清單製度。

第三,文化體製改革。必須緊緊圍繞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係、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深化文化體製改革,加快完善文化管理體製和文化生產經營機製,建立健全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係、現代文化市場體係,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增強國家文化軟實力,必須堅持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前進方向,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鞏固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鞏固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鬥的共同思想基礎。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工作導向,堅持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相統一,以激發全民族文化創造活力為中心環節,從完善文化管理體製、建立健全現代文化市場體係、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係、提高文化開放水平等方麵著手,進一步深化文化體製改革。

第四,社會體製改革。必須緊緊圍繞更好地保障和改善民生、促進社會公平正義、深化社會體製改革,改革收入分配製度,促進共同富裕,推進社會領域製度創新,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加快形成科學有效的社會治理體製,確保社會既充滿活力又和諧有序。一是推進社會事業的改革創新。實現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必須加快社會事業改革,解決好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努力為社會提供多樣化服務,更好滿足人民需求。為此,要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健全促進就業創業體製機製,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續的社會保障製度,深化醫藥衛生體製改革,讓我們偉大祖國和偉大時代的中國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機會,共同享有夢想成真的機會,共同享有同祖國和時代一起成長與進步的機會。二是創新社會治理體製。創新社會治理體製,促進社會和諧,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本質屬性的必然要求。必須著眼於維護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最大限度增加和諧因素,增強社會發展活力,提高社會治理水平,全麵推進平安中國建設,維護國家安全,確保人民安居樂業、社會安定有序。要改進社會治理方式,激發社會組織活力,創新有效預防和化解社會矛盾體製,健全公共安全體係,為社會和諧安定、國家長治久安打牢基礎。

第五,生態文明體製改革。必須緊緊圍繞建設美麗中國、深化生態文明體製改革,加快建立生態文明製度,健全國土空間開發、資源節約利用、生態環境保護的體製機製,推動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現代化建設新格局。建立係統完整

的生態文明製度體係,實行最嚴格的源頭保護製度、損害賠償製度、責任追究製度,完善環境治理和生態修複製度,用製度保護生態環境。要健全自然資源資產產權製度和用途管製製度。要劃定生態保護紅線。要實行資源有償使用製度和生態補償製度,改革生態環境保護管理體製,形成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空間格局、產業結構、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從源頭上扭轉生態環境惡化趨勢,為人民創造良好生產生活環境,為全球生態安全作出貢獻。

(二)全麵深化改革必須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

全麵深化改革必須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充分發揮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提高黨的領導水平和執政能力,確保改革取得成功。各級黨委要切實履行對改革的領導責任,完善科學民主決策機製,不斷提高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推動改革能力,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的戰鬥堡壘作用,引導廣大黨員投身改革事業,為全麵深化改革作出貢獻。

第一,牢牢把握方向。我們黨領導的改革曆來是有方向、有立場、有原則的,就是堅定不移地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不斷推進社會主義製度的自我完善和發展,賦予社會主義新的生機和活力。

第二,大膽探索實踐。必須進一步解放思想、大膽實踐,要有自我革新的勇氣和胸懷,跳出條條框框的限製,正確處理中央和地方、全局和局部、當前和長遠的關係,正確對待利益格局調整,堅決克服地方和部門利益的掣肘。要鼓勵地方、基層和群眾的改革探索,尊重群眾的首創精神,激發人們的創造熱情。

第三,注重統籌協調。全麵深化改革是一項複雜的係統工程,各項改革舉措之間的關聯性、耦合性要求非常高,必須加強頂層設計和整體謀劃。要堅持整體推進,加強不同時期、不同方麵改革的配套和銜接,注重各項改革的相互促進、良性互動、協同配合。同時,注重抓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麵,注重抓具有牽一發而動全身的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努力做到全局和局部相配套、治本和治標相結合、漸進和突破相銜接,實現整體推進和重點突破相統一。

第四,完善組織保障。緊緊圍繞提高科學執政、民主執政、依法執政的水平、深化黨的建設製度改革,加強民主集中製建設,完善黨的領導體製和執政方式,保持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為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提供堅強的政治保證。要加強各級領導班子建設,不斷提高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推動改革能力。

第五,落實領導責任。要建立健全領導改革的責任機製,在強化黨委負總責的前提下明確責任分工,確定各項改革任務的責任領導、責任部門,細化目標任務,以項目化方式對改革任務進行分解、組合,做到年前年後有部署、年中年末有督查。建立健全改革定期評估機製,加強改革舉措的跟蹤落實,及時評價改革效果,不斷增強改革的針對性科學性有效性。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