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一章 疑問

伴隨著對太師集團的大圍剿,朝中的勢力版圖開始了重新整合。肖氏外戚與士林派各自爭奪有利資源,將這場戰鬥推向了最為慘烈的一步。

唐繼海接到內閣詔令,安排了軍中事務,就帶著親兵北上。從他準備走的那一刻開始,他就知道自己這一去必是凶多吉少。跟妻子囑托了後事,讓她把小孫子安排走,他說“好歹要給我唐家留下一條血脈”。妻子不相信他會死,說:“你有沒犯殺頭滅門的罪,就是太師也不見得會到那一步,你何必這麽悲觀?”

他卻說:“太師不會死,但是我們不一定能活!若能躲過這一劫倒好,若是不能,留下個孩子,我也算是對得起唐家的列祖列宗了!”

唐繼海就這樣以赴死的心態北上京城,等他到京城的時候已經到了九月底,這是後話了。

轉眼間就到了中秋佳節,宮裏舉行宴會,邀請了皇族和內閣、六部等部門的官員前來賞月。因為語詩還未康複,晉王一人就進了宮。

今年的中秋,因為正是士林派與蔡家對決的時候,宴會氣氛也顯得不是那麽輕鬆。隻是,皇上卻顯得很精神,似乎這些日子朝廷裏的風卷雲湧與他無關一樣。因為柳惠之告訴他,語詩的病情也快痊愈了,他就在等著她康複了去相見。而皇後,這次中秋宴會,將是她最後一次在公眾場合的亮相。

另一方麵,三皇子惟譽的天花也基本痊愈了。在這場宴會上,太後把他抱在懷裏,孩子也是很好動,把太後給惹得不停地笑。反觀其他的兩位皇子,隻是默默地坐在母親身邊而已。皇上也時不時地把孩子放在腿上,逗他玩。這情形,在所有人看來心中不免產生疑問“難道未來的儲君會是這個跑來跑去的三皇子嗎?”肖氏一族自然是得意的,他們家很快要出第三位皇後了,更重要的是,即崇德皇帝之後,肖氏將有另一個外孫成為儲君。

可是,沒人會去想,這位未來的“儲君”的生母,現在是個什麽樣子。

說到賢妃,語詩想起了上次進宮時賢妃對自己說的那番話,自己雖跟她結交不深,卻也知道賢妃不是那種飛揚跋扈的人。想想她也可憐,自己的兒子,好不容易生了下來,好不容易長起來了,卻被別人抱走了。雖然沒有孩子,語詩還是能想象賢妃的痛苦之情。那皇上呢,難道正如梁王所說的那樣,皇上什麽都做不了?

話題扯到了梁王的身上,自那日梁王對她說了那些話,語詩倒是記在心裏了。她不相信梁王對自己說的什麽“我可以隨時和你一起離開”這種話,自己和他又沒有太深的交情。別說交情了,就是見麵也沒多少次,他何故說這些話?仔細想想,他是很有趣的一個人,跟他在一起,自己好像總是在笑,他總會讓她發笑。可是,為什麽他會一次次的暗示“我喜歡你”呢?

如今,晉王在朝中掌握大權,又指揮著對蔡家的清除行動,自然是洋洋得意的。隻是,鑒於去年那次闖宮未遂事件的教訓,他現在可是倍加小心。從太師這件事他看出來了,隻要是皇帝不想容的人,你就絕對沒好下場,任你曾有多少功勞於他!還有一點就是,不管大臣之間鬥成什麽樣子,隻要皇帝不想打破這個平衡,大家誰都無法將對方置於死地。所以,朝廷裏大臣之間的鬥爭,誰勝誰負,皇帝有很大的影響。所以,他現在學乖了,雖然是加入了消滅蔡家的隊伍,可是他並沒有像那些文人和舅舅們一樣興奮。他需要在這場鬥爭中找尋自己的機會,因為他雖然位居高位,真正能稱得上是自己人的屬下還不多。對於他來說,不需要那些隻會恭維自己的『奸』佞之臣,他需要的是有能力、能幹事、且又忠心的人。像唐繼海那樣的人,若是能為自己效命的話,就太好了!

至於皇上為何這次能下決心支持清流,晉王一直在找這個理由。之前一直流傳的皇上和語詩之間的私情之事,難道是和這次事件有關?可是,蔡家對她做了什麽以至於皇上要出手?如果說是為了她的話,這完全沒有道理。皇上做事,雖然有時看上去有些荒唐、不著調,可是仔細想想,他所做的每一個決定都是經過深思熟慮的,很難讓人找出破綻或是不合理的地方。這次,難道是為了別的什麽?太師究竟做了什麽讓他下了決心?從語詩那裏,肯定問不出什麽。為了找到這個答案,晉王決定從宮裏入手,因為,太師一完蛋,蔡家一倒,皇後肯定也就跟著完了。跟著這條線索走,就能找到問題的答案。

晉王從宮裏參加完宴會回到家裏,換了朝服就來到“蘭蕙堂”,她躺在**看書,他進來後,丫鬟們就退了出去。

她放下書,他坐在床邊,鬆了鬆袖口,同她說著家常話。什麽三皇子在宴會上把母後惹得很開心呐,福王又喝多了呀,梁王還和宮廷樂班合演了他的新詞呀,之類的,還說“母後讓你好好養病”。

突然,他似無意地問她:“你說,母後是不是真的要讓皇上把三皇子立為太子呀!”說罷,瞟了她一眼,她隻答道:“這個,豈是我能知道的!”

“你不是什麽都看的很清嗎?怎麽這大事反倒不知了?”他盯著她,問道。

她隻有陪笑道:“王爺抬舉妾身了!妾身一介女流,儲君之事,關乎社稷,妾身豈敢妄議?”

他嘴角『露』出一絲陰笑,盯著她道:“謙虛什麽,皇上有很多事不是都會和你商量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