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都在轉瞬之間,變故倉促,無人能夠阻止,台下尖叫聲此起彼伏。尉遲方已坐倒在地,漸漸模糊的視線中,隻見少女甩手扔出麵具,紅色身影如同一團火焰,俏生生立在風雨之中,仿佛隨時都會隨風湮滅。耳邊聽到她清脆的聲音,斬釘截鐵般,一字字傳入耳內:

“廬江王之女李蘅為父報仇,手刃王賊。心願已了,自當含笑九泉。”

突然之間無法自控,尉遲方拚著最後力氣大叫她的名字:“李蘅!”少女回過頭來,一眼不看那些剛剛回神,正向她撲來的兵丁,隻是專注之極地望著尉遲方,臉上依稀便是那日燈下神情,卻多了幾分溫柔淒楚。

“若你叫的是我的名字,那該多好。”

驀地回刀自剄,鮮血噴濺而出,劃出滿空紅豔,如同雨中落瓣。尉遲方大叫一聲,人也隨即昏了過去。

※※※

史載,幽州大都督王君廓驕縱越法,為仇人所殺。太宗追其前功,將之安葬於驪山之下。至於刺客的真實身份早已無從考證。風傳是廬江王之女,替父報仇,但朝廷既然諱莫如深,所有談論也僅限於私下流言。災疫過後,長安城很快又重現繁華景象,之前種種驚心動魄的事情,此刻回頭再看,如同做了一場惡夢。

再長的夢魘也有醒的時候。連綿了十日的大雨剛剛停歇,樹葉因為雨水的清洗變得色澤碧綠,青翠欲滴。不知何處來的黃雀輕聲啼叫,卻見不到它的身影,或許正躲在綠葉之下。尉遲方迷迷糊糊地睜開眼,隻覺得渾身如同抽了筋骨一般,使不上一些力氣。腦子裏還是渾渾噩噩,鼻中卻已聞到一陣淡淡藥香,費力地轉過頭,卻看見牆角邊有個熟悉的人影,不假思索便叫了出來。

“搖光!”

聲音是異乎尋常的嘶啞,自己幾乎聽不到,卻也讓正忙著熬藥的少年轉過頭來,開心地道:“嗨,你醒啦!”

見到少年臉龐的時候,尉遲方的記憶才一點一點恢複過來。高台上的紅色身影,刺向自己的利刃,以及最後那滿天血光。胸口一痛,下意識地撫住。搖光已注意到了他的舉動,皺著眉頭走了過來,“喂喂,亂動些什麽?睡了十天,醒來就不老實。”

“十天?”尉遲方不敢置信地睜大了眼,隨即懊惱道:“我怎麽這麽不中用!”

“先生說了,那女子下手時避過了要害,傷得不重。不過你心思浮躁,氣血紊亂,恐怕對傷勢有害,所以給你服了些安神藥物,讓你老老實實睡覺,這樣好得快些。”

“原來是李兄的意思。”尉遲方這才舒了口氣。緩緩動了下身子,傷處隻是隱隱作痛,卻已無大礙。試著坐起,也隻覺得身體有些發軟,其餘並無不適,想必是酒肆主人的妙手,心中暗暗感激,“李兄呢?你怎麽不回樓裏?”

“是先生要我留下來照顧你的。”搖光拉長了嘴唇,一臉不高興,“其實我看他是巴不得我不在,沒人煩他。唉,這些天將他一個人留在樓裏,又不知會闖出什麽禍來。”

見到小管家懊喪神色,尉遲方忍不住笑,“放心好了,你家先生總不至於把樓給拆了。”

“沒錯。當真拆了,重建豈不要花費我的銀子?”一個帶笑的聲音從門外傳來,“還是尉遲知我。”

隨著語聲,門簾一掀,一人施施然走了進來,青衫束發,笑容明朗,正是李淳風。尉遲方大喜,叫道:“李兄!”

“尉遲醒了。感覺如何?”

校尉伸了伸筋骨,爽朗笑道:“看樣子,明日就能上馬揮刀了。”

“哈哈,那就好。久臥不利恢複,也該起來動上一動。明日此時,我來接你。”

“接我?要上哪裏去?”

“到時候便知。”

馬車寬敞舒適,一路向東南行去,車行緩慢,也不覺得顛簸。尉遲方心中疑惑,但酒肆主人絕口不提此行目的,便也不問。一直到了一處所在,方才囑咐停車。走下車來,映入眼簾的竟是驪山腳下一座新墳。那墳墓修得甚為精致,墳前有新植鬆柏,墳後則是依依垂柳。墳前立著一塊光滑的青石碑,卻沒有刻上名字。

“這是……”

驀地明白過來,尉遲方心中一痛,伸手扶住了石碑。李淳風歎了口氣,拍了拍他的肩頭,道:“男兒丈夫,當悲則悲,當喜則喜,不必顧忌。強自壓抑,反而容易鬱結傷身。”

“我……我……”這一刹那尉遲方心中有千百念頭紛至遝來,流轉往複,漸漸思慮澄明。悲傷悔恨悄然退去,卻有一種徹悟般的解脫。突然抬頭,緊緊握住酒肆主人的手,道:“多謝!”

這一聲語出至誠,酒肆主人卻避開了他的目光,“不用謝我。抱歉,我沒能做到對你的承諾。所能做的,也隻是如此。”

“不,這不怪你。你已為她求得了聖旨,是我沒能阻止……”

“莫要如此說。她是聰明女子,當日刺你那一刀,既是防你阻止她的行動,也是為了避免牽連於你。求仁得仁,我想她離去之時,心中並無遺憾。”

青山如黛,一彎靜水潺潺流過,四周景色如畫,隱約聽到林外稚童笑語,正是人世間難以割舍的良辰美景。尉遲方心頭略覺安慰,突然想到一件事,道:“這墓碑上為何無名?”

“因為我不知道她的名字。她並非真正的李蘅。”

“什麽?!”

“當日你說她是廬江王的女兒,我就覺得奇怪。宗室之女,不該無人認得,尤其她和王君廓還曾有婚姻之約,王的手下不少當年廬江王舊部,怎能當麵不識?”

“你那日問郡主是否見過廬江王,也是因為這個?”

“對,郡主回答,李蘅曾數次進宮。祭禮之前,例要見駕加封。如果真是李蘅,被人認出的風險也太大了,她不該如此不智。”

“可是,我明明記得——”校尉話說一半,頓時愣住。的確,他所記得與少女的初見,也隻是個模糊身影,實在算不上“記得”。

“所以,這女子並非李蘅。真正的李蘅,或許已葬身亂軍之中。”

“那她是誰?”尉遲方失控般大叫起來。

就在此時,林中傳來嬉笑之聲,“小方哥哥,慢些,等等我——”

校尉刹那間心中一震。抬頭望去,卻是一個男童,和兩個更加年幼的女童,素不相識,想來這稱呼也隻是巧合。兩名女童中一人身著華裳,笑顏如花,神色開朗,叫聲便是她發出的。另一個女童則穿著一件素色單衣,麵容羞怯,緊緊跟在先前那人身後,看起來像是一對主仆。一瞥之間,仿佛有什麽東西觸動了心弦,尉遲方忍不住大叫起來。

“是她!我想起來了!她是李蘅的侍女!”

這句話一出口,便像是突然打開了一個塵封已久的盒子,所有往事在這一刻一並湧上心頭,恰似清淺泉水流過白石,絲縷波紋俱清晰可見。當年在廬江王府中,那個總是低頭跟在小姐身後,有時候微笑著偷偷望自己一眼的羞怯女孩;深夜裏驟然相逢,用隻有當事人才知道的兒時戲言稱呼自己的陌生少女,以及在高台上說著“若是我多好”那淒楚決絕的紅色身影……一瞬間都重疊了起來,曆曆在目,無比清晰。

“對,沒錯,她叫,她叫——”

回憶在此戛然而止,尉遲方驀地發現,自己竟沒有絲毫有關這女子姓名的印象。當年的他,注意力全在那位嬌憨小姐身上,又怎會留意到她身後默默望著自己的平凡小鬟?這義烈女子為家主複仇,舍棄了自己的生命與情感,卻不曾在世上留下些微印記,生而無名,死而無姓。想到這裏,尉遲方頹然坐倒,抱著頭道:“她叫什麽,我不記得了。”

“不必難過。”青衫男子並未望向他,而是如往常一樣,凝視著碧如水洗的湛然遠空。像是回答對方,又像是喃喃自語,“結局已定,記得或是忘記,十年或是百年,都沒有分別了。”

唐貞觀年間,吐蕃讚普鬆讚幹布派遣祿東讚等人出使唐朝,要求約為婚姻。太宗以宗室之女拂雲許之,加封文成公主。唐與吐蕃自此睦鄰相好,往來頻繁。

就在皇家儀仗西出都門之後,隨意樓中,一人緩緩解開玉匣上的絲結。盒中並無他物,隻有一枚紅繩串著的銅錢,壓在一張天青色的信紙之上;紙上也沒有任何話語,隻是用女子清秀筆跡端正地寫著兩個字:參商。

西出陽關,千裏之外,有風沙正起。群山巍峨,雪峰高聳,那將是屬於這位唐朝女子的另一個傳奇。

(第六卷終)

後記 非人磨墨墨磨人

三年三本書,這速度對於職業寫手而言,實在夠慢;但作為一個本職工作跟文字八竿子打不著的玩票分子,已經很滿意了。生命在文字中消磨下去,雖無意義,也不可惜。

名字是現成的介紹:唐朝曆史背景,青年李淳風為主角。沒有玄幻成分,介於探案和傳奇之間,六個故事,20多萬字。之所以采取這種寫法是因為我沒耐性寫太長的篇幅,一個一個了結,比較有成就感。此外就是小時候讀過的《福爾摩斯》《亞森羅平》之類玩藝兒作怪,對這種主角固定的係列故事相當偏愛。象是坐在車窗裏看風景,列車飛馳,時間過去,景物輪替……而車中的人依然不變。

李淳風是個古怪角色,我有時候覺得他可以算作一個第歐根尼,或稱犬儒主義者。散漫,小氣,經常在不恰當的時候開些無聊玩笑,偶爾堂而皇之占朋友一點小便宜,即所謂“以君子風度行小人之事”。這些設定或許是為了和傳說中那位道貌岸然的高人劃清界限,但在我,卻是一種惡搞自己筆下人物的本能。此外,他對自然萬物以及人性保留著孩童一樣的好奇心,喜歡追根求源找到其中深藏的因果,喜歡收集奇聞軼事並美其名曰人生樂趣……某種程度上,自然科學家和偵探確實有相似之處。

當然這不是全部。這個人物有隱藏著的慈悲,這種慈悲不是拯救者自上而下的寬恕,卻更多傾向於對人性感同身受的理解。本質上他是相信人性的,相信其中“善”和“堅執”的那一麵,而後以一種不那麽堅執的態度去化解。以楊朱式的出世者麵目出現,行儒家的入世濟生之實,外楊內儒,或許是合適的形容。

傳統小說中也有破案情節,但那些主角要麽尚方寶劍一舉人人下跪,要麽飛簷走壁能人所不能。這種當然也很過癮,可是看多了,就不免想,如果一個人既沒有顯赫的權力,也沒有高強的武功,僅僅憑著對世事多一些了解,多一些智慧,能否解決問題?這或許是寫這個係列故事的初衷。除此之外,對唐代的偏愛也是選取題材的決定因素。作為作者,就擁有了把自己喜歡的曆史人物隨意拉進書中的特權。這真是一件大快人心的事,寫故事的樂趣,多半在此了。

至於這六個故事,唯一的共同點在於,它們的結局都不是通常意義上的“圓滿”。這一點並非有意為之,而是不知不覺就寫成了這樣。簡單說來,《傀儡術》是關於執著的,《遊俠令》是關於善惡的,《銅錢記》寫命運,《天雷動》寫抉擇,《山鬼降》主題是愛情,而《陽關譜》,顧名思義,說的是離別。——這樣想來,還是脫不了“文以載道”的老毛病。相比而言,最不滿意第一個,因為剛開始動筆,人物都還沒成型,又要加入場景環境的設定,顧此失彼,勉強修改成篇,卻顯得牽強。如一個讀者說的,故事剛展開就結束了,過於倉促。其次是第五篇,想表達的東西太多,反而不夠自然,結局沒什麽說服力。其他的,大概可以看看吧。

書寫完了,一部分生命也就這樣從字裏行間耗去了。倘若要說真實感觸,隻有茫然二字。非人磨墨墨磨人,時光的魔力,勝過世間一切魔法。

〖如此夜,獨坐看天孫。流水浮燈驚一夢,清風逐浪已三春。彈指付微塵。

聲漸斷,漸斷漸銷魂。斯世常疑非吾世,此身或恐是他身。誰問假與真。

——雙調憶江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