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麵團從盆裏拿出來,放在撒了幹麵粉的案板上。

這時候的麵團已經得到了半小時左右的鬆弛,麵的筋性降到了最低,所以不用再揉,直接搓成長條下劑子就行了。

要是這會兒再接著揉,麵會再次起筋,不容易擀成麵片。

哪怕勉強擀成了,烙出來的餅也發幹發硬,沒法做成柔軟不失勁道的炒餅絲。

鬆弛好的麵很軟和,幾下就能搓成長條。

然後用手揪著麵團開始下劑子,每個麵劑子大概一兩重,也就是50克左右。

這樣的重量正好能擀成一張薄厚均勻的麵餅。

做炒餅絲的麵餅比較薄,要換成中原地區常見的燜餅或者燴餅,就得把餅的厚度增加一倍了。

否則薄薄的餅絲絕對會被做成一鍋糊糊的。

炒餅、燴餅、燜餅,三種美食雖然名字相近,但卻是不同的三種美食,炒餅最薄,做法跟炒麵一樣,口感幹香。

而燴餅和燜餅,則一個像燴麵,是帶湯的。另一個像燜麵,需要加湯在鍋裏燜著,直至燜熟。

所有麵劑子都分開後,表麵撒上一層幹麵粉,防止幹裂。

拿起一個麵劑子,用虎口的位置一邊按壓一邊轉動,把麵劑子揉成一個厚實的圓餅。

接著用擀麵杖將麵餅擀開,擀成一個直徑三十多厘米的圓形薄餅。

擀好後就可以開火烙了。

打開灶頭,調成小火,將洗好的炒鍋倒扣在灶頭上。

不管家庭小灶還是飯店裏的專業灶具,都是中間溫度高,而四周的溫度相對稍低一些。

要是把炒鍋正常放置,溫度最高的鍋底離火苗最近,而溫度低的鍋壁部分則又遠離火焰,製作烙餅的話會造成中間糊而四周不熟的情況。

至於平底鍋,雖然好一點,但最合適的,還是把鍋倒扣過來。

這樣鍋底受熱均勻,溫度一致,用來烙餅再合適不過。

做餅絲的烙餅之所以對溫度要求這麽高,是因為這餅相對比較薄,稍稍烙幾秒鍾就得翻麵,否則就會糊掉。

為了不糊掉,讓餅的邊沿和餅中間部位受熱一致,最好的方式就是把鍋扣在灶頭上。

炒鍋扣在灶頭上後,林旭又擀了兩張麵餅。

這種麵餅兩麵烙好也就十來秒鍾而已,非常快,所以要趁著把鍋燒熱的功夫,盡可能的多做幾張麵餅,這樣不至於開始烙的時候手忙腳亂。

沒多久,鍋底冒起了熱氣。

林旭用手托著一張擀好的麵餅攤在鍋底,剛放上去,鍋底就發出了滋滋聲,這是麵餅碰到熱鍋後,餅皮上的水分被烤出來的緣故。

也就兩個呼吸間,鍋底飄出了好聞的香味,麵餅也稍稍鼓起了一些。

這說明靠近鍋底的那一麵已經烙熟。

又等了兩三秒後,提著麵餅快速翻麵,把另一麵扣在鍋底。

烙好那一麵的餅子翻到了上麵,表麵布滿焦黃的顏色,麵粉特有的焦香讓人忍不住就想撕一塊嚐嚐。

剛剛等幾秒鍾的原因就在這裏。

麵餅的外皮稍稍烙到焦黃的時候香味更濃鬱,做出來的炒餅更美味。

再烙四五秒鍾,鍋底上烙著的麵餅再次飄出焦香味,這張餅就烙好了,林旭直接用手提著放在一旁的竹筐裏。

“臥槽,老板你這真是無情鐵手啊!”

剛清洗完下午的食材後,馬誌強從林旭旁邊路過,看到徒手提提著餅子出鍋的操作,頓時被驚住了。

這會兒麵餅的溫度至少有100度,居然直接用手接觸。

也太嚇人了吧?

林旭笑著說道:

“習慣了,而且提起來往旁邊的筐裏一扔,半秒鍾都不到,不會造成燙傷的。”

說完,他繼續托著一張新的麵餅放在鐵鍋上。

“老板你做烙餅是卷菜吃還是做餅絲啊?”

“做餅絲,晚上炒餅吃。”

“哎喲,那我可得嚐嚐,好久沒品嚐到老家的味道了。”

馬誌強一聽做炒餅,饞蟲立馬被勾了起來。

作為一個華北地區長大的孩子,沒誰會拒絕炒餅絲的**。

他擼起袖子問道:

“有什麽需要我幫忙的嗎?”

林旭想了想說道:

“你幫我擀麵餅吧,我一個人有點忙不過來。”

雖然灶頭已經開到了小火,但因為鐵鍋扣在上麵造成熱量聚攏,所以鐵鍋的溫度比想象中要高一些。

這直接導致烙製的速度加快,林旭甚至連擀麵餅的時間都騰不出來。

馬誌強答應一聲,隨即便拿起麵劑子先揉成圓餅,接著用擀麵杖擀開。

雖然不是白案師傅,但馬師傅好歹也是職業廚師,加上店裏主打的也是手擀麵,所以他對擀麵餅並不陌生。

用擀麵杖把麵餅擀開,緊接著就開始擀下一張。

而林旭則是站在灶台前,專職烙餅。

這種用鍋底烙餅的方式在國內不是很多見,但在幹淨又衛生的咖喱國,那邊的飛餅幾乎都是用鍋底烙的。

方式跟林旭這種也差不多,兩麵烙一下就可以開吃了。

很快,又一張餅子烙好。

林旭提著放在了一個蒸篦上。

做餅絲不能用新烙出來的餅,得涼透並且回軟後的餅才行,這樣的餅才會柔軟不失勁道,哪怕多次翻炒也不會斷開。

新烙出來的熱餅,表麵發幹,筋性不足,直接放鍋裏翻炒的話,很容易炒成糊糊。

“老板,我覺得咱們店裏應該上點炒麵燜麵這類不帶湯的主食,讓顧客能多幾種選擇,不然老是手擀麵,顧客們會膩的。”

作為店裏的一份子,馬誌強也經常瀏覽林記美食話題下麵的動態,同時還加了好幾個粉絲群,聆聽顧客們的看法。

手擀麵的味道和口感是毋庸置疑的,澆頭的種類和味道都很豐富,但吃多了,總會有些審美疲勞。

畢竟澆頭再怎麽換,麵條還都是一種。

關於主食上新的呼聲越來越高,馬誌強覺得可以趁著這個機會向老板轉達一下,這樣店裏的主食會更加豐富,顧客們也會更加滿意。

林旭也見到了些許討論,但因為現在林記美食話題下麵的動態實在太多,他根本沒時間一條條的去看。

上新一款主食倒也可以。

但具體上什麽還得討論。

現在店裏的主食是各種澆頭的手擀麵,另外還有大米和揚州炒飯,相對來說確實有些單一。

大酒樓主打的不是主食,而是菜品,所以主食的更新頻率不是很高。

既然有顧客提了出來,那就得好好琢磨琢磨了。

飯店裏常見的主食就那麽幾種,要麽是米,要麽是麵,兩種食材都有一大堆衍生美食,比如米,除了米飯和炒飯之外,還有米線、河粉、年糕、粿條、餌絲等二次加工的美味。

而麵食的種類更是多種多樣,饅頭包子、炒麵泡饃、鴨餅春卷,大餅麵湯、鍋貼水餃……種類實在太多,想要挑選出一款契合門店的主食還挺不容易。

回頭在林記美食話題下麵開帖子問問,看網友們能給出什麽答案。

飯店經營雖然不能一味的聽從網友們的意見,但至少可以做個參考。

沒多久,所有麵餅都已經烙好。

林旭每十張疊在一起擺在蒸篦上,然後端到了冷庫中。

這樣能夠加速麵餅的冷卻和回軟,不耽誤晚上的食用。

下午不到五點的時候,沈寶寶提前一會兒下班了。

開車離開東明大廈的地下車庫後,她沒有去北四環的迎春街方向,而是直奔人民醫院,打算給老媽一個驚喜。

下午的醫院人稍微少點,沈寶寶在路邊找了個車位停下來,隨即挎著包,拿起裝著小蘋果的餐盒大步走進了醫院。

根據老媽的值班表能夠看到她的位置。

沈寶寶走進門診樓,來到五樓的消化科,跟台前的護士打了個招呼後,便推開了韓淑珍所在的門診室。

此時韓淑珍正在交代一個病人按時吃藥,見女兒進來,便好奇的問道:

“你來做什麽?又過敏了?”

上次來還是因為吃蠶蛹過敏呢,沒想到今天這丫頭又來了。

這次就不問那麽詳細了,省得自家閨女再說打了一針提拉米蘇這種笑話。

“我給伱送點吃的。”

這話讓韓淑珍有些意外。

什麽情況?

這是女婿又做了什麽美味,怕吃不完浪費嗎?

她又交代那位病人幾句,等對方走後,這才扭臉問道:

“什麽吃的,我跟你爸可正在減脂鍛煉身體呢,你可不能拉爸媽的後腿知道……這是什麽?蘋果?”

韓淑珍有些沒轉過來彎。

大老遠跑過來,就為了送一個還沒拳頭大的蘋果?

“看來你沒看我朋友圈啊,這是謝師兄在電視台做的麵果,是點心來著,旭寶覺得好可愛,就給我帶了倆,我就吃了一個,剩下這個沒舍得吃,就給你送來了。”

韓淑珍下意識的扭臉看了看窗外。

太陽也沒打西邊出來啊,今天這丫頭是怎麽了?

等等……點心?

她看了看盒子裏的小蘋果,這不就是真蘋果嗎?

居然是點心,這做的也太……

韓淑珍起身來到旁邊的水池旁邊,用洗手液認真洗了洗手,這才拿起了那個精致的小蘋果。

拿在手中發現確實是假的,這蘋果輕飄飄的,還有點軟,跟真蘋果有很大差距。

不過能做到這種地步,確實很不簡單。

韓淑珍拿在手中左看右看,越看越覺得這小蘋果做得好。

“旭寶說了,不忙了就開始做新的麵果,到時候我還給你送過來,讓咱家韓主任好好品嚐品嚐。”

女兒真是長大了啊,知道來送東西吃了。

韓淑珍一臉欣慰的把小蘋果掰開,看到裏麵的餡就忍不住嚐了一口。

嗯,這小蘋果做得是真不錯,餡料中的蘋果味非常濃鬱,讓人忍不住想多嚐幾口。

正吃著的時候,沈寶寶湊過來笑嘻嘻說道:

“媽,法拉利新出了一款跑車……”

她剛說到這裏,韓淑珍就把剩下的一半小蘋果放回餐盒,並遞到了沈寶寶手中:

“這小蘋果太貴,媽吃不起……”

沈佳悅:??????

我是想說把我的法拉利F8置換一下,沒說買新的啊。

那台F8買幾年了一直沒咋開過,也就畢業那段時間為了把旭寶弄到手才開過幾次,現在旭寶已經成功拿下,就沒必要讓F8繼續吃灰了。

置換一台更實用點的車豈不更好。

然而沒想到話還沒說完就遭到了老媽的拒絕。

嗚嗚嗚嗚這是什麽塑料母女情?

她碎碎念的把自己的想法說出來,隨即不滿的嘟囔道:

“下次見到姥姥我絕對要告狀,就說你偷吃了給姥姥做的高級點心,還教唆我偷她的金鐲子。”

這次輪到韓淑珍無語了:

“想置換啥車直接置就行了,不用給我說,我閨女長大了,也得有自己的自由和財產支配權……以後隻要你單筆消費不超過一百萬,我跟你爸就不再過問了,行不行閨女?”

說話的時候,她再次打開餐盒,把剩下的半個小蘋果吃了。

一邊吃一邊說著自己的條件:

“以後小旭做什麽好吃的了,記得給媽送點。”

沈寶寶嘻嘻一笑,摟著韓主任的肩膀說道:

“就知道淑珍姐對我最好了……旭寶說還要做柿子、雪梨、大棗、山竹啥的,到時候做一樣我就給你送一樣。”

“好,我閨女真孝順。”

母女倆重歸於好,都沒再提姥姥相關的話題。

店裏,在冷庫裏冷靜了兩個多小時後,那些烙好的麵餅總算是徹底涼透並回軟,可以切絲了。

林旭從冷庫裏拿出來,把麵餅對折後擺放在案板上,然後一張張摞起來。

對齊後,開始切絲。

為了方便炒製,炒餅的餅絲要相對窄一點,大概五六毫米就行,再寬的話,不僅不容易炒透,而且吃著也不方便。

要是燴餅或者燜餅,那寬度就得進一步提升到一厘米左右。

這樣餅絲正煮製或者燜製的時候,能吸收更多的湯汁,吃起來會更美味。

餅絲切好後用手抖散,防止疊壓在一起。

切好後放在筐裏備用。

接著林旭拿來一顆卷心菜,去掉外麵幾片稍顯幹枯的葉子後,從中間切開,先將中間的菜梗去掉,接著放在案板上,切成和餅絲一樣寬的細絲。

卷心菜口感發脆,略有苦味,吃起來正好能中和炒餅的油膩感覺,是炒餅的黃金搭檔。

甚至不少人寧願炒餅裏沒肉,也不能沒有卷心菜。

除了卷心菜之外,還要切點配色用的胡蘿卜絲、青椒絲、紅椒絲等配料。

這些雖然不是必需品,但摻進去後能明顯提升賣相,還是需要放一些的。

接著拿來一塊五花肉,切成邊長為零點五厘米的肉條。

這樣做的好處是能更好發揮出肉的香味,同時也讓賣相更誘人,所有食材都是條狀,這看起來多少會有些賞心悅目。

至於炒麵中長見的綠豆芽,在做炒餅絲的時候倒不經常放。

因為豆芽容易出湯,摻在餅絲中有種湯湯水水的感覺,不容易做出幹香的口感。

而且論去膩來說,還是卷心菜更勝一籌。

把食材準備好後,林旭又準備了一些蔥薑蒜末,蒜末要多一些,因為不光在爆料頭的時候要放,出鍋之前也得放。

除了蒜末,出鍋前還要放點去油膩的香菜梗,進一步降低炒餅的油膩感。

一切準備就緒,約莫沈寶寶也快下班了,架上炒鍋,開始烹製。

鍋燒熱,滑鍋後將油脂倒出來,重新燒熱後下入切好的五花肉,利用鍋裏的溫度,煸出油脂和香味。

這一步的火不用太大,慢慢煸炒,隻有豬油煸炒出來了,炒餅的香味才夠足,吃起來才更香,而五花肉,吃起來也更加爽口。

等到豬肉表麵煸炒得微微焦黃,倒入蔥薑蒜末,爆出香味。

接著倒入生抽白糖食鹽,先給豬肉上個底味,接著放入切好的卷心菜,大火翻炒後倒入餅絲。

蓋上鍋蓋,稍稍燜一下,讓餅絲吸收一下鍋裏的水蒸氣,同時也讓卷心菜更快的熟起來。

燜一分鍾後掀開鍋蓋,順著鍋邊淋入半勺老抽,大火翻炒一下,讓老抽均勻的裹在餅絲上。

繼續翻炒。

約莫火候差不多了,放入胡蘿卜絲和青紅椒絲,翻炒均勻。

再順著鍋邊烹入一點點提味增香的陳醋。

最後撒入剩餘的蒜末和香菜梗,出鍋裝盤。

剛出鍋的餅絲香味撲鼻,色澤紅潤,同時還泛著油光。

夾一筷子送進嘴裏,油潤的口感和濃鬱的香味讓人欲罷不能,油脂的豐腴,餅絲的勁道,卷心菜的脆爽,都深深讓人著迷。

再捏著蒜瓣就一口,香味再次升華。

大蒜真是餅絲炒麵之類的最佳搭檔,吃的時候咬一口,再油膩的餅絲也會變得熨帖起來。

林旭給自己盛了一小碗,原本就是嚐嚐味道。

但就著大蒜來上這麽一口之後,“嚐”就變成了“吃”。

再來一口,“吃”就變成了“炫”。

碗中的餅絲風卷殘雲的被消滅了個幹淨,林旭直接又盛了一小盆,然後端著一小碗廚房裏剝好的蒜瓣來到外麵,坐在卡座上繼續吃了起來。

不管什麽時候,大口吃碳水都是讓人很快樂的。

廚房裏,馬誌強他們幾個也在品嚐著老板的手藝。

“嗯,這味兒真是好啊。”

“太過癮了,就喜歡這種大口吃碳水的感覺。”

“人家不是說了嘛,餅絲配大蒜,越吃越能幹。”

“鍋裏還有沒了?一小碗可不太過癮……沒啦?”

“老板不是說要給老板娘留一些的嗎?現在咋整?”

“……”

幾人大眼瞪小眼的相互看著。

魏乾想了想說道:

“這樣吧,朱勇你去麵點部找老季要點切成細絲的手擀麵,我做個生炒麵條補救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