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你想吃,那就做辣白菜吧。”

辣白菜是東北朝鮮族的傳統美食,一般東北餐館和韓式餐館中都能見到,色澤紅潤,鮮辣爽口,既開胃又下飯。

林旭說完,便準備製作。

趁著這會兒白菜還沒開始腐爛,趕緊醃製起來,省得回頭壞了隻能扔掉。

跟蘿卜幹一樣,辣白菜同樣需要先用食鹽殺水,然後再抹特製的辣椒醬進行醃製,讓鮮辣的味道深入到白菜葉中。

再經過乳酸菌的發酵,這些白菜葉就會成為很多人欲罷不能的辣白菜。

林旭對這道菜不陌生,過去吃韓式烤肉,服務員會第一時間端上一碟。

別說,這酸酸辣辣的口感爽脆的白菜葉,確實挺解膩的,尤其是吃了烤得焦黃的五花肉,再來口辣白菜,那叫一個過癮!

除了配烤肉,夏天吃的朝鮮冷麵中,也能見到辣白菜的身影。

上學時候學校東北窗口夏天有冷麵供應,那些帶著冰碴的冷麵上麵頂著一筷子辣白菜,吃起來酸辣美味,大夏天的來一碗,別提多舒坦了。

另外,一些東北菜館還有辣白菜燉肉、辣白菜炒肉、辣白菜肥腸等菜品,把這道美食發揮到了極致。

林旭將白菜外麵的菜幫子摘下來,隻要裏麵的好的。

接著砍掉菜根,一個個原本打蔫了的大白菜再次變得白白淨淨,這種冬儲菜品非常耐吃,有時候看著外麵的菜葉子已經皺皺巴巴甚至發黑變幹。

但扒下來後,裏麵的葉子和菜幫全都鮮靈著呢。

將白菜全都收拾幹淨,林旭用菜刀把白菜從中間一分兩半。

然後抓著食鹽,往切口處塗抹,利用食鹽的殺水性將白菜中的水分殺出去。

美食講究“有味使其出,無味使其入”,套用到醃漬類菜品上,就是“有水使其出,無水使其入”。

得先把食材中的水分用鹽或者糖殺出來,然後再進行醃漬,這樣才能入味。

不管做醬黃瓜,酸蘿卜、亦或者是泡菜,基本上都遵循這一原則。

現在做辣白菜,同樣也是這種套路。

先把白菜的水分殺出來,讓白菜進入脫水狀態,然後塗抹特製的辣醬,讓鮮辣的味道滲入到白菜中。

味道滲入的同時,乳酸菌也會快速發酵。

等辣味滲入,自然發酵的酸味也會形成,這就是辣白菜酸辣味的來源,醃製過程中不放一滴醋,但卻能讓白菜擁有最誘人的酸香。

這就是醃漬的魅力。

林旭將抹了食鹽的白菜放在盆裏切口朝上,這樣鹽水能一層層滲入到白菜裏麵。

殺水嘛,自然越徹底越好。

“需要多久啊旭寶?”

沈佳悅托著腮幫靜靜看著,想幫忙來著,但林旭擔心食鹽會傷到她的雙手,拒絕了。

不僅這會兒拒絕,等殺好水給白菜塗抹辣椒的步驟,他同樣會拒絕。

跟著學做菜可以,但安全第一,不能受傷。

林旭拿著一個大號鍋蓋將盆扣住,對沈佳悅說道:

“大概兩個小時以上,這些白菜在存儲過程中,水分已經流失不少,所以殺水的時間不需要太久。”

石文明看著剩下的紅薯和南瓜問道:

“這兩樣呢小旭?準備咋辦?”

南瓜是景區裏自己種的,個頭大,味道甜,入冬的時候,陳美娟特意挑了上百斤放進儲藏室進行冬儲,這樣林旭回家的時候就可以吃了。

但她儲存的太多,導致這幾天雖然也吃了一些,但跟儲存的相比還差很多。

這些老南瓜都個頂個甜,個頂個麵,不管口感還是味道都是絕佳的。

所以石文明很想知道林旭會怎麽處理。

同樣等著處理的還有那一百多斤紅薯,要是冬天,這些紅薯幾家分分就吃了。

但現在天氣逐漸轉暖,紅薯表麵已經有水分滲出,照這樣下去,用不了多久紅薯就會開始腐爛。

林旭說道:

“南瓜和紅薯扔了可惜,等會兒先做點南瓜幹和紅薯幹,剩下的分別熬成南瓜糖和紅薯糖。”

石文明眼前一亮,覺得這個辦法不錯。

南瓜幹可是小時候的主要零食,那會兒每到入秋,各家就會選擇在大晴天,去南瓜地摘幾個老南瓜,去掉外皮後,切成環掛在陽光下暴曬。

連著曬幾天,等南瓜大幅度縮水,同時變軟變幹的時候,在鍋裏蒸軟,然後重新曬幹。

這樣,一道口感柔韌勁道又香甜味美的南瓜幹就製作完成。

據說最好吃的南瓜幹要三蒸三曬,徹底把南瓜的甜味激發出來,也能讓南瓜的口感更好吃,吃起來甚至有種絲滑的感覺。

但石文明沒吃過,小時候長輩們也沒這麽閑得慌。

大家每天早出晚歸的侍弄莊稼,就為了能填飽肚子。

南瓜幹隻是給孩子弄點零嘴而已,可不能因為做這個耽誤了地裏的莊稼。

沈佳悅笑嘻嘻的說道:

“地瓜幹我吃過,網上賣的可多了,但南瓜幹還沒吃過呢。”

林旭將案板擺在院子裏的台子上,接著將洗淨的老南瓜放上來,用菜刀開始給南瓜去皮。

沈佳悅剛要拿著刮皮刀試試,就被林旭製止了:

“這些老南瓜的外皮很硬的,你別動手,當心切到手……你把廚房裏那台烘烤一體機打開吧,等會兒把南瓜直接放進去烘幹。”

夏天做南瓜幹可以借助太陽進行暴曬。

但冬天的話,等不到曬幹估計南瓜就腐壞變質了。

這會兒的陽光,曬被子曬衣服還行,曬南瓜幹多少有些勉強,所以還是借助科技的力量,利用烘烤機將南瓜的水分一點點烤幹。

這原理跟暴曬一樣,但不同的是,暴曬需要好幾天,而烘烤機,一兩個小時就能搞定,特省事兒。

沈佳悅剛進去,給員工安排完工作的陳美娟來到餐廳,見林旭在忙活,便拿著菜刀過來幫忙。

兒子明天就要回京城了,能多跟他呆一會兒就呆一會兒。

小時候天天盼著孩子長大成材,做一番屬於自己的事業。

現在孩子有了事業,卻沒辦法陪在父母身邊。

林旭注意到老媽的表情,笑著說道:

“不想讓我們走啊?我們年紀輕輕的,也不能一直在家裏整天就這麽吃吃喝喝啊,京城那邊一堆事兒等著呢,再說您跟我爸不是快去京城了嗎?銀杏園可等著您去張羅呢。”

這話讓陳美娟的情緒緩和了一些。

對,還有銀杏園呢,今年春天要開始營業,回頭還得跟老林一塊兒忙活,引進小動物,安排人好好照料。

兒子說得沒錯,一堆事兒呢。

繼續奮鬥吧,等再過兩年,家裏沒了外債,有了孫子孫女,就去京城養老,一家人熱熱鬧鬧的,不再忍受分離之苦。

打定主意,陳美娟的情緒這才緩和了過來。

林旭把南瓜的外皮刮幹淨,順便用勺子將南瓜瓤挖出來。

這些都是老南瓜,所以南瓜籽非常飽滿,林旭放在一邊,等會兒可以洗一下,用食鹽做成鹽焗南瓜子,味道應該非常不錯。

“哇,好多南瓜子呀,這些可以吃嗎?”

小蕾和陳少康他們從水庫邊溜達過來,剛剛沈國富幫著陳美亮去收網,這群小年輕們也跟了過去。

但等了半天沒見到上魚,幾人沒有耐心,便溜達著返回餐廳。

嗯,不管撈上什麽魚,最終都是由表哥來烹製,既然如此,那幹脆守在表哥旁邊就行了,這多簡單。

林旭說道:

“現在還不能吃,不過你們要是閑著沒事,可以接點水,把這些南瓜子都搓出來,等會兒我給你們做一道鹽焗南瓜子。”

哈哈,果然來找表哥是對的。

陳少康端著盆就去接水,小勳則是將挖出來的南瓜瓤全部盛到筐裏,小蕾拉著石茉莉,在旁邊揀散落在案板上的南瓜子。

挖出南瓜瓤之後,林旭將南瓜切開。

因為是往烘烤機中放,所以他沒有切成適合掛起來晾曬的南瓜環,而是切成了三厘米左右寬,十厘米左右長的南瓜塊。

這樣方便往烘烤機中擺放,也方便烘烤。

要是太大,烘烤的難度會成倍上升,而小了的話,烘幹後,整個南瓜會收縮成一小塊,不方便蒸製和二次晾曬。

切好,他盛到盆裏,端著來到廚房,打開烘烤箱,抽出裏麵的網格烤盤,將南瓜一塊塊放進去,設定好溫度和時間,開始烘烤。

烘烤的溫度不能太高,得慢慢來,否則沒法把南瓜烤透。

調好烘烤箱,該做紅薯了。

不過這會兒烘烤箱占著,烤紅薯幹的計劃隻能往後放放。

閑著沒事,林旭拿來一個蘋果和一個雪梨,又拿來白糖、生薑、大蒜、幹辣椒麵等調味品,準備把醃漬辣白菜的辣醬調出來。

去皮洗淨的大蒜和生薑擦幹水分,和去皮去核的雪梨蘋果一同改刀,全都切成碎末。

接著放入幹辣椒麵、白糖和食鹽。

先攪拌一下,再倒入一些涼開水調成稠一些的糊糊。

這樣,醃製辣白菜的醬料就製作完成。

紅辣椒、大蒜和生薑奠定辣的底調,乳酸發酵的酸加持風味,白菜、白糖、蘋果和梨造就的甜,成為辣白菜的靈魂所在。

其實在這個基礎上,還能加入魚露、鮮魚碎、牛骨湯、糯米粉、花生碎等各種配料和食材,以此增加辣白菜的風味。

但林旭不像做這麽複雜,他覺得調味料越少,越能吃到食物的本味。

調料太多,隻會起到反作用。

“喵嗚!!!”

剛把辣醬調好,不遠處就傳來了墩墩的叫聲。

小家夥早上吃了肉之後,閑著沒事跳到豬圈牆上,對這個新來的大塊頭很是好奇,它對著鐵籠叫了幾聲,裏麵的獅頭鵝沒理睬。

小肥貓不知道是膨脹了,還是覺得這隻大鵝空有塊頭,卻跟個二傻子一樣,所以便一躍跳到了鐵籠上。

它這一跳,嚇得裏麵的獅頭鵝猛的一翻身,鐵籠翻倒,墩墩也摔到了地上。

“你可真是又菜又愛玩,給你說了這隻大鵝不是你能招惹的,非不聽……”

沈佳悅將鐵籠扶起來,隨即又將墩墩抱在懷中,讓小家夥離開點,省得等會兒被大鵝咬到。

“鵝的嘴巴很厲害,萬一把你屁屁上的毛咬掉,看你怎麽辦。”

這話說得墩墩後腿一顫,看向獅頭鵝的表情也變了。

正說著,張春生開著他的電三輪,帶著幾隻鵝和幾隻鴨子來到了餐廳院裏:

“小旭,鴨子肥鵝都買來了,這會兒宰還是再等會兒啊?”

林旭想了想說道:

“這會兒宰吧,我先教姑父做鹽水鴨和醬油鴨,快中午的時候再做火焰醉鵝。”

陳少康指了指籠子裏的獅頭鵝問道:

“那隻鵝咋辦?準備做什麽?”

林旭想了想說道:

“幹脆也宰了做鹵鵝吧。”

原本想留著呢,但墩墩時不時就摸過去,還是吃了算了,正好也給它嚐一下鵝血和獅頭鵝的鵝肝。

嗯,已經吃過了法國鵝肝,是時候換換口味了。

張春生一聽,立馬和石文明開始忙活,兩人燒水的燒水,放血的放血,沒多久就將幾隻鵝和鴨子宰殺完畢。

鴨血和鵝血分開盛著。

林旭舀出一勺,放進鍋裏隔水燉煮,至於鴨血則加入米酒和食鹽,充分攪拌均勻。

中午炒個老豆腐,快出鍋的時候將鴨血倒進去,做成鴨血豆腐。

據說這種吃法很好吃很美味,林旭過去沒機會嚐試,今天正好有鴨血,就做出來試試味道,要是好吃,這不又多一道特色菜品嘛。

這會兒陳少康他們已經把南瓜子全都洗淨。

有差不多一小筐。

林旭端著來到廚房,鍋裏加入兩包大粒海鹽,先炒幹,接著將南瓜子倒進去。

南瓜子表麵有水分,剛倒進去,裏麵的食鹽就有融化的跡象。

不過在不斷的翻炒下,南瓜子表麵的水分很快就蒸發出去,融化了的海鹽重新變幹。

繼續炒製,沒多久,南瓜子已經炒幹,翻動時帶著沙沙的幹響,同時還有了香味飄出。

林旭擔心炒過,便關掉火,用鍋裏的餘溫繼續翻炒,等溫度降下來,用大漏勺將南瓜子盛出來。

他捏起一個嚐了嚐,海鹽的鹹鮮夾雜著南瓜子的香味,吃起來還不錯,隻是這會兒南瓜子還有些燙,口感沒那麽酥。

得等溫度徹底降下來,吃起來才更美味。

炒完南瓜子,那隻個頭巨大的獅頭鵝也在眾人的幫助下拔毛完畢。

張春生說道:

“這隻鵝長得真好,又大又肥的,跟天鵝似的。”

跟普通的家鵝相比,獅頭鵝不僅個頭大,腦袋也將近成年人的巴掌,鵝脖子也差不多有手臂粗。

沈佳悅用自己的手比了比說道:

“怪不得獅頭鵝的鵝頭能賣上千塊呢,個頭這麽大,看著就好吃。”

她說話的時候,墩墩也伸出爪子在鵝嘴巴上拍了一下,頗有阿Q精神似的成功報仇雪恨。

陳美娟問道:

“小旭,做鹵鵝麻煩不?”

“不麻煩,隻要料足夠,做起來就沒什麽難的。”

林旭說完,便開始宰殺。

鵝拔毛後要趕緊開膛掏出內髒,否則內髒的氣味就會滲入到鵝肉中。

所有內髒全都掏出,順便將喉管也拽出來,再用清水把腹腔清洗一遍,去掉淤血,這隻肥鵝就收拾妥當。

沈佳悅看著碩大的鵝肝笑著說道:

“這鵝肝,跟墩墩的腦袋一樣大了,它能吃的完嗎?”

“肯定吃不完,等會兒給它蒸半個算了,剩下半個等鵝肉快鹵好時放鍋裏,同樣也鹵一下。”

林旭提著鵝回到廚房,準備開始鹵製。

鹵鵝不僅是潮汕名吃,同時還入選了粵菜十大名菜,在整個嶺南地區,鹵鵝的地位都很高。

至於潮汕,更有“無鵝不成席”的說法。

這道美味非常受歡迎,很多潮汕人哪怕去了海外也念念不忘,把潮汕鹵鵝列為了回國必吃菜前三位。

來到廚房,林旭先用食鹽把鵝的外皮搓洗一遍,這既能去除毛孔中的汙漬,同時也能讓鹵出來的鵝皮口感更滑嫩。

另外,通過食鹽的搓洗,也能讓鵝肉更加緊實,吃起來更好吃。

把鵝搓洗後掛在一邊,林旭開始調鹵水。

做鹵鵝用的鹵水跟別的菜品不一樣,鹵鵝的鹵水是以醬油和冰糖為主,輔以南薑、幹蔥、豆蔻、魚露、蒜頭、豬肥膘等調料和配料熬製而成。

跟普通的鹵水相比,做鹵鵝用的鹵水色澤重,甜味濃,甚至有種甜鹹交織的感覺。

與此同時,香料的占比相對於普通鹵水要少一些,更注重食材的本味,這樣的鹵湯做出來的潮汕鹵鵝,才能獨樹一幟,成為眾多粵菜的代表菜品。

林旭把要用到香料,比如花椒八角香葉桂皮豆蔻草果等香料放進鍋裏焙出香味,隨即裝進鹵料包中。

香料的占比很小,這道菜的主要味道來自南薑,也就是良薑,這味藥材讓鹵鵝更具風味,是鹵鵝製作中必不可少的配料。

除了良薑之外,還要準備整粒的大蒜、幹蔥、香菜根、香茅等配料。

全都準備妥當,林旭往鍋裏加入高湯,放入料包、配料以及肥豬肉在鍋裏進行熬製。

熬的時候還要加入魚露、老抽、生抽、冰糖、食鹽,先把鹵湯的味道加足,然後再用小火慢煮的方式,讓配料和調料的味道融合在一起。

隻有這樣,才能讓鹵鵝更加美味好吃。

趁著熬鹵湯的功夫,林旭將鵝肚子裏掏出來的脂肪清洗幹淨後放到炒鍋裏,加一點點水,用煉豬油的方式把鵝油煉出來。

原本打算跟著兒子學手藝的陳美娟好奇的問道:

“這鵝油有用嗎?”

林旭指了指鹵湯說道:

“等會兒往鍋裏放鵝的時候,把這些鵝油倒進去,鹵出來的鵝更加油潤好吃。”

很快,鵝油煉好。

正式開始製作潮汕美食——鹵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