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帶墩墩離開,它們會不會害怕呀?”
沈佳悅抱著墩墩,看著兩個舉著尾巴的糯米糍簇擁過來的樣子,有些心疼這兩個小寶寶,不過今天倒是跟著墩墩沒少吃東西。
對於小動物來說,能吃能喝,狀態活潑,就沒什麽問題。
再說這是墩墩挑選的小貓咪,肯定是那群小貓中最強壯的。
這會兒蔡森去給人拍寫真還沒回來,鄧立鬆打磨了一下午石子,他將喬治和佩琪抱在懷中說道:
“今晚讓兩個小家夥都住在我這兒,應該沒啥問題……明天能讓墩墩來嗎?我看它倆挺黏墩墩的。”
“可以啊,明天我再帶墩墩來玩一天。”
抱著墩墩向門口走的時候,小家夥衝兩個毛茸茸的糯米糍叫了一聲,一副你們乖乖的,老子要回家次飯飯看電視的架勢。
沈佳悅開車帶著墩墩回迎春街的時候,林旭已經開始揉麵了。
跟剛和好時相比,此時的麵團稍稍軟了一些,之前勉強能揉到一起的麵團,現在居然有了些光澤。
將麵團揉一遍,再次用保鮮膜包裹著,放進麵盆中。
林旭對著鏡頭說道:
“用保鮮膜不僅能夠防止麵團的水分流失,同時也能讓麵團更滋潤,要是不想用保鮮膜,也可以在麵團表麵刷一層油,也能保持水分。”
說完技巧,拍攝就可以暫停了。
林旭喝了口水,見耿立山一副躍躍欲試的樣子,好奇的問道:
“想學啊?”
耿立山笑了笑:
“還真挺想的,不過你這麵團太硬,有沒有簡單的辦法?”
“有的,買成品餛飩皮,從中間劃開,然後再按照薑汁排叉的做法烹製就行,難度不大,挺簡單的。”
耿立山還沒來得及說話,其他人就全愣住了:
“這也行?餛飩皮也能做排叉?”
“我去,又學了一招啊。”
林旭說道:
“臨時應急絕對沒問題,就是餛飩皮容易炸過火,得注意點,最好用溫油炸製……”
餛飩皮很薄,基本上在熱油中過一下就能炸透,所以用餛飩皮炸製看似節省了和麵揉麵的時間,但卻增加了炸製的難度。
曾曉琪看著林旭問道:
“這個要不要在視頻中說一下?”
雖然提高了炸的難度,但畢竟也是個小技巧,還是值得推廣的。
林旭擺了擺手:
“萬一有網友冒冒失失的去嚐試導致翻車或者意外受傷,就不好了。”
沈佳悅前幾天想讓林旭拍一下炸湯圓和煎湯圓的教程,也被林旭給拒絕了。
這種容易產生不良後果的引導,還是少做比較好。
更何況看美食視頻的人總有種“就這?”“我上我也能行”之類的的錯覺。
最後出意外,大概率也不覺得是自己廚藝不行,而是教程有問題。
這種視頻還是少拍比較好。
增加不了幾個收視率還容易引起爭議,沒必要做。
邱振華點頭說道:
“林師傅說的沒錯,所有帶油炸的菜品和甜品,拍攝的時候都要謹慎,講解的過程中,要提醒有危險,咱們現在體量大了,周圍一圈人都虎視眈眈盯著呢,要盡量規避有可能產生的問題。”
十五分鍾後,林旭將麵團從麵盤中拿出來。
跟剛剛相比,此時的麵團更加潤澤,這是麵團的分子相互靠近後,水分子被擠出來造成的。
這樣的麵筋性更足,口感也更好。
現在這個麵團,不管做燴麵還是做刀削麵,亦或者做板麵、摔麵、抻麵、褲帶麵等等,口感都差不到哪去。
可以說,隻要把麵和好揉好,就能做出絕大部分的麵食。
林旭在案板上撒上一些玉米澱粉,接著將麵團放上去,在麵團上麵撒一些玉米澱粉,拿起擀麵杖,開始擀麵。
這其實跟做手擀麵一樣,唯一的區別就是,這麵團的硬度更高,擀起來更費勁。
齊思明說道:
“還是這種大案板大擀麵杖用著舒服。”
兩三米的大案板,一米五的擀麵杖,擀這麽一團麵,對林旭來說根本不是問題,很快,原本鼓鼓囊囊的一個麵團,就被擀成了薄薄的麵片。
擀好的麵片對折一下,用菜刀從中間裁開,接著將兩個麵片摞起來,繼續裁切,將擀好的圓形麵片切成五厘米寬的長條。
用菜刀把兩端切成齊邊,再按照兩厘米的間隔切開,將麵片切成五厘米長、兩厘米寬的小麵片。
做普通排叉的話,一般都是二十來厘米長,七八厘米寬,做出來的排叉很大,吃起來很過癮。
但薑汁排叉講究精致,越小越好。
據說過去大戶人家吃的排叉,長不過一寸,精致小巧,一口一個,不過今天因為是展示,所以沒做那麽小。
太小了不僅操作難度比較大,而且還拍不清楚。
沒必要為了炫技增加沒必要的難度。
林旭將兩個麵片摞起來,上下對折一下,讓麵片成為一個正方形。
用菜刀在對折的部位有間隔的切三刀,切好展開,捏起一頭,從中間那一刀的刀口中穿過過去,再重新展開。
這樣,兩個麵片就被串在了一起,仿佛是個蝴蝶結。
邱振華說道:
“林師傅手可真巧,這麵片穿過去,賣相一下子就提了上來。”
林旭笑了笑:
“這挺簡單的,沒什麽難度。”
這個過程比較簡單,齊思明開始幫林旭改刀製作。
等全都做好,林旭架上油鍋,鍋裏倒入玉米油,進行炸製。
薑汁排叉要求不能上色,或者微微上色,按理說用豬油來炸是最好的,但豬油的附著性更強,油炸時會附著在食材表麵。
而等油溫降低下來,油脂又糊在了食材表麵。
相對來說沒有用玉米油效果好。
玉米油也不怎麽上色,而且質地比較稀一些,沒那麽強的油膩感,最適合製作薑絲排叉之類的美食。
油溫四成熱,林旭將排叉一個個下進鍋裏油炸。
下的時候不能挨著,盡量在鍋裏散開。
用溫油炸食材,很容易變軟粘底,這是因為熱量將食材內部的水分一點點逼到了表麵。
這樣才能將食材中的水分盡可能的炸出來,達到香酥的口感。
要是高油溫,熱油會第一時間將食材表麵炸幹,導致內部的水分被鎖住,這就是高油溫炸食物外酥裏嫩的原因。
當排叉放進鍋裏變軟粘底的時候,最好的辦法就是別管,讓油脂慢慢炸。
偶爾可以晃動一下炒鍋,防止鍋底粘得太結實。
但大部分是沒問題的,因為排叉的水分被炸出來後,就會自動漂浮到油麵上,根本不用任何操作。
等排叉漂浮起來,林旭用勺子在鍋裏攪動一下,約莫炸透了,就趕緊出鍋。
這會兒的排叉依然保持著潔白的顏色,看起來就漂亮。
排叉放在控油筐中,林旭開始炸下一鍋。
把排叉坯放進油鍋裏,他將控了油的排叉倒進熬好的薑糖汁中,攪動一下,隨即撈出來放進網格上,讓多餘的湯汁順著網格流淌下來。
第二鍋炸好,排叉也晾得差不多了。
晾好的排叉潔白漂亮,表麵附著著一層薄薄的糖漿,像是鍍了一層水晶,看起來閃亮亮的,很是饞人。
林旭拿著一個嚐了嚐,入口香酥,表麵的糖漿甜味中夾雜一絲絲生薑的辣味,這一絲辣味,不僅解了甜膩的感覺,還讓人胃口大開。
不得不說過去的大戶人家真是懂得享受,居然連排叉也能做到這麽精致和美味。
“不錯,味兒很好。”
林旭嚐完繼續炸製,等所有排叉都炸好,居然炸了滿滿兩大筐。
正好等會兒可以給沈佳悅帶一點,這丫頭應該會非常喜歡。
薑汁排叉是燕京甜點裏的公主,那讓我的公主嚐嚐,這不是很應該嘛。
接下來就到了試吃環節。
耿立山坐在鏡頭前,麵前擺著一盤薑汁排叉。
他嚐了一口,衝鏡頭豎起了大拇指:
“不錯不錯,跟我年輕時在隆福寺排隊買到的一模一樣,那會兒想買到薑汁排叉可不容易,得一大早去排隊等著,還得拿票換。”
曾曉琪嚐了一口,覺得確實好吃,她好奇的問道:
“您是不是每次都要買一大兜子啊?”
“買不了,沒那麽多票,其實當時隆福寺的師傅們特不理解我們這種買薑絲排叉的人,這玩意兒不禁放,又吃不飽,那些會過日子的,都會買一些江米條蜜三刀什麽的,放在家裏能吃好久……”
物資匱乏的年代,大家都盡可能的積攢食物。
也就耿立山這類貪圖享受的人,才會選擇又貴又華而不實的蜜汁排叉。
耿立山又吃了一塊,接著說道:
“其實當時我們也不理解那些師傅,明明這麽好吃的點心,也不愁賣,咋就不能天天做呢?當時一年就能吃兩次,四九城不少老饕都憋得嗷嗷叫。”
曾曉琪說道:
“您現在可以多吃點了,有林老板在,想吃多少有多少。”
耿立山擺了擺手:
“不行了,不能吃太甜的東西,你們年輕人也少吃點,我看網上說糖尿病患者越來越多,而且越來越低齡化……排叉雖好,但不要多吃,否則沒什麽好處……”
視頻錄完,小唯小穗以及陳燕和過來串門的竇雯靜等人一擁而上,全都搶著筐裏的薑汁排叉吃了起來。
排叉很薄,吃進去哢嚓哢嚓全都酥了,看起來挺大一塊,其實一口就能吃下去。
這種難以抗拒的小點心,對周圍看著的工作人員來說,簡直就是折磨。
林旭用袋子給沈佳悅裝了一些,隨即下樓開車回去,準備給自家寶寶嚐嚐,回頭讓麵點部也做一些,給店裏的員工也都過過癮。
然後就在店裏上新。
麵點部有手擀麵,不愁沒有麵片,糖漿和薑汁也是常備食材,有顧客點的話,直接過油炸製就能出鍋上菜,非常方便。
京城這邊,對薑汁排叉有情懷的人可不少。
隻要稍稍宣傳一下,就不愁沒生意。
別的不說,光迎春街的老鄰居們,就會蜂擁而至,品嚐這道記憶中的美味。
來到店裏。
林旭見到了剛吃完飯,正蹲在服務台上舔爪爪的墩墩。
沈佳悅在一旁,舉著手機讓舒雲和宋甜甜看今天拍到的小奶貓:
“墩墩就像個盡心盡責的家長一樣,帶它們玩耍、跳躍,還教它們磨爪子、吃飯、洗臉、蓋貓砂,這家夥要是個人,絕對是超級大暖男。”
舒雲一聽,摟著墩墩親了一口:
“現在我們也是個暖男……幹兒子真棒!”
林旭將薑汁排叉拿出來說道:
“嚐嚐吧,剛剛在公司做好的小點心,這會兒公司的人正擱那搶呢,我下樓時,連盼盼姐都趕了過去,場麵十分混亂。”
錄製節目的時候耿立山表示不能多吃,現在好了,他想多吃也吃不了,因為根本搶不到。
沈佳悅打開一次性餐盒,剛要嚐嚐,扭臉看到lucy阿姨來到店裏,趕緊說道:
“lucy阿姨,快來嚐嚐,這是我小時候最愛吃的點心。”
Lucy跟大家熟了之後,根本沒把自己當外人,這也是老外的風格,不矜持,不做作,不像國人,一句話拐好幾個彎。
她走過來,見到晶瑩剔透的排叉,頓時發出一聲驚呼:
“Wow,好漂亮!”
幾人捏著品嚐起來,一邊吃,沈佳悅一邊連說帶比劃的給lucy解釋薑汁排叉在燕京點心中的地位。
“這道點心是絕對的C位,是公主,嬌貴無比。”
她絞盡腦汁想著早已經遺忘的英語單詞,好在舒雲曾經在釣魚台前台工作,英語很好,能輕鬆幫大家翻譯。
Lucy越聽就越喜歡,隨即用生硬的普通話說道:
“我知道我知道,這個點心……用中國話來說就是……王翠花,對不對?”
林旭在一旁揉了揉太陽穴。
感覺lucy徹底被師娘帶到溝裏了,情敵給取的名字,會有好的寓意嗎?
不過大家也沒敢多說,雖然lucy挺漂亮,跟大家也投緣,但要說關係密切,那還得是師娘啊,畢竟那麽多紅包砸下來,誰能扛得住?
認識師娘之前,林旭一直覺得金錢買不來親情這話挺對的。
但自打認識師娘,他就覺得,有時候還是可以嚐試著買一下的,畢竟自己跟師兄,不就淪陷了嘛。
“你們周末有什麽安排?”
Lucy對甜食很感興趣,吃的時候,用生硬的普通話跟沈佳悅聊天。
“我們周末要騎著自行車去郊區的銀杏園,大概有好幾十公裏,lucy阿姨您要不一塊兒去吧,正好一塊兒野炊。”
“What?自行車?”
Lucy頓時說了一堆英語,林旭和沈佳悅宋甜甜完全聽不懂,還是舒雲充當了翻譯官的角色:
“lucy阿姨說,她很擅長騎行車,還代表蘇格蘭參加過環法錦標賽……感覺好厲害啊,甜甜你騎車這麽久了,要不跟lucy阿姨比一下試試?”
宋甜甜趕緊說道:
“我虐魏乾沒問題,其他人就算了,我連體校的同學都追不上,自行車對身體素質要求太高,我還是更擅長標槍。”
好吧,店裏的最強戰力還沒出場就主動向法國致敬,看來周末要被虐了。
Lucy正憧憬著跟大家一塊兒騎車時,沈佳悅問道:
“阿姨,您啥時候買自行車了?咋沒見您騎過呢?”
Lucy衝外麵指了指:
“自行車太貴,我更喜歡共享單車,超級方便。”
要是被器材好的人虐,大家也就不說什麽了。
但要被人騎著共享單車虐……沈佳悅總覺得不太好。
所以她想了想說道:
“那我送您一輛自行車吧,到時候咱騎著統一的車子,比較好認,省得一上大路就散開。”
Lucy一臉驚喜,沒想到有人送自行車。
她當即表達了謝意,還發朋友圈炫耀了一把。
北大的幾個同事還在評論區好奇別人會送什麽自行車,別隻是兩三百塊錢的雜牌車,騎著還沒共享單車舒服呢。
Lucy也以為就是普通自行車,但第二天見到是價值好幾萬的碳纖維公路車,頓時高興壞了。
周六早上,沈佳和林旭換上了適合騎行的運動服,還都戴上了騎行帽、騎行手套以及騎行眼鏡。
水平行不行不當緊,裝備要齊全。
兩人抱著墩墩下樓,將墩墩放進前麵特別安裝的車筐裏,騎著往迎春街進發,今天要在那裏匯合。
林旭背著貓包,對坐在車筐裏的墩墩說道:
“要是覺得冷了就進貓包裏,別硬撐,今天雖然是晴天,但溫度還沒怎麽上來。”
“喵!!!!!”
墩墩不耐煩的催促一聲。
林旭騎著車,小家夥兩隻爪子扒著車筐,耳朵向後飛著,第一次感受到淩冽的風從臉上吹拂的感覺。
這比坐車裏可刺激多了。
小家夥興奮的時候,還直起身體,像是泰坦尼克號的經典鏡頭一樣,眼睛眯著,耳朵飛著,很是愜意。
到了店門口,林旭見到了準備妥當的陳燕、陳媛媛、竇雯靜、曾曉琪、齊思明、沈國富、韓淑珍、lucy等人。
大家推著嶄新的自行車,穿著運動服,看起來都很專業。
準備出發時,老沈說道:
“咱得帶點吃的吧?萬一路上餓了可咋整?”
林旭點了點頭:
“行啊,大家都有背包,一個人裝點就行了……爸,您準備帶什麽?”
沈國富瞅了鹵品部的窗口一眼,輕咳一聲:
“騎車消耗是很大的,既然你問了,那我就輕來輕去的帶個肘子吧……別打別打,我這不是為孩子們考慮嘛。”
韓淑珍打了他兩下,對林旭說道:
“帶幾個列巴就行了,中間墊巴一下,到銀杏園了再吃午飯。”
沈國富:“……”
我的快樂沒有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