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章:啟動(下)
眼見嶽陵真個不用花銀子就搞定了地塊,沈萬山驚得合不攏嘴後,就是大喜過望,開始積極聯係昔日相識,籌備各種貨物。
許下的承諾是,各家自派人來免費經營,第一年各家隻需交納一百兩場子錢就行,其餘分文不取。
第二年起,或按利潤分成,以每家利潤的兩成為準抽取。或可全部轉交沈家經營,原商家隻需供貨,批量□□。沈家保證每次進貨數量有個下限,但所供貨物的價格,卻要低於所有其他商家。
這事兒一出,許多人隻覺匪夷所思。算計一番發現,第一年的模式,簡直等若是白撿的。按照沈萬山承諾的,等若是原本經營中,所有的租地費用、各種稅費加起來不過就是一百兩。這和零費用有什麽區別?
便不在他沈萬山這裏幹,難道自己還不做買賣了?那麽,與其自己出許多費用,在原本選定之處做,就不如過去沈家那邊試試。好歹不過是一年百兩銀子,怎麽算也是有賺無賠的買賣。
況且,自第二年起,真個那地方不好,大可轉給沈家去做。至於說價格要比之他人低些,但人家既然承諾了量大,這薄利多銷的賬,大夥兒也都是會算的,自也不算個什麽。
而且,如此一來,等若旱澇保收。批結的模式,原本在一些商家中,隻要信譽良好,關係穩定,也曾有過。而且還是按年計的,比之這種一批□□一批的風險更大。
沈家強調這種模式,比之年計風險便小了不知多少倍。再說這貨物什麽的也跑不了,便人有什麽不對,大不了大夥兒來收回貨就是。
而前麵說的經營好了,抽取兩成利的話,那便更不在話下了。大夥兒能賺錢,誰又會在乎那點?羊毛出在羊身上,你加我價兒,我難道不會加到買者頭上?這般算來,甚至比第一年還要賺呢。
眾人左右盤算,怎麽都是個賺,這簽約的便漸漸多了起來。而偏偏沈家還有個約束,那便是同一種貨物,最多不過三家。這讓各路商家驚詫之餘,卻都決定早下手。
如此一來,有時候竟為了爭得最後一席之地,出現了爭吵搶奪的事件發生。無形中,竟將這事兒的層麵大大的提高了一截兒。
而更讓各路商家熱起來的由頭,卻是那種新型的契約。沈家稱之為“合同”。
每份合同一式四份。兩方各持一份,另一份送官府備案,還有一份,卻是由雙方請的中人留存。
這種方式,與原先隻是買賣兩方定個約定,各拿一份的模式,最大限度的杜絕了賴賬不認的漏洞。而且送了官府備案,便等若有了官府的保障。
官府從出地一方得了實惠,又從甲乙雙方得了監督權,便等若有了麵子。這既有利又有麵兒的事兒,官府自然會鼎力維護,也少了插手克扣攤派的事兒。
商人經營不易,怕的就是被人算計,如此周密的契約模式,卻將種種弊端,盡可能的摒絕了。這讓商人們如何能不爭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