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你那隻鳥能不能換個名兒?聽上去實在是太俗了,一點品味都沒有。/”

近墨者黑,跟著嶽大官人這廝混了有些個日子了,李老先生倒也學會了幾個新鮮的名詞兒,這會兒便拿出來用在打擊這小王八蛋上。

“屁!你懂什麽啊?這叫名賤好養活。”眼見老頭兒變相的回應了,嶽大官人當然要配合一下了,“你沒見很多窮人家孩子,都是起個二狗子、三傻子什麽的嗎,那就是為了好養活。唉,算了,這話兒跟你這種剝削階級說不著,你很難理解的….”

李園就黑了臉。

你妹的!還沒怎麽著,自己就給劃到黑五類裏頭去了。這丫的扣人帽子的功夫,怕是朝中刑部還有大理寺的那幫老貨,見了也得甘拜下風吧。

這且不說,鄉野村夫為了自家孩子好養活,往往特意取些低賤的名兒,這事兒自己又怎麽會不懂?好歹自己也是翰林出身好伐。這小王八蛋也太欺負人了,竟敢懷疑自己的智商。

還有,那圓圓的名兒,怎麽就成賤名了?照這小王八蛋的說法,豈不是自己這李園的大名也跟低賤扯上了?操蛋啊,太操蛋了!你丫才低賤呢,你全家都低賤!

老李頭學富五車,但是在鬥嘴損人一項上,顯然跟缺德帶冒煙的嶽大官人,不是在同一個級別上的。戰鬥的勇氣不缺,但實力相差太多,剛一露頭,就遭到無情到沒有人性的致命打擊。

瞅著老頭兒快要抓狂的模樣,嶽大官人毫無欺負老人家的愧疚,洋洋自得的遭恨模樣,讓人看了很有上去照這丫臉上踩幾腳的**。

院門外適時的響起腳步聲,天狼衛首領嶽大郎,正滿麵肅然的走了進來,讓還想繼續擴大戰果,在老李頭傷口上再撒把鹽的嶽大官人,不得不暫時收斂了那條毒舌。

“王爺,剛剛得到傳報,聶棄喇嘛一行,跟人起了衝突。現在被堵在青城山下的一個村子裏,情勢不妙。”對著李園微微頷首,嶽大郎躬身向嶽陵稟告道。

他們皆是古戎族人,故而與別人不同,一直便稱呼嶽陵為王爺,李園早已了解內情,便也不以為奇。隻是聽到嶽大郎此時所報的信息,卻是先是一怔,隨即麵色凝重起來。

別人不了解情況,他卻是瞎子吃混沌,心中有數。別看嶽大官人這一趟觀光團搞的聲勢浩大的,竟而讓朝廷都不得不重視起來。究其原因,這人多固然是一方麵,但隊伍中還有代表吐蕃教派的僧人,這才是最讓朝廷重視的原因。

吐蕃不同於大周,別看崇聖帝篤信佛教,但也絕不會容忍任何一種外在勢力,威脅到他的皇權。而吐蕃卻是從讚普到王公大臣,從朝廷到民間,佛教烙印已是融入其骨髓之中,影響之大是難以想象的。這也是為何後世之時,最終導致吐蕃走向了政教合一局麵的原因。

在這種情況下,代表吐蕃教派的僧侶如果在大周境內出了事兒,一個不好,就可能引發政治乃至軍事上的衝突,這可不是鬧著玩的事兒。

所以,當聽到嶽大郎的報告後,還不等嶽陵說話,李園在稍一凝神後,已急聲問道:“情勢不妙是什麽意思,可有生命危險?”

嶽大郎微一遲疑,看了看嶽陵,見他輕輕點頭,這才躬身稟道:“回先生的話,咱們得報時,暫時應該還沒事兒。但是,如果任其發展的話,就不好說了。”

李園臉色一變,霍的站起身道:“那還等什麽,趕緊走啊,先把人救出來再說。”

嶽大郎沒說話,卻把眼光看向嶽陵。李園這才醒悟,轉頭也看向嶽陵。

嶽陵先是向他擺擺手,示意別急,這才轉頭問道:“可知他們因何起的衝突?現在堵住他們的,又是些什麽人,有多少人?”

李園聽他問的這些,不由暗暗慚愧。自己枉自比人家癡長那麽些歲,這遇事之沉穩,可是差上許多了。

其實這卻是他妄自菲薄了。畢竟他隻是個文官,向來尊奉的就是孔孟之道,以理服人。尤其在乍聞變亂,關心則亂下,那種反應也無可厚非。

可嶽大官人是什麽鳥變得啊,首先是奸商,再其次,對於聶棄,又或者吐蕃,這廝壓根就不在乎。正是因為這種心態,所以當聽到出事後,最先關心的才是事發原因、對方是什麽人,又有多少人這些問題。

歸根結底,這貨是個不肯吃虧的性子,打架沒什麽,但總要在自己沒危險時,才會去耀武揚威一番。若是感覺沒便宜可占,八成接下來的命令,就會是立刻報警,一切讓□□叔叔去解決。

當然,這個時代□□叔叔是沒有的,但官府總有吧,官府的差役在嶽大官人的認識中,那就是這個時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