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2章:賣圖紙

水車的樣式有很多種,嶽陵後世時,因為老家所處之地較為幹旱,曾經專門查閱過水車的資料,是以心中很是記得一些具體的細節。

按照曆史記載,水車的初始是在東漢末年,三國時期開始出現的。剛出現時也不叫水車,而是叫翻車。

與現在眾所周知的如摩天輪般的輪型不同,翻車是一道如樓梯般的外型,汲水量少而所耗人力較大。所以,其時雖然有了這種東西,但卻隻在部分地區偶爾能看到。

到了唐宋時,水車才漸漸普及開來。從開始的“筒車”,一直到元明時的“天車”,隨著轉軸、豎輪、臥輪的發明,水車也由單一的模式,變的多樣化起來。

從一組齒輪,發展到兩組甚至是三組,各種如“水轉翻車”、“牛轉翻車”、“驢轉翻車”次第出現,充分的依風土地勢,交互為用。

但無論是哪一種水車,這和嶽陵所說的風扇要借助的原動力都大不相同。

驅動風扇隻要很小的一組輪片就可以了,無外乎加上機組齒輪而已。

但是水車則不同,任何其中一種都是龐然大物。輪軸大的要二十米高,小的也要十米或者十五米高。

這麽大的家夥,其製作複雜程度之高,所耗各種部件之多,是難以想象的。要是靠製作它來賺錢,那就要正兒八經的成立個木工機械廠了。

而且,這東西本就是要做出來使用的。一旦使用,整日的便放在外麵藏都藏不住。時間久了,早晚會被人看明白,自然也就會學了去。即便是稍有不同,但功效也不會差太多。

所以,嶽陵很清楚,這玩意兒要想挖一筆,那就隻能是短期效益,近乎一錘子的買賣。

這個買賣要做,也隻能是麵向一些豪強大戶。比如家中有良田萬頃的那種大地主,隻有他們才會花大力氣、大工夫引進水車。

畢竟,這個時代還是靠天吃飯,土地農業就是家產的象征和延續,由不得他們不重視。而普通民眾、佃農,卻是有心無力,想搞這個也沒那個財力、物力支撐。

其實最好的辦法,就是交給朝廷來做。由上到下的貫徹下來,那樣才能達到最高的效率,迅速將水車推廣普及。

隻是,眼下跟朝廷之間的關係,嶽大官人打死也不會往上湊的。更何況,他還惦記著挖一筆呢。

而且水車這東西,最適用的也是南方及西北地方。如今既然老道有這心思,在蜀中先推一下,倒也算是順水推舟之事了。

不過老道那種大公為民的心胸,嶽大官人是不會有的。方才和小胖子的一問一答,就是說給老道聽的。

當然,兩人都明白對方的心思,是以,雖然被小胖子那番姓名權的說辭雷的不輕,但卻誰也沒真把他的話放在心上。

眼見老道臉色不善,嶽陵幹笑一聲,問道:“老道,你也聽到了,這不是我一個人的想法。咳咳,那個,寶兒雖然小,但總也算是咱們合夥人之一對吧。咱不能因為人家年紀小,就忽略人家的意願嘛是不是?當然,我也不是不支持你,這個,咳咳,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