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六不是心血**要分地到戶,實是直隸土地現狀逼得他不得不分地。
沒辦法,八旗在直隸占的地實在是太多了。
國初圈地是以近京五百裏為範圍,東起山海關,西至太行山,北至長城,南至順德府,前後三次大規模圈地,共計圈占直隸所屬77個州縣的19萬頃良田。
一頃為一百畝地,即現在直隸境內屬八旗所有的良地總數為1900萬畝餘。
直隸一省有多少地?
賈六在保定時,布政老楊專門就土地和財政作過報告。
土地這一塊,布政使司戶房的統計數據為全省良田總數的百分之五十二為旗田,其餘為民田。
而全省良田總數為3600萬畝左右。
也就是說賈六這個直隸總督管轄的六道十一府,除南邊的廣平、大名二府外,各地遍布八旗田莊,占比都在一半左右。
近京三百裏的州縣土地,則全部為八旗所有,民田是一畝都不存在的!
境內一半良田成了旗田,這就導致省域麵積包括河南北部、河北全部、山西東部、內蒙大部,天津全部的直隸明明擁有近百萬平方公裏土地,然而賦稅收入卻遠不及南方比它小得多的江浙,甚至都不如鄰居山東、河南、山西。
財政收入這一塊,直隸年入庫稅銀不到四百萬兩,包括鹽稅、關稅、茶課礦稅等。
在全國各省入庫稅銀排名第六,前五名分別是江蘇、浙江、山東、山西、河南。
最高的江蘇地丁錢糧、鹽稅、關稅合計900多萬兩。
第二名的浙江斷崖下降,隻有420萬兩,僅為江蘇的一半。
四川那邊前幾年財政收入隻有不到百萬兩,年年赤字,需要富裕省份協餉才能維持。
也就是後世的財政轉移。
數據不是賈六杜撰的,是戶部公開的材料,各省巡撫、布政衙門都有相應參照數據,可以說各省入庫稅銀占比也是朝廷考較各地督撫官員的一個參考標準。
作為一個擁有近百萬平方公裏土地,人口接近三千萬的超級大省,直隸的稅收顯然是拿不上台麵的。
根源就在於一半土地被一百多萬旗人給瓜分了。
2800多萬直隸百姓,除城市居民外,七成要不就是在八旗田莊當包衣種地,要麽就是租借旗人田地生活。
還有一些漢人百姓則為了避稅,將土地直接投充給旗人,這一塊土地總數也有三百多萬畝。
相比租旗人地種的佃戶,投充的漢人百姓日子要好過些,因為少了向朝廷交正稅這一塊。
投充的原因一是防止被圈占,人地皆失;
二就是避稅討便宜。
明朝的滅亡根本原因就是因為收不上稅,而收不上稅的原因就是土地被大量投獻給了有功名的士紳階層。
士紳階層擁有的土地是不納稅,或少納稅的,這是明太祖給讀書人的優待,不想成了亡國之根源。
連帶著就是大量為了避稅甘願給士紳當佃戶的隱戶。
明朝戶部官方統計的人口隻有六千多萬,然而隱戶數量卻是這個官方數據的三倍,多達近兩億人。
這也是後世史學家對明朝人口爭論的由來。
一派根據明朝的種種政策得出明朝人口為兩億五千萬,進而根據清代自己的史料記載和流到國外的相關史料,推算清軍入關後漢族人口大約減少一億多。
為中外曆史上最為嚴重的滅絕事件。
一派咬定明朝人口隻有六千多萬,這樣就可以解釋為何到了大清順治十八年,全國人口隻有一千三百萬的原因。
幾十年戰亂嘛,明明是你漢人自相殘殺導致人口銳減,關大清兵何事?
由於團結需要,明朝六千多萬人口的數據遍行其地,出現在各種書籍中,全然不顧明朝開國就有六千萬人口,結果兩百多年下來,竟然不增不減。
不可謂不荒唐。
和事佬們為了平息爭論,就給出1.5億人口的說法,承認清軍入關後確對中國人口造成災難,但多少,具體,不能講。
南明時期的曆史,基本是一筆帶過。
沒辦法,講了,考證了,研究了,很容易就產生矛盾。
有的曆史要牢記,有的不能記。
隔著一條長江,對麵死了三十多萬,這邊死了七八十萬,要記念哪個?
西南三省搞成千裏不見人,連洪承疇都求朝廷別讓大兵殺人了,這種事怎麽在教材中體現?
賈六這邊當然要不能太過牢記曆史,因為他也需要向前看。
畢竟百年下來了,而且他也弄死了不少老四鬼子一力栽培的打手,還把老四鬼子搞的令不出永壽宮。
不能說滿足,反正成就感有那麽點。
八旗在直隸圈走一半土地,當然讓直隸的稅收比不上其它省份。
圈地之數量,之規模,比之前明封賞給藩王的土地遠過百倍。
大量旗田的存在,也必然導致土地矛盾進一步擴大。
所以,賈六必須下狠心分八旗的地,徹底解決這個影響直隸穩定的不安定因素。
有利的是,圈地同漢軍八旗沒什麽關係。
一來入關時漢軍八旗人少,主力是三順王。
三順王後來都帶兵南下,因此八旗在北方瓜分勝利果實時,落在他們兜中的少之又少。
就是一群炮灰先鋒的存在。
加上後來孔有德被明軍擊敗自殺,耿家和尚家造反,自然圈地的果子更與他們無關。
關內降清的明軍編為漢軍八旗後,也沒有圈地的權利。
新投降的偽軍有什麽資格同真滿享受平等權利?
就是賈六現在拉人入會,也要看人呢。
漢軍八旗內部能在圈地中分到一小部分果子的,也就是為數不多的老遼東漢軍。
這些大半還本是女真。
如佟家,石家什麽的。
大部分漢軍八旗的所謂旗田,要麽是祖上憑戰功封賞得來的,要麽就是拿錢從滿蒙八旗手中買的。
混得差一些的,跟漢人一樣也是租借來種。
賈六祖上賈漢複傳下來的二百來畝地就是這麽來的,不過如今屬於賈家的地隻有六十多畝,其它的都叫大全敗光了。
當初要不是搭上和珅的路子,就這幾十畝地弄不好也會被賈六賣掉,然後拿錢去南方打遊擊。
分滿蒙八旗的地給無地的漢人,是好事,更是仁政,也是能夠讓賈六成為直隸三千萬百姓擁戴的大青天,將來無論是篡位還是明正言順代清,肯定能得到直隸百姓的支持。
因為誰動賈佳大人,就是動直隸三千萬百姓的**!
屆時必然是踴躍支前,拚了命的要把賈佳大人推進紫禁城,請他坐一坐龍椅。
問題這麽做可是真正動了滿蒙蛋糕的!
說句難聽點,分八旗地跟造大清反有什麽區別?
你賈六跟愛新覺羅鬥的再厲害,跟其他滿蒙旗人有什麽關係?
八旗又不都是愛新覺羅的奴才,要說反清,八旗百年下來哪個沒幹過?
所以你們高層鬥可以,但別影響到底層旗人啊。
分地,那就是同所有的滿蒙旗人為敵!
分地,就是分大清的血肉!
就是全盤否定大清的合法性!
是陰謀顛覆大清的反動分子!
老富能答應?
色大爺能答應?
就是賈六自個手下也一堆滿蒙旗員,合作的大佬除了四川巡撫李世傑、直隸布政楊景素,還有哪個是漢人?
這幫滿蒙旗員又有幾個能如賈六這般,跳出階級這個小圈子的?
所以這事弄不好就是搬石頭砸自己腳,讓自己成為天下滿蒙旗人的共敵。
就賈六現在的實力,能冒這天下之大不韙?
當然不能。
丁慶也是第一時間勸總督大人千萬別這麽做,哪怕等新軍五鎮練出來再這麽幹,他丁副主任也不會多說一句。
不管是操莽還是太祖,總得有強大武力支撐吧。
顛覆大清,丁副主任沒意見。
大清不亡,他們這幫人就得擔心有人秋後算他們的賬。
就共進會成立到現在幹的這些齷齪事,哪個不夠誅九族的?
可目標堅定不假,步子是不是走得厚實一些?
這會就將自己擺在台麵叫人攻擊,得不償失啊。
“你的擔心也是我所考慮的,我們當然不能全盤推翻圈地的國策,但是任何事情都有變通的辦法,你要知道,朝廷還欠著我一大筆土地呢。”
賈六說的朝廷欠他的一大筆土地,實際上就是參與宮亂的幾家帽子王的地。
理論上,顯親王府、莊親王府、簡親王府、平郡王府這四家大逆之首,都是賈六幹掉的。
論功行賞,這四家帽子王占有的旗田是不是應該就歸賈六所有呢?
不全部歸他,分一半總行吧?
去年賈六就因這四家帽子王的旗田同老富有過爭執。
按內務府冊檔顯示,莊親王府計有旗田55萬畝,顯親王府有旗田90萬畝,簡親王府旗田約在70萬畝左右,平郡王府旗田47萬畝。
四家王府共有旗田260餘萬畝,此外四家王府曆年都陸續購有自買地,總量可能少於旗田,但規模肯定是非常可觀的,保守估計四家旗田、自有田加起來起碼有400多萬畝。
還有一家康親王府,康親王永恩被賈六手下閻遇吉所殺,但康親王府沒有被誅。
但永恩既然參與謀逆,就沒有道理讓康親王府還傳承下去的。
京裏討論新帽子王時,沒誰說還要保留康親王府的。
這個康親王府還是禮親王代善的直係傳承,可以說是帽子王之首。
名下旗田、自有田怕有二百多萬畝。
除了土地,那幾家犯事的王爺還有大量的不動產店鋪,全部變賣的話肯定也是天文數字。
自己殺的人,自己抄的家,憑什麽這些土地和財富不能歸賈六所有?
當時賈六真心要全部吃下,然而到了也沒能吞掉,因為涉及因素太多。
說白了,就是實力不夠。
故而這事一直在扯皮。
現在,賈六便決定拿這事做文章。
換!
把理論上應該分給他所屬勢力的謀逆王爺的旗田、自有地同永平府的旗田換。
然後在永平府搞分地試點。
為什麽拿永平府做試點?
因為永平府的土地名義全部屬正白旗。
當年清軍入關時,八旗圈地標準是按照左右翼依次分配。
多爾袞的正白旗駐紮在永平府,因此便將原本應劃給鑲黃旗的永平撥給了正白旗,而鑲黃旗則被分在右翼末尾的保定府、河間府及涿州地區。
原上三旗的滿州其實隻剩十之二三,其餘的全部駕鶴西遊了。
順天府後來的統計數據,宮亂時不幸死難的上三旗滿洲多達十一萬餘人,光是處理這些屍體就動用了上萬人力。
所以現在的正白旗是老富為了拉攏各旗重建的,這就令賈六換地主張的阻力會變小。
賈六的意思很簡單,老富把永平府的320萬畝旗田全部還給直隸,由賈六這個直隸總督自行處置。
而本應分給他的近京土地則拿給新建正白旗分。
如此一來,賈六高興,新建正白旗高興,老富和色大爺也高興。
單論土地價值,京師邊上的地最值錢。
永平這裏的地價,隻有京師附近地價的三分之二,甚至還要少一些。
丁慶聽明白了,有些驚訝:“那大人不是吃虧了麽?”
“虧不虧的不要緊,隻要百姓能得恩惠就好……你知道我為人的,寧可苦一苦自己,卻絕不苦百姓的。”
賈六一臉坦**。
老富一旦同意換地方案,就立即開始丈量永平府良田,馬上分地到戶。
跟山海關那邊一樣,隻要旗田分地的口子一開,後麵就好辦了。
第一個吃螃蟹的人,肯定先吃蟹鉗,不可能先吃蟹黃的。
但蟹黃,絕對逃不過下肚子的命運。
“大人為了百姓,真是操碎了心,也真是做到了天下為公啊!”
丁副主任相當感動。
換作任何人,也不會把幾百萬畝地拿出來就這麽分了的。
可賈佳大人做到了!
當真是大公無私、一心為民,生不帶來死不帶去的萬民表率啊!
“隻要百姓能念我一聲好,能說我這個總督大人是個好官,能跟著我一塊進步,我便心願足矣。”
憂國憂民,為大清操死了心的賈六抬著沉重的步伐上了馬車,躺下休息時,忽的眼睛又睜了開來,繼而掀起轎簾,對邊上正在交待事項的丁副主任道:“對了,到時分了地,不僅報紙上要大講特講,也要發動百姓為我修生祠,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