撤退,於騎兵本應該是順利的。
追擊,於步兵而言也應是困難的。
自古步兵對戰騎兵,能夠保持自家陣形不被擊破就算大勝,但要進一步擴大戰果很難。
因為步兵的兩條腿跑不過騎兵的四條腿。
這也是為何往往規模上萬的步騎大戰,取得勝利的步兵一方僅僅斬首數十乃至上百級的原因。
取得斬首千級便能稱大捷,載入史冊了。
因此曆代王朝想要取得對草原民族戰略性的壓製,哪怕是傾盡國力也要打造一支強大騎兵。
否則,永遠隻能被壓著打。
取勝無數次都無法改變這個現狀,但隻要失敗一次,則必是亡國滅種之危。
現在的大淩河東岸本應也是這種情況,但不知為何急於撤退的滿蒙騎兵殘部卻發生了混亂。
原因有多種,可能是滿蒙兵沒有想到維新偽軍的火力如此密集厲害,也有可能是這些本身就缺乏訓練、缺少裝備的士兵並不能稱之為嚴格意義上的騎兵,或者是滿蒙聯軍的指揮係統有問題,然而更有可能的是他們害怕了。
維新軍的炮火讓不少受傷的戰馬變得如狂獸一般,東奔西跑的同時也把己方人馬攪得一鍋粥。
從戰場上空三萬英尺俯視下去,能看到綿延十數裏的戰場上,無數滿蒙騎兵擁擠在一塊塊區域,誰都想掉頭,誰都想先跑,結果誰都動不了,場麵十分的混亂。
在意識到滿蒙賊兵已經崩潰後,新一鎮的統製安木迅速下令執行乙方案。
乙方案的目標隻有一個——不斷擴大敵人的混亂,並趁敵人的混亂之機擴大戰果。
“嗖嗖”聲中,各式改進煙花彈騰空而起。
這種目測兩三裏遠的煙火信號彈有效彌補了軍中傳令效率低下的缺點,讓各處指揮作戰的軍官一眼就能讀懂指揮部的軍令,並以最快的速度調整。
與之相反的是由於混亂,導致滿蒙聯軍的指揮係統徹底被癱瘓,一正一負的疊加之下,維新軍的反衝鋒和擴大戰果的意圖,如同被放大鏡放大般不住顯現著優勢。
“殺!”
維新軍僅有的一支騎兵六百多官兵分作兩支,一支從東側兜向滿蒙軍,一支從西側兜來,如分叉的剪刀重重向滿蒙殘軍的後翼剪去。
他們的任務不是用馬刀收割那些正在後撤的滿蒙騎兵性命,而是不斷衝擊聚攏在一起的滿蒙兵,以最快的速度越過滿蒙軍的大陣,不斷攪亂製造更大的混亂,給己方的步兵創造大規模殲敵的機會。
炮銃聲中,竟有鼓聲響起。
細聽,鼓聲並非戰鼓,而是一種很有節奏的“咚咚”聲。
鏡頭轉過去,一排又一排身穿紅色軍服的維新軍士兵端著手中的燧發銃在鼓聲中,如一條條血線般向前緩步推進。
血線的最右邊,是胸前掛著一麵用牛皮製成小鼓的鼓手,他們不受外間任何因素幹擾,隻聚精會神的用鼓槌敲擊著胸前的小鼓。
左側一條條血線上的紅色官兵,就在這鼓聲中排成緊密的隊列,快了慢了都會瞬間下意識的止步(大步),從而確保整排隊列都是一條直線。
一條條血線,如同一麵麵紅色的長牆,向著當麵敵軍緩緩推去。
有人緊張,但沒有人害怕。
因為他們的犧牲將會為父母妻兒帶去無尚的榮耀,和足以讓他們衣食無憂的生活。
維新皇帝,不僅是愛兵如子,更將每一名士兵的家眷當作他自己的家眷。
軍中流傳著一句話,那就是皇上在東征前說過,如果官兵陣亡太多,國庫的撫恤金不夠,那他就賣園子,賣皇莊,賣一切能賣的東西。
“如果朕的家當不夠賣,那朕就賣自己!”
這是什麽樣的皇帝?
真正的人主啊。
“預備,放!”
“自由射擊!”
排槍轉變散槍,散槍轉為排槍。
硝煙彌漫中,上百輛由兩匹馬拉著的戰車上,一挺挺手搖式賈特靈輪發銃不住向著倉皇撤退的滿蒙騎兵噴射怒火。
這是維新六皇帝關於“火力不僅要密集,更要具有機動性”指示下的產物。
最終,直隸提督王福秉承上意,結合中國古典軍陣特色,成功將賈特靈同已經淘汰百年的戰車結合在一起。
並定名為“裝甲機動車”。
裝甲車除部署一挺賈特靈外,兩側還豎有擋箭、抄銃板,車輪兩側更安裝有鋼鐵製成的尖矛,不論人畜,中者立斷。
車上除兩名賈特靈射手外,還有兩名手持燧發槍的射手,確保賈特靈裝填藥子時能夠阻止敵軍近身。
趕車的車夫著雙甲,戴尖盔麵罩,隻露雙眼。
五人組成一輛戰車,亦是一個戰鬥小組。
裝甲車的功能也不是有效射殺敵軍,在運動的戰車上賈特靈的準度幾乎等於零,但在高速奔跑中,能夠一次連發48銃的裝甲車無疑能對敵軍起到心靈與肉體的雙重震撼作用,有助於分割敵軍陣列。
幾十乃至上百輛裝甲車同時集體化的運用,便如鋼鐵猛獸般將敵軍大陣撕碎了。
“集中,集中,再集中!”
這是書寫在新一鎮裝甲營官兵心中的軍訓。
武裝賈特靈戰車集團如一把大刀在滿蒙騎兵陣中不住劈下,打得那些急於撤退的滿蒙殘兵陷入絕望,慌亂和恐懼的情緒在迅速蔓延。
他們根本不知道有多少同伴死在維新軍密集火銃下,隻知要趕緊離開這裏。
滿洲和蒙古的將領們都在帶頭往後方跑,滿八旗統帥興京副都統安達爾善的戰馬被維新軍的炮火擊中倒斃,情急之下安達爾善索性手腳並用往後方跑去,一邊拚命脫去身上的鐵甲。
再也理會不得還在石橋奮力舞旗的科爾沁親王了。
兵敗如山倒的慘象讓漠南蒙古那些近乎乞丐一樣的騎兵也是徹底崩潰,有馬的直接跑,沒馬的也是八仙過海般各顯神通,有去拉戰場上的無主馬,有的則去搶奪同伴**的戰馬。
為了搶奪戰馬,一些蒙古兵甚至自相殘殺起來。
要命的節骨眼,除了骨肉至親,誰還管誰呢。
石橋上,堆滿了慘烈的戰鬥遺留下的殘缺不全的屍體。
望著四麵八方正在潰逃的己方士兵,科爾沁的親王心如死灰搖動著杏黃大旗,但再也沒有勇士能如先前一樣無所畏懼的掉頭向著敵軍發起決死衝鋒。
勇士的膽已被打破,打爛!
“王爺,撤吧!”
殘存的幾十名衛兵哭喊著哀求他們的王爺能夠撤離這處險地,因為偽軍的隊伍已經向這邊撲過來了。
“大清隻有戰死的王爺,沒有逃跑的王爺!”
卓裏克圖親王恭格拉布坦雙手死死握著杏黃大旗的旗杆,但他沒有再揮動,而是將大旗狠狠朝地麵的石板一砸,望著那些身穿紅色軍服壓上來的維新偽軍,發出了最後的吼聲:“科爾沁右翼,寧死不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