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明拿著眾人聯名畫押的書信回到府上。

在讓家中長輩過目後,崔明將書信暫且收好,派人去將盧德請到府上。

盧德被崔明的仆從告知崔明邀請自己,當即跟著仆從來到崔府。

崔明看到盧德快步走來,連忙起身拱手道:“叔忠,快請坐!”

盧德見狀也拱手坐下。

“佐良今日請我到府上可有什麽事情?”

被盧德詢問的崔明輕笑一聲,對著屋中的仆從揮手示意退下。

盧德看著周圍的仆從紛紛退下,心中明白崔明這是要有大事和自己說。

於是神色凝重地看向崔明,等著崔明說話。

“叔忠,此番請你前來,是想要借用你的私印。”

盧德聞言眉頭一皺,要用自己的私印?

崔明要用自己的私印做什麽?

一旦什麽東西蓋上了自己的私印。

那麽此事無論如何都和自己脫不了幹係。

所以盧德目光機警地看向崔明問道:“佐良,你可知任何東西蓋上我的私印的後果嗎?”

崔明聞言點點頭,隨即起身走到盧德的麵前。

“叔忠,我自然知道蓋上你的私印的後果。”

“所以,若是你想要知道我為何借用你的私印,還請借一步說話!”

言畢,崔明指向一旁的書架。

盧德猶豫片刻後跟著崔明走到書架處。

兩人來到書架處後,崔明當即從書架處拿出幾本書。

在盧德的注視下,崔明用手指在書中幾個字上移動。

“開、邊、求、赦。”

看到這五個字後,盧德當即一驚,目光詫異地看向崔明。

接著崔明的手指又繼續在幾本書上移動。

分別又指出了一個“柴”字和“高”、“麗”兩字。

看到這裏盧德當即明白了崔明要幹什麽。

於是他猶豫著看向崔明。

開邊求赦不是簡單的事情,其中牽連甚多。

不說能不能成功開啟邊釁,就算成功開啟邊釁,能不能建立邊功還是未知數。

而且最後成功了還好說,多是沒有成功,那豈不是自尋死路?

崔明也算是個聰明人,這樣的危險看不出來?

最終盧德開口對崔明說道:“佐良,此事太過凶險,一個不小心,便是萬劫不複。”

“你...”

崔明見狀抬手打斷了盧德的話。

“叔忠,此事若隻有我一人,我自然不敢如此。”

崔明的一句話交代了太多的東西。

盧德瞬間明白,此事多半有清河崔氏在背後支持。

不然就憑崔明一個人,借他一萬個膽子也不敢如此。

想到此處,盧德深吸一口氣看著崔明說道:“佐良,我一旦蓋上私印,可就不僅僅代表我一個人了。”

“我可以幫你壯聲勢,可是一旦東窗事發,還希望你能...”

崔明見盧德口風鬆動,連忙拱手說道:“若是此時成功,自然少不了叔忠的好處,此事若是失敗定不會讓叔忠沾染上任何關係。”

聽到崔明的話,盧德點點頭將自己的私印拿出。

從崔府離開的盧德深吸一口氣,他雖然心中多半還是不願參與此事。

然而他今天既然已經來了崔府有些事情就說不清了。

他也隻能順著崔明的意思來,否則若是直接拒絕崔明,一旦東窗事發,保不齊崔明會拉上他陪葬。

而一旦他被牽扯進來,盧氏又怎麽可能獨善其身。

此時府中的崔明看著蓋上了眾多私印的書信,心中的底氣也充足了不少。

雖然蓋上私印的人多半都是被自己裹挾。

但是這樣又如何?

清河崔氏的榮辱就在此一役。

隻要能讓崔林崔九郎免於被問斬。

他清河崔氏不僅保全了顏麵,更是證明了自己的實力。

除非皇帝故意不赦免崔九郎,否則崔九郎就不會被問斬。

書信再度送去和後院長輩們過目後,崔明得到了明確的 指示。

速速派心腹拿著書信前往營州。

......

就在崔明緊鑼密鼓地準備幹大事的時候。

秦牧正忙著在禮部和豆盧寬商議著科舉之事。

雖然崔林和世家子弟當街格殺寒門士子之事被李世民以雷霆手段壓住。

但是此事多少還是透露了出去不少。

而且除了崔林外的那些世家子弟已經被流放。

這種事情怎麽可能瞞得過所有人。

但是如今朝廷已經處理了崔林等人。

寒門士子雖然心中憤恨,但是也隻能藏在心中。

畢竟沒有誰敢公然和朝廷的判決拍板。

而問題就有來到了禮部這邊。

因為發生了這等案件,他們各科的試題務必要避開複仇大義之說。

否則一句“十世之仇,尤可報也”,這不是鼓勵寒門士子們報複世家嗎?

豆盧寬顯然不會給自己惹上這等麻煩。

於是嚴令各科出題的官員們不可涉及複仇大義之說。

但是畢竟公羊學說是大漢顯學之一,如今依舊有一定影響力。

而且還有些傳世經典。

若是一點不提,倒是會讓研習公羊學說的士子們不滿。

豆盧寬麵對這棘手的問題,當即選擇了甩手躲避。

尚書不見眾出題官員,他們隻得去找身為侍郎的秦牧。

在秦牧手下做事的趙良看著門外的官員們。

滿臉愁容地說道:“國公,這尚書大人對他們避而不見。”

“國公準備如何處理此事?”

聽到趙良的話,秦牧輕笑一聲說道:“此事就讓豆盧尚書如此為難?”

言畢,秦牧起身就要向屋外走去。

趙良見狀連忙上前說道:“國公三思啊,一旦出了問題,他們定會將國公推出去頂梁!”

秦牧對趙良擺擺手示意其退下,接著輕笑著走出屋子。

屋外的官員見狀如同餓狼見到了羊羔一般蜂擁而上。

麵對眾人七嘴八舌的詢問。

秦牧眉毛一挑說道:“凡是有關複仇大義的試題,都在後麵補上相關的大唐律法。”

“讓士子們知道大義學說和大唐律法之間的矛盾。”

眾人聞言一愣,思索著秦牧的話。

而秦牧又接著說道尤其是明經科的試題。

務必要將相關大唐律法詳細列舉在複仇大義學說後麵。

讓士子在回答問題的時候知道,如果真的按照複仇大義學說去做事會受到什麽樣的懲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