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滿臉盡是哀求之色的說道,無論怎麽樣,他都必須將秦牧給拉上朝廷。
沒有秦牧的朝廷,就是天缺一角。
在眾人聽來,那個‘求’字就差從李世民的嘴裏說出來了。
可見他是有多麽的希望秦牧能夠上朝,幫助他抵擋那些言官們的攻訐。
在場都是他的心腹,所以說話自然就要隨意一些,說欺負也沒有錯。
在朝廷之上,以魏征蕭瑀為首的那些個言官們,一個個都對他進行攻訐,將他當成了標靶來轟擊。
唾沫星子都快要將他給淹沒了,他們實在是太囂張了。
而如今這吏治改革吧,又不能夠一蹴而就,否則的話鐵定出問題。
縱然現在大唐一切都處於百廢待興當中,商業也逐漸推行了起來,長安城乃是整個大唐都處於蒸蒸日上的良好發展勢頭當中。
可是就是朝廷內的噴子太多了,又形成了利益集團。
而以五姓七望這些個世家大族最為猖獗!
“陛下,今日朝堂之上世家大族又蹦躂起來了?”
“其實,這是意料之中的事情,畢竟他們現在搞到了糧食嘛,據說有好幾十艘船的呢。”
“俗話說的好啊,手中有糧心中不慌,他們有了糧食,當然腰杆子就硬了。”
望著李世民那可憐樣,秦牧淡淡一笑道,卻沒有答應要去上朝的意思,一副穩坐釣魚台的模樣。
“哎,駙馬啊,你看看現在太倉的糧食日益減少,國庫也空虛了,朕這個皇帝坐的不好受啊。”
“一旦朝廷的糧食,滿足不了百姓們以工代賑,接下來隻怕那些世家大族還有門閥就會趁機渾水摸魚,也會發生民變,那樣的話就危險了。”
李世民長長歎息了一口氣,便是很無奈的說道,隻是那一雙眼睛卻是盯著秦牧。
“公爺,今日世家大族竟然主動提出要拿出錢來幫助朝廷賑濟災民,但是前提是必須將上一次編纂的氏族誌全部推翻重新編纂。”
“他們這是要翻案,而且提出來盧家要排名第一,隴西李氏皇族排在最後。”
“他們絲毫就沒有將朝廷放在眼裏,他們這是在踐踏公爺的果實啊。”
房玄齡站了出來,立即就補充了起來,神情當中盡是無奈之色,也沒有一臉沒有辦法的樣子。
“公爺,盧家這一次率先蹦出來,其餘的家族也表示了支持。”
“可以說,清河崔家,博陵催家,太原王氏,還以後潁陽鄭家全部都站在一起去了,他們共同對陛下發難。”
長孫無忌也是開口了起來,臉上是悲憤之色,還拿著個花露水在腿上噴啊噴的,就像是在利用花露水發泄心中的不滿一樣。
“公爺,你可有什麽辦法化解這一次的朝廷危機?”
“對了,魏征和蕭瑀兩人為首,逼迫著皇帝下罪己詔,認為天災人禍統統都是陛下的錯。”
杜如晦向秦牧看了過去,試探性的詢問了起來,眉頭因為病痛而不時皺一下。
“就他們那些個吃飽撐著沒事做的人,我看朝廷就應該將他們統統抓起來餓上個幾頓,心情就統統都舒服了。”
“他們簡直就是太無聊了,一個氏族誌翻來覆去的修訂有意思嗎?”
“還有那魏征和蕭瑀算個什麽東西,一個天災就是皇帝的錯,就要皇兄來被黑鍋,他們兩個人的腦子是不是被門給夾壞了?完全就是秀逗了。”
“我敢說,就算讓皇兄現在下個罪己詔,天依舊還是會下大雨,他們兩個我看也是吃飽了撐著沒事做了。”
秦牧眉頭一挑,很不爽的說道,如果魏征和蕭瑀在這裏的話,他鐵定能夠將這兩個人用口水給淹沒了。
見過傻叉的,沒有見過那麽傻叉的。
李世民除開了殺了李建成和李元吉登上了皇位,又沒有幹過其他的錯事。
登基之後,李世民還是非常勤勤懇懇的做事情的。
要不然的話,大唐會有現在這般的繁華?
聽到秦牧這番話,不管是李世民,還是房玄齡和杜如晦,以及長孫無忌,都是大為的解氣,真正是罵得痛快。
怎麽在朝廷之上他們萬般無奈的,罵得他們還不了口的事情,到秦牧這裏來了就輕鬆解決了呢?
“駙馬罵得痛快,朕這心裏真是被你給罵的舒暢了很多。”
“隻不過,你不是派李珺羨跟朕說,你有東西要給朕嗎?是何寶物?”
李世民長長突了一口濁氣,目光盡是火熱的盯著秦牧,迫不及待的詢問了起來道。
“你不說,我還忘了,剛才太激動了。”
“你們先坐著,我去去就來。”
秦牧將茶壺放了下來,憨憨的笑了笑,起身就向書房行了過去。
看到秦牧這鹹淡的樣子,李世民是真的非常羨慕,總是一副高屋建瓴,沒有什麽事情解決不了高人態度。
這個少年郎,簡直就是上天賜給他的寶貝。
李淵已經不止一次向身邊的人表達過,如果當初秦牧成為他的謀臣,那往後就沒有李世民什麽事情了。
這句話,讓他有些生氣,卻更多的是慶幸。
沒有多長的時間,秦牧就拿著一本還沒有封麵,隻是簡單的用針線裝訂了的書,走了過來。
“皇兄,你拿著看看,然後猜一猜這是什麽東西。”
秦牧將這書交到了李世民的手中,還特意賣兩個關子。
“趙錢孫李,周吳鄭王。馮陳褚衛,蔣沈韓楊……”
拿到手之後,李世民便是閱讀了起來,朗朗上口十分的順暢。
“這,這是天下姓氏合集?”
“這有何用?”
李世民一口氣就將這本書給全部讀完了,卻依舊還是有些不解的。
“陛下,此乃天下姓氏收錄集錦啊,公爺實在是了不起。”
“隻是為什麽,它沒有書名?”
房玄齡乃是飽學之士,很是激動的道。
“房相,你激動個屁啊。”
“此乃百家姓也,收錄了大唐已知姓氏五百零四個,單姓四百四十四個,複姓六十。”
“大家都是華夏子民,天生平等,何必要將姓氏分一個高低貴賤?”
“上述五百年,誰人不是平頭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