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這個趙廣才有一個癖好,喜歡年紀小的女孩子。之前曾經禍害過好幾個姑娘,都被家裏偷著用銀錢擺平了。不過多少還是漏了些風聲出來,但凡有些家底的人家都不屑與他家來往,要不也不會拖到這個年紀都沒定親。

自打那次見了綿綿之後,趙廣才心裏就念念不忘,正好聽說陳家閨女嫁妝豐厚,難免眼熱。在家一直纏著他娘,趙丁氏才找由頭去了縣城。

結果顯而易見的是沒談成,趙廣才難免心生憤懣,騎著馬去了縣城找他的一些朋友出來喝酒。他平日裏勾搭的這些狐朋狗友,為了各種目的一直把他捧的高高的,讓趙廣才以為自個是英氣無雙、俊美非凡。

席間眾人都一個勁的寬慰他,其中一個酒友隨口說的故事,竟讓趙廣才生了不該有的心思。

他那酒友原本就是個潑皮,家無恒產,後來相中了一個油坊家的姑娘。人家肯定不能把閨女嫁給一個一窮二白的潑皮啊,不知道揍了他多少回,但這人就是死賴著天天上門守著,嘴裏不幹不淨的說些渾話。到最後,鬧的街坊鄰居還以為哪家閨女真跟他有什麽牽扯。

最後油坊家無奈之下隻能把閨女嫁給了他……

加上幾杯黃酒下肚,趙廣才一下壯了膽子,想著幹脆一不做二不休來個“生米煮成熟飯”,到時候由不得陳家不認賬。

借著撒尿的由頭出來後,他徑直騎著馬離了酒館。

之前他也曾打聽過陳家的住處,但他喝的醉醺醺的,加上天黑看不真切,竟跑到城北一戶人家去了。

趙廣才雖然不是頭一回翻牆,但這會黑燈瞎火的加上他喝了酒腦子又不清醒,爬牆沒爬上去竟然掉在地上摔暈過去了。

好巧不巧的是這家有個寡婦,最近正為了改嫁的事跟婆家扯皮,婆家以為她定是有了相好的才會想著改嫁,一直找人盯著她。

然後就盯到了準備翻牆的趙廣才,這下可捅了馬蜂窩。寡婦婆家一口咬定趙廣才是寡婦的奸夫,嚷嚷著要把他和寡婦一起沉塘。

寡婦滿嘴說不清楚,為了保命隻得答應婆家淨身出戶,連當初的嫁妝也不要了。寡婦婆家又狠宰了趙家一筆銀子,才把兩人給放走。

剛開始的時候趙家並不想搭理那寡婦,過後悄悄溜了。奈何那寡婦可不是吃素的,知道這會除了趙家自己也沒處可去了。一路打聽著跑到趙家門口,幾番尋死覓活鬧的沸沸揚揚,最終逼的趙廣才不得不娶了她。

過後,臘梅來綿綿家談起這事,還笑著說:“我那姨婆婆一貫的掐尖要強,就想找個樣樣出挑的兒媳婦,沒想到竟找了個寡婦。聽我婆婆說,她們婆媳倆天天在家吵架,吵的我那姨夫都不回家了。”

馮氏有些疑惑:“你那表弟要是這麽老實的話,早就成親了,怎麽會拖到現在?”

臘梅扁扁嘴:“興許是缺德事做的太多遭了報應,我婆婆說他現在看上去木呆呆的,像是傻了一般。”

綿綿隨口附和了一句:“善惡到頭終有報,不是不報時候未到啊。”

渾然不知這人的下場跟她有著千絲萬縷的聯係。

時光飛逝,一晃三年的時間過去了。

又到了春暖花開草長鶯飛的時節,綿綿跟在馮氏後頭,時不時的拿帕子擦擦額頭的汗珠子,看著前頭爬台階爬的正起勁的馮氏和李氏,忍不住歎了口氣,這倆人在家的時候天天嚷著這兒疼那兒癢的,這會爬起山來腿腳倒是挺利索。

今兒三月三,按著這裏的風俗要爬山上香。為了表示誠意,還要一路從山腳爬上來。

可要累死人了。

綿綿一邊爬一邊後悔早上沒有多吃點,她還小呢,減什麽肥呀!

如果再給她一次機會,她一定會把麵前那倆包子都吃完,再喝一碗香噴噴的八寶粥。

跟在後頭的白蒿見她摸著小肚子,晃了晃背上的小籃子說:“姑娘,你要不要吃些點心?”

綿綿搖了搖頭,雖然她有點餓,但這會更想喝水。

好容易爬到鍾靈寺,跟著馮氏拜完了大雄寶殿和觀音殿,綿綿死活不肯再爬幾十米的台階去文昌閣。

她一屁股坐在殿前的台階上:“娘,你跟大娘她們去就行了,我在這等你們。”

玉達堂哥經過三次的不懈努力,終於在去年考中了秀才。去年三月三的時候,大伯母就在她娘的攛掇下來這裏上過香,這會是特意來還願的。

不但大伯母來了,一向不怎麽出門的大堂哥被拽了來還願。

綿綿看著玉達站在李氏身後,渾身不自在的樣子,有些不厚道的笑了。心裏嘀咕著,大伯母帶堂哥來怕不是隻為了還願,剛才在觀音殿指定少不了幫他求姻緣了。

說起來,堂哥今年都十七了,年紀確實不算小。自打他去年中了秀才,家裏給上門說親的倒是沒斷過,不過大伯母如今眼光也高了,一般人家的女孩她還看不上。既想要家境殷實又想對方能認的幾個字,這條件可把巨月九成的姑娘都給排斥在外了……

奈何後麵一條是達哥自個提的,輕易不肯鬆口。在他看來女孩子讀書後眼界就會不一樣,跟他姐似的,以前就是個小家子氣的村姑,現在把小日子過的紅紅火火的,家裏家外一把抓,多好。

馮氏拿女兒沒有法子,對著李氏抱怨:“也不知道上輩子做了什麽孽,生了這麽個磨人精。”

“綿綿多乖啊,你別老說她。上頭人多又雜,她一小姑娘,不願去就不去吧。”自打兒子中了秀才,李氏說話做事越發的溫和起來。

馮氏把張媽媽和白蒿留下來陪著綿綿,自個陪著大嫂家母子去了文昌閣。於閣老已經鬆了口,同意兒子明年下場科舉,她得提前多拜拜魁星老爺才好。

綿綿來鍾靈寺很多次了,所以輕車熟路的帶著張媽和白蒿三繞兩繞的來到大殿後頭,這裏建了一些涼亭水榭來供香客們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