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同知之前好歹在翰林院待了多年,消息靈通著呢。即使朝廷一力隱瞞,可西北連續三年大旱的事他也是一清二楚。那地方本就苦寒,再加上連年大旱,好多老百姓已經到了易子而食的地步,不過是朝廷瞞著不讓外報罷了。
這會子,誰能解決那邊
之前他不是不知道紅薯這種吃食,可甭管蒸煮燉烤,做出來吃了都容易脹氣鬧肚子。倒是這個粉皮他吃了幾次,發現並沒有這種症狀。且那陳三說了,除了粉皮還能做粉條,不過那東西冬天吃的多,用來燉白菜蘿卜的都很出味。
這會子天漸漸熱了,把粉皮用開水泡軟的,擱點油鹽一拌就很好吃。講究一些的再多放點調料,老少皆宜。二十文一斤的售價雖然聽著很貴,但這東西出量大啊。一斤幹粉皮至少能泡三四斤濕粉皮,一般的五口之家也能吃個七八回。一般的百姓之家都能吃的起。
安同知越研究越覺得這玩意兒很有價值,還專門回陳家莊看了陳三種紅薯的坡地。
開始的時候,作坊用的紅薯多是出去收的。隻是品種不一良莠不濟,出粉率差的太多。後來在綿綿的攛掇下,陳三回村買了一百多畝山坡地,專門用來種紅薯。
紅薯的種子當然是綿綿偷偷拿出來的空間精品,個頭大產量高,出粉率還高。
這會剛收完麥子,新種下的苞米高粱還沒長起來。安同知站在陳家莊的後山上舉目望去,卻依舊看到漫山遍野都是綠油油的一片,不禁問道:“那些發綠的地方種的都是紅薯?”
陳三忙笑道:“是,那塊都是山地和坡地,離村子遠,種麥子什麽的產量也不好。父老鄉親便都跟著種些紅薯,好歹多個收成。”
安同知又問:“這東西產量怎麽樣?”
陳三答道:“這東西不怎麽用管,一畝地也能出個二三千斤。趕上風調雨順的時候,一畝地能出四千多斤。”當然,他家可是有訣竅的,就算是一般的年份,一畝地也能出五六千斤。不過,這些事就沒必要告訴旁人了,自家清楚就好。
“這麽高!”安同知歎道,要知道豐年的好地小麥也才出三四百斤,紅薯的產量竟然能達這麽高,他之前聽說紅薯能長,還以為一畝地也就比小麥多個一兩倍呢。
旁邊的陳家莊裏長連忙替陳三邀功:“這都是培祥的功勞啊,村子裏但凡願意種紅薯的,他都給包收,一些家貧買不起種子的他連秧子都送。咱陳家莊的鄉親們可是托了陳三的福了。”
但凡是勤快些的人家,後山前嶺上的荒地隨便開個二三畝出來,一年就能多個三五吊錢的進項,足夠一家子日常的吃喝使費了。有那更勤快的,幹脆把家裏的旱田也種成紅薯,收了紅薯還能種苞米,一點也不耽擱。統著算下來,一點也不比種麥子少掙錢。就是累些。
旁邊的幾個族老紛紛附和。
誰特麽之前說陳家敗落了的,瞧瞧,連同知大人都能被他請來!
有人就問了,同知是什麽官,以前怎麽沒聽過?
這時候就輪到陳三這樣有學問的人出來普及知識了:“像咱們巨月縣就歸益州管,知州大人是咱們知縣老爺的頂頭上司。知縣老爺是正七品,同知大人是正六品。”
“到底是秀才老爺,懂的就是多。”連忙有人讚了一句。
周圍人紛紛附和,再也沒有前些日子想看陳家倒黴的幸災樂禍。
這些年陳三也成長了許多,不再是當年混不吝的模樣,聞言也沒有大言不慚的受著,反而謙虛了好些。
不遠處的安同知偶然聽到,心裏還默默點頭,陳家雖然這會式微,但家裏這麽多的讀書人,瞧著個頂個的溫和謙讓,看來已有騰達的征兆了。
不過安大人也不是那麽好糊弄的:“既然種紅薯這麽好,怎麽我瞧著附近別的村子裏種這個的也不多。”
陳三回道:“一來種這個極費功夫,尤其是出產的時候,家裏沒有牲口或者缺了勞力就不好辦。二來,這紅薯不能連種,種個三茬最好是種些別的歇一歇才好,要不容易傷著地。”
還有一點他沒說的是,家裏作坊就那麽點大,要是闔縣都種這個,他收也收不過來啊。之前附近十裏八村的村民不是沒跟風種過,可他收不了那麽多。不過陳三倒也沒有明著拒收,隻是把銀錢推後了半年結算。打那以後跟風的就少了,生怕他這鋪子萬一出點差錯,他們會跟著血本無歸。
安同知點了點頭,看到這會他心裏也有了譜,便開口說想回州府。這也不是個小事,他也得回去跟幕僚們探討探討才好。
這時,陳三便邀請他回老家吃頓便飯。
安同知看了看天色,笑道:“沒想到緊趕慢趕的,還是拖到了這個時辰,既這樣,那就叨擾府上了。”他雖然在翰林待了好多年,但還真不是那種迂腐古板的性格。
於是,陳老爺子終於在有生之年見到了六品同知這樣的大人物,激動的差點都說不出話來。
陳三早有準備,早在接到安同知手信的時候,就讓劉興兩口子和張媽都回來預備下了。
不到一炷香的功夫,一桌色香味俱全的菜肴就擺好了。
安同知打眼一掃,都是些家常菜色,無非就是多了幾樣魚肉,心裏便鬆了口氣。
陳三覷著他的臉色道:“都是些鄉下菜肴,大人就當嚐個鮮吧。”
“這樣已經很豐盛了。”要真擺上一桌子山珍海味,他還不定敢吃呢,安同知笑道。別看他是京城來的,可翰林院那是清水衙門呐。他既要孝敬雙親又要撫養子女,一年的俸祿刨除固定花費能用在吃上頭的剩不了幾個,家裏的夥食還真比不上陳家。
陳三兩口子本就愛吃,加上一個愛吃且會吃的大閨女,這兩年家裏日子越過越好,綿綿折騰的也越來越多。她這會都懶的自己動手,倒是把張媽和劉興家的給**了出來。
這倆人如今的手藝拿出去,都能跟縣裏大酒樓的掌廚一較高下了。
綿綿在家中午讓春燕燒了花菇靈芝養生湯,讓人給雲琦送了一份,自己正喝的津津有味呢,突然接連打了幾個噴嚏,忍不住嘀咕道:“誰在罵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