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1年9月10日

我親愛的朋友鮑爾博士先生:

在您正以激動的心情閱讀裏爾克的書信的時候,我正在翻譯裏爾克《給一個青年詩人的十封信》,譯事已於昨天上午完成。裏爾克這個人是多麽偉大、多麽可愛啊!對裏爾克越熟悉,從他那兒得到的東西也就越多。他的世界是如此豐富、如此廣闊,仿佛除了他的世界之外再沒有別的世界了。我真願設法永遠在他的世界中學習並生活在其中。當前我們正缺少這麽一位純潔的詩人,這麽一位不受傳統和習俗影響的純潔的人。現在中國的青年生活是盲目的,沒有向導。現代中國人絕大多數離人的本性太遠了,以致無法認清現實的命運。——青年們現在正陷於錯誤和混亂之中,我的責任是翻譯一些裏爾克的作品,好讓他們通過裏爾克的提示和道路得到啟發,拯救自己,以避免錯誤和混亂……

我對柏林這座城市感到很陌生。我常常想念您的德國南方,那裏的人很隨和,特別是在海岱山,這使我回憶起我們在山上的散步,一起在大學的新樓聽宮多爾夫講課……但是柏林對我也有一個好處,那就是這裏的氣候。我到這裏以後,覺得比在海岱山的時候健康多了,工作效率好多了。

您的博士論文我收到了,非常高興,同時對此表示感謝。我手裏的這本小書是多麽有分量啊!因為我是在您寫這篇論文時認識您的。此後,您的論文不斷取得進展,我們的友誼也同時隨此增長。所以,我把這本期待已久的書看作一個珍貴的標誌……

我們必須有耐心,並甘於寂寞,不抱怨也不歎息。讓我們把裏爾克的話牢記心間:

他們要開花,

開花是燦爛的;可是我們要成熟,

這就叫甘居幽暗而努力不懈。

我很高興您要來柏林,可惜隻有兩天時間。您何時來?在柏林您住哪裏?或是住旅館?我在這裏獨自生活。我樂意同我的同胞保持距離,他們把我看作一本無言的書,看作一個抽象的人。我也弄不清他們在忙什麽。

下個月我將要換住的地方。大城市裏的人太狡猾、太聰明。

再有,我做了一個把一些中國古詩譯成德語的小(或者說可笑的)嚐試。我還不會“笑”,就過早地學“微笑”了,您不覺得滑稽嗎?允許我抄給您一首詩嗎?這首詩是一位不幸的詩人寫的,他大約生活在九世紀。我親愛的朋友,您願意給我指出錯誤或者做些修改嗎?請不要笑我。

遭貶謫,我到荒漠之鄉,

等待我的是死亡,

饑時以野草果腹,

病了誰給送藥遞湯?

人生好似一條河,

河水上麵是厚冰——

它晝夜不停地流去,

對此卻無人知情。

我已參觀了繪畫館,尚未到國家歌劇院去看過演出。

向您敬愛的父母親、向您的兄弟多多問候,並致以美好的祝願。

您的馮承植

(1)楊晦(1899-1983),原名楊興棟,字慧修,遼寧遼陽人。中國現代文藝理論家、劇作家,曾任北京大學中文係教授、係主任,是馮至的終生摯友。

(2)歌德。

(3)荷爾德林(Friedrich H?lderlin,1770-1843),德國詩人,古典浪漫派詩歌的先驅。

(4)斯特凡·喬治(1868-1933),德國詩人、翻譯家。

(5)預言家、先知。

(6)宮多爾夫(Friedrich Gundolf,1880-1931),德國文學史家、文學批評家。今譯貢多爾夫。

(7)霍夫曼斯塔爾(Hugo von Hofmannsthal,1874-1929),奧地利作家,維也納現代派主要代表之一。

(8)十四行詩。

(9)米霞盎基羅,今譯米開朗琪羅。

(10)指修女。

(11)瓦萊裏(Paul Valéry,1871-1945),法國象征派詩人。

(12)布拉格,捷克首都。

(13)雅各布森。見第二封信。

(14)愛倫·凱(Ellen key,1849-1926),瑞典婦女運動領袖、作家。

(15)指《致奧爾弗斯的十四行詩》。

(16)羅丹。

(17)法朗士(Anatole France,1844-1924),法國作家、文藝評論家。

(18)馮至當時為裏爾克《給一個青年詩人的十封信》中譯本寫的譯者序。

(19)德國,柏林-格魯內瓦爾特,亞曆山大上街17號,馮承植先生收(經西伯利亞)。

(20)維利·鮑爾(Willy Bauer),馮至在德國海德堡大學留學時認識了德國同學鮑爾,二人成為終生摯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