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亨利·卡西米爾·法布爾是法國著名的昆蟲學家、動物行為學家、作家,被世人稱為“昆蟲界的荷馬”“昆蟲界的維吉爾”。法布爾1823年出生於法國南部普羅旺斯聖萊昂的一戶農家,他三歲時,由於母親要照顧年幼的弟弟便將他寄養在祖父母家,他也因此得以盡情享受田園生活的樂趣。三年的田間生活培養了他對大自然濃厚的興趣,尚且年幼的他已經被各種奇妙的昆蟲所吸引。
幼年時期的法布爾好奇心重、記憶力強,當他六歲進入私塾讀書後,依然沒有停止對大自然的觀察,並始終保持著對動植物和昆蟲的濃厚興趣。二十五歲時,法布爾任職科西嘉阿傑格希歐國立高級中學,擔任物理教師,從此開始了研究動植物的生涯。三十二歲時,法布爾以研究瘤土棲蜂而獲得法國學士院的實驗生理學獎,並發表多篇有關動植物的論文,被達爾文稱讚為“罕見的觀察者”。
1868年,四十四歲的法布爾辭去教職,攜全家在奧朗日定居下來,並開始長達十餘年的創作。其間,法布爾要撫養一家七口,生活一度十分困苦,但他依靠堅強的意誌力渡過了難關,在1879年終於完成了《昆蟲記》的第一卷。
1880年,法布爾用積攢下來的一小筆錢,購得一所坐落在荒地上的老舊民宅,取名“荒石園”,並一直居住到逝世。這裏是他的住宅、書房、工作室和實驗室,法布爾在這裏一邊進行觀察和實驗,一邊整理前半生研究昆蟲的觀察筆記、實驗記錄和科學劄記,終於在1907年完成了《昆蟲記》的第十卷,全書一經出版便引起轟動,法布爾因此被世人譽為“動物心理學的創導人”。
《昆蟲記》的內容囊括了昆蟲的種類、特征和生活習性,涉及一百多種昆蟲,是一部世界聞名的昆蟲生物學著作。它不僅真實記錄了昆蟲的生活,表現出昆蟲為生存和繁衍所作出的努力,還記載著法布爾癡迷昆蟲研究的動因、生平抱負、知識背景、生活狀況等內容。在該書中,作者用生動的語言展現出關於昆蟲的種種事跡,依據他畢生從事昆蟲研究的經曆和成果,用人性體察蟲性,用昆蟲世界反映人類社會,使作品既具有嚴謹的科學觀,又飽含著濃濃的人文哲思。
法布爾用一生的時間來觀察和研究昆蟲,他將自己的專業知識和人生感悟熔於一爐,寫就了這一部長達四百萬字的科學巨著。魯迅先生在《法布爾昆蟲記》中評論道:“法布爾的書中所講的是昆蟲的生活,但我們讀了卻覺得比看那些無聊的小說戲劇更有趣味,更有意義。他不去做解剖和分類的工作(普通的昆蟲學裏已經說的夠了),卻用了觀察與試驗的方法,實地地記錄昆蟲的生活現象,以及本能和習性之不可思議的神妙與愚蒙。我們看了小說戲劇中所描寫的同類的運命,受得深切的銘感,現在見了昆蟲界的這些悲喜劇,仿佛是聽說遠親——的確是很遠的遠親——的消息,正是一樣迫切的動心,令人想起種種事情來。他的敘述,又特別有文藝的趣味,更使他不愧有昆蟲的史詩之稱。”
《昆蟲記》的一版再版證明了法布爾的成功和他對於科學、對於人類社會的巨大影響力,但他又是安貧樂道、通透清醒的。可以說,《昆蟲記》也是一部關於法布爾的人生傳記,他將自己對生存的清醒認知和對生活的質樸熱愛融入文字,讓《昆蟲記》超越了一部科普讀物的存在,成為一本解讀不盡的生命之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