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曆史上那個自由主義大運動實在是一大串解放的努力。宗教信仰自由隻是解除某個某個宗教威權的束縛,思想自由隻是解除某派某派正統思想威權的束縛。在這些方麵……在信仰與思想的方麵,東方曆史上也有很大膽的批評者與反抗者。從墨翟,楊朱,到桓譚,王充,從範縝,傅奕,韓愈,到李贄,顏元,李塨,都可以說是為信仰思想自由奮鬥的東方豪傑之士,很可以同他們的許多西方同誌齊名比美,我們中國曆史上雖然沒有抬出“爭自由”的大旗子來做宗教運動,思想運動,或政治運動,但中國思想史與社會政治史的每一個時代都可以說含有爭取某種解放的意義。
我們的思想史的第一個開山時代,就是春秋戰國時代——就有爭取思想自由的意義。
古代思想的第一位大師老子,就是一位大膽批評政府的人。他說:“天下多忌諱,而民彌貧。”“法令滋彰,盜賊多有。”“民之饑,以其上食稅之多,是以饑。”“民之難治,以其上之有為,是以難治。”“民之輕死,以其求生之厚,是以輕死。”“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人之道則不然,損不足以奉有餘。”老子同時的鄧析是批評政府而被殺的。另一位更偉大的人就是孔子,他也是一位偏向左的“中間派”,他對於當時的宗教與政治,都有大膽的批評,他的最大膽的思想是在教育方麵:有教無類。“類”是門類,是階級民族,“有教無類”,是說:“有了教育,就沒有階級民族
了。”
從老子孔子打開了自由思想的風氣,二千多年的中國思想史,宗教史,時時有爭自由的急先鋒,有時還有犧牲生命的殉道者。孟子的政治思想可以說是全世界的自由主義的最早一個倡導者。孟子提出的“大丈夫”是“貧賤不能移,富貴不能**,威武不能屈”。這是中國經典裏自由主義的理想人物。在二千多年曆史上,每到了宗教與思想走進了太黑暗的時代,總有大思想家起來奮鬥,批評,改革。
漢朝的儒教太黑暗了,就有桓譚,王充,張衡起來,作大膽的批評。後來佛教勢力太大了,就有齊梁之間的範縝,唐朝初年的傅奕,唐朝後期的韓愈出來,大膽的批評佛教,攻擊那在當時氣焰熏天的佛教。大家都還記得韓愈攻擊佛教的結果是:“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貶潮陽路八千”。佛教衰落之後,在理學極盛時代,也曾有多少次批評正統思想或反抗正統思想的運動。王陽明的運動就是反抗朱子的正統思想的。李卓吾是為了反抗一切正宗而被拘捕下獄。他在監獄裏自殺的,他死在北京,葬在通州,這個七十六歲的殉道者的墳墓,至今存在,他的書經過多少次禁止,但至今還是很流行的。北方的顏李學派,也是反對正統的程朱思想的,當時,這個了不得的學派很受正統思想的壓迫,甚至於不能公開的傳授。這三百年的漢學運動,也是一種爭取宗教自由思想自由的運動。漢學是抬出漢朝的書做招牌,來掩護一個批評宋學的大運動。這就等於歐洲人抬出聖經來反對教會的權威。
(《自由主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