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的大學生都麵臨這樣的選擇:究竟留在大城市好還是回小地方工作?網上也有很多相關的分析,但不外乎是如下的解答:
大城市高效便捷機會多,但生活成本高壓力大。小城市舒適安逸壓力小,但發展機會有限。
這句話非常簡潔地說明了大城市和小城市的區別,但僅僅依靠這樣的對比還是無法幫助很多年輕人完成決策的。
很多年輕人會選擇我們在本書姊妹篇《學會獨立思考:學習篇》裏教大家的SWOT方法來幫助自己做判斷,比如我的學生小荻就通過SWOT分析法做了留在武漢生活優勢劣勢機會威脅分析:
但是現在小荻什麽情況呢?
她現在在深圳的一家知名培訓機構做中層管理,月薪10萬以上。
很多同學也許會很驚訝:啊?深圳?說好的武漢呢?說好的考研呢?說好的實習單位呢?
沒錯,小荻在碰見一家非常心儀的公司之後,便瞬間決定去深圳發展,而且現在的情況還非常不錯。
我想說的是:我們對於自身職業發展的很多思考,往往都是基於各種理想化的假設。這些假設是否是事實,能否成為判斷的依據,都不確定。
真相是,我們生活在一個不確定性的世界,無論你自身,還是這個世界,都應該看做是一個變量,不要指望通過一次分析鎖定未來。
再舉一個現實的例子,同學們也許更能明白我說的意思:
我有一個好哥們考上了法律專業,我們上大學的時候法律專業是很火的,但他因為完全沉迷於網絡遊戲而荒廢了學業,沒有拿到本科證。他害怕回家找工作沒有文憑爸媽會罵他,被迫留在了西安。
無奈之下,他找了一份售樓的工作。2003年左右正是西安房地產市場開始繁榮的時候,而他在一個單位一做就是十幾年,如今不但身價幾百萬,而且有了自己的創業公司。
千萬不要以為我的這位朋友是狗屎運。中國的城市在上一個十年都興起了房地產熱,很多人抓住了這一輪機會獲得了超額收益。但並不是所有人都因為入行房地產改變了自己的生活,需要說明的是,我的這位朋友在這十幾年非常勤奮,因為他對大學沒有獲得文憑非常後悔,於是下決心奮鬥直到活出個人樣。
我想,他現在的生活,來自西安這個城市的變化,也來自他這十幾年的變化。
看到這裏同學們會問:我承認這個世界一切都是變化的,但選擇還是擺在我麵前啊,難道隨便選擇一個,任憑它變化?
當然不是這樣。
一個優秀的批判性思考者在做出決策之前,首先做的事情是思考自己的人生最終目標應該是什麽,並用這個目標作為指引自己做選擇的最終依據。
大叔在麵臨兩難選擇的時候,也會分析相應的優劣勢和利弊。但是,我與很多人不同的地方在於:我的思考全是基於目標實現為目的。
因此,在分析完當下的利弊之後,我會問自己這樣兩個問題:
1.什麽事情牽引著我向前,讓我有勇氣堅持?
2.什麽事情令我裹足不前,讓我中途生悔意?
別小看這兩個問題,它們與傳統提問中的“優勢是什麽?劣勢是什麽?”的巨大不同在於:這樣的提問是站在更長時間跨度思考成長,而不是僅僅用現在的優勢和劣勢來思考自己的選擇。
批判性思維不提倡用靜態、固化的觀點去評判一個人,要認識到人是可以成長,可以不斷豐富自己的能力,從而擁有更多的選擇空間的。
比如,秋葉大叔選擇留在武漢發展時,沒有工作,沒有房子,而當時他在廣東的單位不但提供了遠遠超過武漢的收入,還提供了一套住房,單位也把他作為重點後備人才培養。按照優勢劣勢分析的思路,秋葉大叔應該去廣東發展,那裏機會更多。
但秋葉大叔思考過自己,並不願意在機械行業發展,而是願意選擇更有閑暇,更有創意的工作,在武漢一開始可能艱難,但當時秋葉大叔的愛人告訴他,武漢高校多,隻要發現機會就去應聘,總能抓住機會進高校,這樣你就有足夠的閑暇,也有足以養活自己的收入發展自己的愛好和特長。
因此秋葉大叔考慮到未來自己的發展空間,毅然選擇了在武漢發展。在最終進入高校之前,秋葉大叔去另外一家公司兢兢業業工作了兩年,在這個單位他抓住各種機會鍛煉了自己的表達能力,終於抓住了一次機會,課程試講贏得一致叫好,順利轉入高校,才有了今天的局麵。
現在回答我們提出的兩個問題,第一個問題可以幫助我們更加認清自己,堅定自己的信念。而第二個問題方便我們思考為了實現這個信念,我們現在應該克服什麽。
批判性思維鼓勵積極的思考,通過思考發現解決問題的途徑,而不是抱怨。
秋葉大叔思考發現:追求人生夢想可以成為引導個人成長的正麵能量,然後可以通過鼓勵自己不斷努力,不斷積累,讓自己劣勢慢慢變強,不再是劣勢,甚至是優勢。
當然,個人能力終究有限,很多事情並不是隻靠自己的能力就能解決的。
黃鑫老師的一位高中同學高考成績出色,考上了北京名牌大學,畢業後他選擇繼續在北京生活,原因是北京發展機會大。但沒有想到之後北京房價飛漲,一直漲到了他望塵莫及的地步。父母傾盡全力幫助他買了房子,但離工作單位很遠,每天上下班接近3個小時。出差去北京見他,他都會匆匆吃完飯就趕末班地鐵回家,很辛苦。
但積極反思目的的另外一個意義在於它能夠幫助你做出合理的揚棄。
黃老師曾經認識一個玩音樂製作的朋友,由於全國的娛樂市場大都在北上廣這樣的城市,他毅然放棄西安的生活選擇去北京發展。當我們都勸他說北京房價太貴時,他卻笑笑說:“誰要在北京買房子啊?租著住不是一樣嗎。”就這樣,他用賺到的錢買了很多好設備,建立了自己的工作室,做出了自己的一番事業。
同樣的城市,不同的取舍,生活也就不一樣了。
當然,麵對未知的未來,並不是所有人都能夠自信滿滿。既然這樣,不妨讓我們來一個極端的思考:如果我失去了所有的幫助,會落到什麽地步?
秋葉老師在剛剛回到武漢,每個月工資都要靠老婆支援,生活窮困潦倒時,也曾想過這個問題。
後來,當秋葉老師在城市間遊走的時候,發現無論學曆高低,出身貴賤,形形色色的人們都能通過自己的努力在城市裏找到自己的立足之地。心想自己再差,最起碼還有一個文憑,與其猶猶豫豫,不如鼓起勇氣,找到一份工作,賺一點存一點,人生總不會辜負一個堅持努力的人吧?
互動練習
假設你現在有幾份工作要選擇,你是願意選擇離家近好照顧父母的工作,還是願意生活在有挑戰的城市實現你的夢想?你有沒有認真思考過這些問題,而不是等到找工作那天,要把千頭萬緒的問題一下子解決?歡迎把你的分析發長微博@秋葉和@西安黃鑫老師,好文章必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