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上常常可以看到一個說法:“河南人都是騙子。”這就是一個經典的輕率概括案例,河南人中是出過騙子,但因此認為河南人都是騙子肯定是亂講。

考慮到河南是中國第一人口大省,假如騙子在全國總人口中占一定穩定比例,那麽即使河南人騙子總數會多一些,也絲毫不能說明河南地區騙子多。

如果你有確鑿的證據,你也隻能說數據顯示在某個方麵某個時期河南人因為詐騙犯罪入獄的人比例比其它地區高,即便這樣你也不能得出河南人騙子多的結論,因為被判刑的具體原因還需要分析呢,沒準還是冤假錯案呢。

輕率概括的邏輯錯誤幾乎每個人都會犯,因為我們的大腦都有一種對事物進行分類,好進行歸類簡化處理的自然傾向。合理的歸類會提高我們處理問題的效率,但不當的歸納就會帶來邏輯謬誤。

類似的歸納不當造成的邏輯謬誤很多,常見的還有“男人沒有一個是好東西”,“網絡大V都愛造謠”,“我認識的處女座都有強迫症”等等,反正不管是說好話說壞話,你都不能一竿子打翻一船人。

要避免輕率概括,解決方法就是給自己提出的概括所涉及的概念下一個相對明確的定義。

在百度貼吧我們看到一個爭論“是學霸還是紅人混得更好”這個話題。裏麵的主流觀點認為學霸總是獨處,沉溺於自己的學習世界而失去了建立良好社會關係的能力。

如果我們對“學霸”的定義稍微多問幾句,就會發現學霸也是一個麵目模糊不清的人:

學霸的定義是什麽?是成績好的大神,還是愛讀書的怪咖呢?學霸不是指學習能力更強的人嗎?

在不同的學校選1000個所謂大家公認的學霸,你能確定他們是一種人?像2014年清華大學獲得特等獎學金的同學,哪個不是成績又好又有特別的才藝?

有人說學霸的標簽給的是有點任性,那星座控的對號入座感覺還是很準的,這個分類看生日日期,這次總不會亂貼標簽了吧。

的確有網絡調查顯示,70%的人認為星座對自己的性格描述是很接近的。但願意參與星座調查的人是不是本身都是對星座感興趣的人?他們的思想行為已經被星座說給予了暗示影響?

這種情況在心理學上叫“皮格馬利翁效應”。皮格馬利翁是古希臘神話中塞浦路斯國王。這個國王性情孤僻,常年一人獨居。他善於雕刻,孤寂中用象牙雕刻了一座表現了他理想中的女性的美女像。久而久之,他竟對自己的作品產生了愛慕之情。他祈求愛神阿佛羅狄忒賦予雕像以生命。阿佛羅狄忒為他的真誠所感動,就使這座美女雕像活了起來。後人就把由期望而產生實際效果的現象叫做皮格馬利翁效應。

如果找一些完全不知道星座理論的人做調查,因為他們潛意識沒有接納星座理論,就不會認同星座分類對性格的分析。

事實上,心理學家已經做了類似的對比調查,結果顯示星座這個東西,是信的人恒信,越來越靈,不信的人根本不覺得星座有什麽準確度可言。

很多人知道我是水瓶座後,就說怪不得你那麽有創意,水瓶座就是有創意。他們不想想如果不是因為長期堅持努力和奮鬥,我哪裏來的什麽創意。我的一個同鄉也是水瓶座,我就沒看出來他做出什麽有創意的事情。

輕率概括是一種省力的思考方式,也就是所謂的貼標簽。好處是容易誘**感共鳴,抱團取暖;壞處就是一言不慎,引發別人群體圍攻。

有時候你在網上看到不順眼的人,會不會馬上丟一句:“別理他,他就是個腦殘。”如果被人看到,一場口水戰是免不了了。

你看,用一個特征去指代某一群人,在朋友圈開開玩笑當做自嘲則無妨,真要去信,就會造成很多誤會。

破解輕率概括的方法很簡單,一個反例就足夠了,比方說過去科學家認為所有的天鵝都不是黑色的,後來在俄羅斯發現了黑天鵝,那麽這個歸納就不能成立。

同樣,當你發現別人在進行輕率概括的時候,你隻需要舉一個反例就能破!

所有的男人都是負心漢!

那你爸爸也是個負心漢嗎?

互動練習

男人30不結婚,要麽極品好,要麽極品差,你怎麽看?這句話的邏輯錯誤是什麽,怎麽破?

記得將你的作業@秋葉和@西安黃鑫,好的作業我們一定會轉發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