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來的一年半時間,從1887年9月份到1889年3月,世界局勢總體沒有什麽大的改變,依然延續著局部地區動**、整體發展的趨勢。
東亞地區的俄國南侵趨勢愈發明顯,扶桑國在“江華島事件”後,進一步增強在朝鮮半島勢力,扶持親日人士,企圖與清國爭奪朝鮮王國的主導權。
法軍積極推進在中南半島和非洲的殖民戰爭,是這兩年最活躍的世界殖民強國。
歐洲各國也沒閑著,掀起了新一輪瓜分非洲的熱潮,大唐帝國也派出了數隻考察隊,進入哥斯達黎加,密西西比河和剛果河等非洲地區考察當地人文情況。
在歐洲
統一德意誌帝國的皇帝威廉一世病逝於1888年3月9日,這一重大事件引發了歐洲各國的高度關注,各國王室紛紛前往哀悼。
大唐帝國也派出了此時位於歐洲的唐-李仁殿下(皇十二子)為代表,參加了隆重的葬禮儀式。
由於路途遙遠,帝國皇太子殿下和首相等一幹重要人物難以在葬禮前抵達,隻能遺憾作罷。
廣南王唐-李坤率領皇家代表團緊急出發,一路緊趕慢趕總算趕上了德意誌帝國弗裏德裏希三世加冕典禮,並且作為貴賓受到了隆重的接待。
參加完德皇加冕典禮之後,廣南王唐-李坤並沒有匆忙返國,而是照例順道訪問法國後,再前往英國繼續訪問,以增進兩國間的互信和親密合作。
唐英兩國之間是既合作又鬥爭的格局,但長期親密友好合作是主線,鬥爭隻是小意外罷了。
廣南王唐-李坤有種強烈預感;
恐怕不久後,還要再到德國去走一趟。
事前已經有明顯的預兆,德皇弗裏德裏希三世在加冕典禮的時候,因為病勢沉重已經不能說話了,強力苦撐到6月初宣告病危。
此時,正在利物浦訪問的廣南王唐-李坤殿下,馬不停蹄的立馬乘船返回德國,恰好趕上見到德皇弗裏德裏希三世最後一麵。
1888年6月15日,在位僅99天的德皇弗裏德裏希三世因病去世,威廉二世繼位。
一年中,連續病逝了兩位德國皇帝,這一年可謂是流年不利,運勢大衰。
與此形成鮮明對照的是德國工業經濟發展一路高歌猛進,在超越了老對手法蘭西之後,緊緊追的英國的腳步。
需要特別指出的是;
德國工業經濟發展在以電氣化和石油化工為代表的第2次工業浪潮中表現出色,在諸多領域取得了很多出色的發明創造,比之保守而傳統的英國工業更有活力,更具發展潛力。
德國全民教育的體製發揮了巨大威力,高素質的工人和高水平的研究體係,令新發明如雨後春筍般不斷的湧現。
與工業發展上的高歌猛進不同,德國政局再次迎來波折。
威廉二世上台伊始,便爆發了與長期持長帝國權柄的鐵血宰相俾斯麥政見不合的爭吵,這為兩人今後的分道揚鑣埋下了隱患。
德意誌帝國失去了宰相俾斯麥掌舵,可謂是難以彌補的重大損失。
經曆了北美之旅
大唐帝國廣袤的疆土對威廉二世形成了深刻刺激,那種強烈渴望擴張殖民的勃勃野心再也壓抑不住,與鐵血宰相皮斯麥一直堅持的“大陸政策”形成尖銳矛盾。
威廉二世希望促成“世界的德國,德國的世界”,正確的解讀是;
“德國人應該擁有遍及世界的殖民地,活得自信而有尊嚴,就像英國人,法國人和唐國人一樣。而不是為了謀求一份屬於自己的土地,移民異國他鄉……”
問題在於
地處歐洲的德國戰略環境極為惡劣,身邊就是宿敵法蘭西,兩國間是不共戴天之仇。
隔海相望,還有關係日漸疏遠的英國,地處東斯拉夫大平原上粗魯而野蠻的沙俄,心思難測的奧地利帝國等等,沒有一個是好相與的鄰居。
這樣的戰略環境,仿佛一層又一層的蜘蛛網縛住了德國的手腳,讓宰相俾斯麥時刻不敢掉以輕心,一切以穩守德國本土大本營為主。
宰相俾斯麥認為;
一旦發生戰爭,德國壓根兒也無力顧及海外殖民地的安危,現在得到多少通通都要丟光,等於費心勞力一場空。
這就是“大陸政策”的理論基礎,得到國內大部分人的支持。
不得不說俾斯曼宰相是一位具有遠見卓識的戰略家,他的判斷印證了數十年後,一戰和二戰中的德屬殖民地結局,全都被世界列強瓜分一空。
但問題在於,架不住威廉二世頭鐵啊!
這貨在大唐帝國訪問期間,當真是坐火車坐到吐,似乎是乘上一趟永遠沒有盡頭的火車專列。
但那無比廣袤的疆域,實在太刺激威廉二世勃勃的野心了。
看著窗外不斷倒退的高山湖泊,一望無際豐美草場和一座座城鎮,那時候的威廉二世簡直羨慕嫉妒壞了。
最讓他印象深刻的是在大唐帝國蒙大拿省的海倫娜和大瀑布城參加的“野牛狂歡節”,那真是釋放人性的極致之旅。
經過大唐帝國40多年來有組織的狩獵,美國境內的野牛群從原本的400多萬頭減少到150多萬,現如今依然能夠形成規模驚人的野牛群。
據大唐帝國政府規定;
隻有在為期40天的野牛狂歡節中才能夠合法狩獵,除此之外皆為非法。
每年狩獵數量為20萬頭,隻限於成年野牛,禁止狩獵帶崽的母牛和小牛,違者將處於高額罰款,情節嚴重者甚至被判服1~3年不等苦役。
這些年來
蒙大拿省將“野牛狂歡節”經營成了一個巨大的產業,每年在7月初,就有大量有錢又有閑的遊客慕名而至,準備在野牛節上一展身手。
十幾萬人匯集而來,充斥了蒙大拿省首府海倫娜市和大瀑布城,這給當地居民帶來了大量的就業機會。從住宿,餐飲,槍械售賣,紀念品製作,租賃馬匹設備到提供後續服務,形成了一整套產業鏈。
當地人不需要親自去狩獵野牛,隻需要駕駛汽車跟在狩獵隊後麵撿屍獵物就行了,每頭被遊客擊斃的野牛還要另外支付20唐元的狩獵費用。
僅此一項
每年發放20萬頭狩獵北美野牛的額度,就能給該地區帶來400萬唐元的高額收入,輕鬆就把錢掙了。
遊客也可以將野牛頭帶走,作為證明自己輝煌狩獵經驗的作品,懸掛在壁爐一邊的牆壁上。
問題是,沒人能夠將血淋淋的野牛頭完好無損的帶回家。
善於經營的華人又發展出了炮製牛頭紀念標本的生意,您需要將野牛頭帶回家嗎?
沒問題,一切交給我吧,不過您需要支付80唐元。
這麽多的錢,足夠買兩頭野牛了。
但華商的服務非常到位,栩栩如生的北美野牛頭標本裝裱在鐫刻著蒙大拿省地理標誌的木盤上,還有精美的配飾,用木箱打好可以直接發運。
到家以後,隻要往牆上的鐵鉤子上一掛就行。
德皇威廉二世一行也沒有能夠忍住**,重達兩百多磅的北美大野牛頭標本共計帶回來170多個。
僅屬於威廉二世所有的就有六十幾個牛頭標本,都是他親手獵殺的北美野牛,通通製成標本帶回來懸掛於德國各處的軍營,宮殿和城堡中。
真是笑話,尊貴的德皇威廉二世陛下還能差80唐元嗎?
沒說的,所有的北美牛頭標本全部價格翻倍,按照最高標準製作,僅此一項就花費了3萬多唐元,堪稱大手筆。
您需要品嚐親手狩獵的野牛肉嗎?
沒問題,野牛肉確實不要錢,但是將野牛運輸回來,宰殺幹淨,泡製成美味的菜肴可是需要費用,請您為每磅牛肉額外再支付1.2唐元。
光有牛肉沒有酒怎麽能行?
要不要再嚐嚐其他的特色菜肴?
大唐帝國特產的白酒,啤酒願意暢飲,海倫娜城擁有3700多家大大小小的酒館,酒吧和酒樓,每年僅狂歡節就足夠大賺一筆。
有酒有肉沒有女人哪裏能行?
同樣的道理,在野牛狂歡節期間,穿梭在海倫納城和大瀑布城的各色女人穿著暴露,三五成群嬉笑著招搖過市。
毋庸置疑,這強烈刺激著熱血發泄過後男人的荷爾蒙,生意出奇的好。
有酒有肉有女人,沒有房間哪裏能行?
所以海倫納和大瀑布城不但酒吧多,而且旅館和賓館多,曆年狂歡下來私生子也多。
這裏是聞名北美乃至整個世界的“浪**之城”“狂歡之城”,人人向往的“終極夢想之城”。
每年的野牛狂歡狩獵季,在海倫娜同樣會舉辦大眾喜愛的北美棒球聯賽,籃球聯賽的部分比賽,吸引著球迷和遊客觀看。
威廉殿下在海倫娜呆了9天,在大瀑布城玩了整整一周,每天清晨喝上一碗熱氣騰騰的牛肉湯,配上酥脆的牛肉燒餅,油條吃的嘎嘎香。
吃飽喝足以後隨著騎兵隊伍出發,一般遊客都是60~80人組成一隊狩獵騎兵,馬匹肯定是在當地租賃。
狩獵隊伍中,有三四名當地的領隊,向導,兼職監察員的護衛和醫療人員組成,後麵還跟著幾輛卡車組成的運輸隊。
威廉殿下是自己組了一隊,並且親自擔任騎兵隊領隊,縱馬疾馳向遼闊的大草原。
一般來說
縱馬疾馳一兩個小時就能遭遇到野牛群,這是因為當地牛仔會有組織的將野牛群向這個方向驅趕,供遊客大爺們狩獵。
今天在草原上狩獵,那明天就到山林湖泊中狩獵,後天就到山地中去狩獵,反正每天變著花樣去玩兒。
在海倫娜和大瀑布城的16天裏,德皇威廉二世一行不知不覺就花了近30萬唐元巨款,算起賬來嚇一跳。
住的是最好的宮殿,騎的是名貴的純血馬,使用的是價格搞了一大截的特別定製款槍械,全都是頂級的享受,自然是頂級的賬單。
狩獵回來以後,美酒佳肴再加上美女環繞,徹夜縱情狂歡……
每每回想起來
威廉二世縱馬疾馳在廣闊的山林湖泊之間,當他看到黑壓壓的野牛群狂奔而來,踩踏的大地震顫,威勢驚人。
那一刻
他的腎上腺素瘋狂分泌,刺激的血壓飆升,興奮到雙手都不自覺的顫抖起來。
堪稱狂暴的特別定製柯爾特1846式騎兵左輪槍,每一槍凶猛的轟擊,都能給威廉二世帶來痛快淋漓的歡暢感覺。
帶來的強烈征服感覺無與倫比,足以讓這個日耳曼男人癡迷。
即便數十年後
威廉二世依然能夠清晰的回憶起那段難以忘懷的狂歡時刻,沉悶的槍聲過後,重達2000多磅的巨型野牛在奔跑中頹然的栽倒在地,鮮血飛濺,大地震動。
那種強烈的征服感油然而生,一次次的衝擊心扉,讓人久久難以忘懷。
威廉二世一行在蒙大拿省待了21天才離開,除了在當地停留的16天,其他5天都在火車上度過。
蒙大拿州麵積38萬平方公裏,翻越落基山脈的北方鐵路,在其境內從西至東共有2133公裏。
僅僅穿越廣闊的洛基山脈就需要一天兩夜時間,火車在崎嶇的山區鐵路上可開不快,每小時的速度隻有十幾到二十多公裏。
威廉二世一行乘坐火車從海倫娜抵達五大湖邊的密爾沃基,就足足用去了九天九夜。
從密爾沃基南下抵達芝加哥,又用去了三天三夜,大唐帝國疆域之遼闊足以在威廉二世心中留下深刻印象。
威廉二世乘坐的是特別調撥的豪華專利,車廂裝飾奢華,乘坐相當舒適。但是速度並不快,需要按照火車調度避讓來車,需要隔上一段進站加煤加水。
它不像大唐帝國皇帝所乘坐的皇室專利,加掛兩個車頭動力充沛,沿途非但有各地駐軍和警察的嚴密警戒,而且一路飛馳,所有列車都必須讓行。
相同的路程,隻需要一半時間就可以了。
1888年5月1日
在隆重的建國42周年大朝會上,帝國皇帝下旨封授十五位藩王,共計有皇五子,皇六子,皇八子,皇九子,皇十子,皇十二子,皇十三子,皇十四子直至皇二十一子,共計15位皇子殿下獲封藩王,分封於古巴,呂宋,宿霧及南美洲十一個地區(省),建立藩國。
由於地理位置重要,南美洲最南端的火地島及麥哲倫海峽北岸的風暴城不再此列,依舊歸於帝國直屬。
從5月中下旬開始
陸續就有各藩王往前往封國屬地,從帝都長安開出了一隊又一隊浩浩****的貨輪,航向四麵八方,開啟了帝國曆程中新的篇章。
這猶如希望的種子一般,播撒向廣袤的大地,期待著多少年後結出累累碩果。
每一批離開的船隊中,都有大量皇子殿下招募的出色官吏,富有經驗的殖民地官員以及桃源行政學院,長安師範學院,皇家醫學院等等一些高等院校的畢業生,懷揣著夢想奔向遠方。
還有一些工廠設備,能工巧匠和大量親族的人員,幫助藩王打理領地。
例如唐-李仁殿下(皇十二子)被封為南美洲幽州王(原丘布特省),王後是一等國公柳賢君的嫡長孫女柳氏,也是大唐帝國一等一的豪門。
這種大喜事兒,長安柳氏一族那必然要傾盡全力幫襯,出人、出力、出資金、出設備,大舉前往南美洲建立萬世不移之基業。
幽州兼具兩洋之利(注,早在1862年的比奧比奧衝突中,安第斯總督府與智利達成劃界條約。原本曆史上智利沿太平洋沿岸5600公裏長的細長領土範圍,如今僅剩下2351公裏長,比奧比奧地區向南的3250公裏長太平洋沿岸安第斯山脈地區皆歸屬大唐帝國,也包括最南端的火地島),東部瀕臨大西洋,西部山地瀕臨太平洋,海岸線漫長港口眾多。
尤其是西部山地銅礦資源豐富,是下一步要著力發展的主要產業。
未雨綢繆
一些礦山設備和開掘銅礦等機械,車輛,火力發電站,礦粉廠,冶煉廠,水泥廠,磚窯等等設備,都需要從漫長的海路輸送過去。
再加上鋼材,水泥以及建設廠房和城市所需要的物料,足足裝滿了二十幾艘萬噸貨輪,隨行的各色人等高達7700餘人,攜帶物資眾多,這又坐滿了11艘移民船。
從5月末到8月間,陸續起航駛向遠方的藩王船隊數量多寡,成為了帝都長安乃至整個帝國輿論熱議的話題,甚至帶動了小小的一波移民熱潮。
跟隨藩王遷徙的主要是那些善於尋找機會的小商人群體,苦於帝國本土的競爭激烈,索性心一橫,賣掉了產業,跟隨著船隊萬裏迢迢的前往藩國創業。
反正都是大唐帝國屬地,往來很方便。
在米國
法軍極力維持的表麵和平,並沒有能夠扭轉內裏的裂痕繼續擴大,而美國局勢的動**也影響到了歐洲移民。
在1887年度,來自歐洲的白人移民第1次縮少到20萬以內,最終是18.53萬人。
而來自大唐帝國的華裔移民達17.69萬人,第一次距離白人移民者總量不足萬人。
也是在1887年度,美國流失了25.14萬人,大部分移民到大唐帝國中部大平原各省,少部分移民南美,呈現了雙向流動的態勢。
這些離開美國的白人家庭很多來自於德裔,法裔或愛爾蘭人,他們厭倦了美國族群分裂的爭鬥,厭倦了美國的高額稅賦,厭倦了永無休止的遊行和罷工,期望離開這裏,尋求一份安寧平靜的田園生活。
政局穩定,經濟持續繁榮的大唐帝國,對這些白人家庭有著莫大的吸引力。
而頗具規模的德裔,英裔或意大利裔街區社團,讓這些白人移民家庭能夠方便的融入社會,找到工作,也是重要原因之一。
美國一年輸入的移民共計36.2萬,流失的居民25.14萬,移民淨增長11.1萬人,為曆年來最少。
這也反映出當今美國社會治安動**,國內矛盾尖銳的現實,移民國家凝聚力不足,缺少社會主流族群和完整的國家意識,分裂的趨向越發明顯。
自從42年前開始,美國在一場戰爭接著一場戰爭中失敗,社會動**後再動**,遭遇挫折後再挫折,終於難以維持統一的大陸國家格局。
美利堅聯盟國破裂了,一分為五,如今日子過得也蠻不錯,這給了北方佬強烈的示範效應。
日子過不下去,那就分開唄。
米利堅合眾國如今民眾日子過得越發艱難,政府窮的叮當響,國內賦稅沉重,簡直是問題一大堆。
工業,金融,鐵路,電報郵局和重要的煤炭礦產全都被華裔財團掌握,還有國外的英資財團和法國高利貸者的壓榨。
底層普通國民對前途感到絕望,白宮麵對困難應付的手段寥寥無幾,沒錢什麽事都辦不成,這更加劇了底層民眾的不滿。
紐約在1888年10月3日爆發了30萬人大遊行,隨即各大城市紛紛響應,華盛頓,費城,匹茲堡,波特蘭等城市也先後爆發了規模不一的遊行示威活動,引發了持續的街區暴動。
實在沒轍
法國遠征軍隻得請求北美大唐帝國駐軍司令部聯合行動,分頭開始鎮壓到處縱火的街區暴動,忙的是焦頭爛額。
大唐現在和法國是經濟蜜月期,也不好無動於衷,於是也派兵在紐約,匹茲堡,費城等城市執勤,隻不過手段較為柔和而已。
大唐帝國駐軍隻是製止縱火傷人,組織巡邏隊安定地方街區,暴徒們隻要不撞到手裏來,就視若不見,不會主動的去抓捕和鎮壓。
這一比較,差距就出來了。
這讓美國輿論對大唐帝國駐軍好評如潮,而對費力八功的法國軍隊強力鎮壓民眾行為,簡直是罵的狗血淋頭,言辭相當刻薄。
關鍵在於一個外人的手伸的太長了,引起了民眾的普遍反抗情緒。
這些美國報刊輿論很多都有英資財團的背景,在崇尚言論自由的美國並不違法,法國人也無可奈何,隻是心中憋屈到要爆炸。
說實話,在全世界都橫著走的法國人,什麽時候受過這種窩囊氣?
在南美洲
1887年7月爆發的南美洲太平洋戰爭,也被稱為“鳥糞戰爭”或者“硝石戰爭”,經過近兩年的戰爭後,漸漸分出了輸贏。
在規模最大的“安托法加斯塔戰役”中,訓練有素的1.7萬智利軍隊,麵對玻利維亞總統伊拉裏翁·達薩親自率領的7萬大軍,打的有章有法,血戰一周後,堅守住了安托法加斯塔。
隨後趕來的萬餘智利援兵,帶來了有力的新生力量。
眼見著玻利維亞軍隊打得毫無章法,攻擊的勢頭越來越弱,德裔將領奧托-馮-斯滕貝格果斷的投入重兵反擊,將玻利維亞軍隊打的大敗而逃。
而在另外一條戰線上
1.3萬秘魯軍隊卻給智利人一個沉重的教訓,贏得了北部邊境“阿裏卡戰役”的勝利,斃傷智利軍隊2640餘人。
這一勝一負,引發了參戰三國的巨大震動。
在秘魯國內民眾歡慶勝利的同時,戰敗後,狼狽逃回首都拉巴斯的玻利維亞總統伊拉裏翁·達薩政府,被憤怒的民眾推翻。
反對黨領導人納西索·坎佩羅成為玻利維亞軍隊最高長官,為了保住秘魯邊境的阿裏卡和港口城市安托法加斯塔,玻、秘兩國緊急組織軍隊抵抗。
他們麵臨的首要問題就是資金匱乏,說到這個,就不得不提及秘魯政府的極度腐敗,出售鳥糞的大量財富流入了上層社會權力人士的手中。
國家隻是表麵的繁榮,幾十年來工業發展沒有寸進,大量財富在奢華生活中揮霍,數百盞燈火通明的煤油燈是上流社會的標配,將夜晚城堡和莊園映照的一片透亮。
昂貴的絲綢布帛,精美的瓷器和來自大唐花樣繁多的工業品,還有堪稱奢侈品的轎車等等,在秘魯首都利馬街道上並不鮮見。
秘魯政府卻沒有什麽錢,當戰爭來臨時就傻了眼。
不得已之下,隻能向實力雄厚的大唐帝國財團借錢,這與原來曆史上如同一轍。
在原來曆史上
秘魯向英國銀行借貸了1.5億唐元,形成了沉重的戰爭債務,戰後償還了幾十年。
現如今
秘魯開始向大唐帝國各大銀行尋求緊急戰爭貸款,為此抵押了國內大量田地莊園和礦場。(注;不包含爭端中的阿塔卡馬沙漠硝石礦,因為這不屬於秘魯一國所有。)孤注一擲希望贏得戰爭。
兩國同盟中的玻利維亞也同樣如此,他們玩得更狠,抵押了北方三個省的土地,謀求總計貸款4200萬唐元。
戰爭的另一方智利同樣如此,在探尋了英資銀行和大唐帝國財團之後,智利不得不捏著鼻子向大唐帝國銀行貸款,竭盡全力的打贏這一場戰爭。
智利以國內眾多的優質銅礦山做抵押,向大唐帝國財團總計借款1.6億唐元,用於購買大量軍事裝備和物資,咬著牙把戰爭打到底。
那麽英資銀行為什麽不貸款呢?
這就不得不說到英資銀行的狡猾之處,作為局外人,他們很清楚這場戰爭的最終走向並不取決於戰爭的雙方,而是取決於背後大唐帝國的態度。
若是英國人重金投入,而智利失敗的風險將極大的增加,其中奧妙當真需要細心體會。
英國佬是玩陰謀詭計的行家裏手,對這些厲害得失看得非常清楚。
若真正的支持智利贏得戰爭,那麽就不能插手利潤豐厚的戰爭貸款一事,否則雞飛蛋打全都得玩完。
別瞧著大唐帝國表麵上保持中立,若是英資銀行敢於貸款,那麽情況便會完全不同了。
不用大唐帝國親自插手戰爭,隻要一個暗示,巴拉圭很快就會與秘魯和玻利維亞達成一致,形成三國群毆智利的局麵。
一旦戰敗
智利非但要喪失阿塔卡瑪沙漠中硝石礦的分割權利,而且領土也會被瓜分,北部和中部的省份都難以保住,徹底淪為一個無足輕重的小角色。
到時候,英資銀行必然遭受重創,巨額貸款難以回收,就等於白白的扔進了太平洋裏。
這絕非危言聳聽,而是極大概率發生的事件。
有機會展露猙獰麵目,大唐帝國可不會錯過,他從來不是一個好先生。
在獲得大筆資金支持後,南美三國重整軍隊再次開戰……
1887年11月上旬,智利憑借兩倍於秘玻聯合艦隊的海軍,大舉封鎖了秘魯和玻利維亞的海岸,令這兩個國家一時間難以獲得外界物資支持。
但遺憾的是
由於現今美洲曆史與原來大大不同,大唐帝國建設的貫通南北美洲太平洋大鐵路經過秘魯和玻利維亞,可以方便的輸送大量物資和軍火。
這讓封鎖海岸線的行動,象征意義大於實際意義,幾乎沒起到什麽作用。
1888年3月,智利海軍司令威廉姆斯留下戰艦“埃斯美萊達號”率領幾艘軍艦封鎖秘魯要塞伊基克,率領其他艦艇剛離開不久,便遭到秘魯海軍的偷襲,“埃斯美萊達號”被擊沉。
這是智利海軍遭遇的最大挫折,消息傳回後,一時間國內民眾震動,整個社會蒙上了一層擔憂的陰影。
同年10月8日,智利艦隊在例行巡航中遭遇秘魯艦隊,雙方展開了南美曆史上第一次鐵甲艦決戰。智利海軍經過苦戰後摧毀了秘魯主力鐵甲艦“胡阿斯卡號”,贏得了這場關鍵性海戰的勝利。
陸地戰爭方麵
1887年11月,9500名智利士兵在12艘軍艦的護送下,在秘魯的伊基克要塞附近登陸,與秘、玻聯軍爆發了激戰。
戰鬥打得相當激烈,持續三天的血戰後,智利已傷亡一半官兵的代價站穩了腳步,迎來了後續一波又一波的援兵。
12月的第1天,經過半個多月的苦戰,智利軍隊終於占領伊基克要塞,付出的代價比原本曆史上要多得多。
這是因為玻利維亞得到了大唐帝國先進的武器裝備,在西班牙人將領的指揮下頑強作戰,打得非常強硬,給智利軍隊造成了重大損失。
在伊基克要塞站穩以後,智利軍隊順勢向內陸發展,先後通過數次戰役,占領了伊洛和帕科查等城鎮,並開始了長時間的休整。
其於1888年6月15日之前,占領了秘魯的塔拉帕卡省全境,取得了階段性勝利。
玻、秘兩國不甘於失敗,緊急組織了總計達3.4萬人的軍隊展開反擊,雙方在塔拉帕卡省西北部連續爆發了10多場戰鬥,互有勝負。
在此期間
另一隻智利軍隊從陸路猛攻塔克納,秘、玻聯軍堅持僅僅一天後便慘敗,玻利維亞軍隊被迫退回本土,並從此退出戰爭。
嚴酷的戰爭令玻利維亞雪上加霜,如今已到了強弩之末,幾乎被打斷了手腳,再也無法對智利造成威脅。
現如今戰場上
主要是智利軍隊與秘魯軍隊的對峙,攻入敵境的智利軍隊明顯占據上風,但要征服秘魯卻不容易。
這不……秘魯再次向大唐帝國銀行貸款,這次也發了狠,孤注一擲的直接將北部沿太平洋數個富庶的省份抵押了出去,再次向大唐帝國貸款1.2億唐元。
隻要打贏了戰爭,什麽都好說。
麵對這種情況
智利心中苦澀,一方麵繼續動員軍隊加大軍事壓力,一方麵看著逐漸幹涸的荷包開始發愁。
怎麽辦,是不是繼續打下去?
求推薦,求月票,求收藏,謝謝大家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