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食肉性的小灰蝶

每當日麗風和、草長花放的時候,便有各種美麗的蝴蝶,在枝頭、草上翩躚飛舞,報告你春已到臨。其中鼓著小小的青色翅膀,徘徊於紫雲英上的,便是小灰蝶。

它們好像不知道什麽叫不安,什麽叫壓迫。有時雌雄相戲,追求生物共通的戀愛生活。雌蝶灰色,裝飾並不鮮豔,雄蝶多是美麗的赤色、青色、紫色。

紫色小灰蝶(Amblypodia japonica f. drornicus)是我國南方常見的,兩翅張開,隻36毫米左右。翅是黑色,隻中央帶紫色,翅的底麵是灰褐色,又有暗褐色的細紋。當兩翅豎著時,簡直和枯葉一般無二,它們借此瞞過雀類和杜鵑的眼,但又怕減少了異性認知的機會,所以不停開合翅膀,要露出表麵的紫色來表示自己的存在。

紫色小灰蝶

烏小灰蝶(Thecla w album f. fentoni)兩翅張開有30毫米左右。翅是黑褐色,前翅的外緣附近,一帶白色,底麵是暗褐色,後翅有略呈W形的白帶,外緣有一條橙色紋。幼蟲要吃蘋果等樹的葉子。產在我國北方。

烏小灰蝶

燕小灰蝶(Everes argiades f. kawaii)是分布於全世界的普通種,但形態常因氣候而有變更。兩翅張開達24毫米。翅是紫藍色,外緣黑色,緣毛是白色,斑紋及後翅的尾狀突起是黑色。雄蝶全部黑色,但有橙黃色的斑點。

燕小灰蝶

全世界屬於小灰蝶科的蝶類,已經知道的有七百多種。在我國的當然也不少,怕讀者要感到乏味,不再一一列舉,隻把幼蟲和蟻共棲的事實,來大略一講:

波紋小灰蝶

波紋小灰蝶(Lampides boeticus)翅青白色,是產在熱帶的豆科植物的害蟲。它們的幼蟲常被蟻圍繞著。蟻一麵頭對頭地擠著,一麵用觸角碰這幼蟲,或輕輕地敲打它的腹部,仿佛我們的嗬癢。於是,幼蟲興奮起來,便分泌一種甘露給它們吃,因此,它們常受蟻的保護。有時我們竟能在蟻巢中看到這種幼蟲。

地中海沿岸有一種叫作泰爾苦斯、台亞夫刺斯斯(Tarucus theophrostus)的小灰蝶,常成群飛翔。幼蟲綠色扁平,要吃棗樹的葉子,有時竟把全樹吃得隻剩光幹。這些幼蟲,必定有一種蟻跟著走。當幼蟲成熟化蛹時,蟻便銜了搬運到自己的窠裏去,用土蓋著,好好地保護。當蛹羽化成蝶時,也有因兩翅不能展開而橫倒的,蟻便趕忙跑去扶起。

碁子小灰蝶

蟻肯保護小灰蝶幼蟲的理由,像上麵所說:因為它們能分泌甘露給蟻吃。幼蟲的第七環節後緣中央,有一條橫溝,生著一種瘤狀突起。這瘤狀突起,常分泌一種蟻愛吃的甘露。蟻一發現了這種小灰蝶的幼蟲,便把以前很重視的蚜蟲棄若敝屣,一齊集到這邊來。所奇怪的是:第八環節,氣門的後方有兩個管狀突起。這是有什麽作用,現在還不曾知道,據獨猛氏的主張,大概是散發某種香氣,引誘蟻類用的。

但並不能說一切小灰蝶的幼蟲都是有利於蟻的。像印度所產的利夫剌·蒲剌索利斯(Liphyrabrassolis)小灰蝶,常產卵在職蟻的巢穴左近。從卵孵化的幼蟲,便潛入蟻巢中,捕食蟻的幼蟲。它們也同別的小灰蝶的幼蟲同樣,形狀恰像蛞蝓,身子扁平,兩側有刃狀物突出,而且背部和兩側,都像甲殼般的硬化,各環節的關節也看不清楚,隻腹部中央是柔軟的,但兩側也密生氈毛,能夠避免蟻的攻擊。它們的頭部,即便被蟻咬住了,隻須向堅牢的胸板下麵那麽一縮,蟻便無可奈何了。

蛹也在蟻巢中。所奇異的就是:由蛹羽化而出的小蝶,鱗毛很容易脫落。它們略略一動,鱗毛便像塵埃似的飛起。有時,蟻看見有蝶而去攻擊,它便使鱗毛紛紛脫落,自己安全地飛出巢外了。

像這樣食肉性的蝶類幼蟲,在小灰蝶中也不少:日本有捕食竹上蚜蟲的碁子小灰蝶(Taraka hamadaf. thalada),中國台灣更有不少白紋黑色小灰蝶的幼蟲,身上蓋了一層白蠟,在捕食介殼蟲和別的昆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