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是有名的事物,總有種種關於它的故事發生,尤其是昆蟲。凡具有某種特點能惹起我們注意的,就常采作民間傳說的材料。創造這些故事的人,常把動物世界當作人間世界來演述。這般創造出來的故事,究竟是否真實,實在是一個大問題。

例如,兒童讀物上常有看到的蟬和蟻的寓言。大意是說:有一隻蟬,在夏天時,臨風高歌,非常得意。到了冬天,因為沒有糧食貯藏,向他的鄰人蟻商借。蟻便說:“你在夏天唱歌,那麽現在跳舞好了。”可憐的蟬,便隻好活活餓死。

這則寓言,在道德方麵的缺點,且不去說它。從自然科學的知識方麵看來,恰恰相反。能夠獨立生活的蟬,決不會站在蟻巢口訴饑,隻有凡是好吃的東西,不管什麽向自己倉庫裏搬去的貪婪的蟻,倒有為饑所逼向歌人商借的事。不,其實不是商借。在掠奪者的習慣上,從來沒有什麽借咧還咧。它們是將蟬圍住,自己動手搶去的。現在我就講一則大家不大知道的有趣的掠奪故事吧。

據法布爾說:當七月的午後,許多小蟲都渴得發慌,在幹萎的花上彷徨,蟬卻哈哈冷笑,笑這般家夥的不中用。它停在灌木的小枝上,繼續歌唱,一麵舉起針一般的嘴,在因曬熱的樹液充滿而膨起的堅滑的樹皮上,開一個孔,靜靜地、快活地喝水。

看了一會兒,又碰到意外的悲慘的事情了。許多在附近彷徨的渴者,望見了甘泉外溢的井,立刻向這邊過來,細心地舐食溢出的樹液。這甘泉的周圍,有細腰蜂、小蜂,更有許多的蟻。

小的鑽進蟬的肚子下麵,直走向泉邊去。和善的蟬,對這些要爬上身來纏擾的流氓,總讓開一條自由通路給它們。但它們等得不耐煩了,它們就不管三七二十一地攻擊,將開掘甘泉的人趕開泉邊。

這攻擊中,最不肯放鬆的就是蟻。我看到:蟻咬住蟬的腳尖,拉它的翅膀,攀到背上,或弄它的觸角。有時竟像要捉住蟬的吻,從甘泉中拔出。巨人被孩子們纏擾得再也忍不住了,終於拋棄這甘泉,放了一泡尿走開。蟻掠奪的目的達到了,它們是泉的主人了。不過,汲水的唧筒不動,井又立刻幹了。

這則蟬向蟻借糧的寓言,是希臘寓言作家夫惡台內根據印度傳說而寫的。當初的主人公,也許是別一種蟲。夫惡台內因為雅典沒有這種蟲,就用蟬來代替。結果使它平白地受了幾千年的冤屈。